APP下载

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2018-10-21蓝海庭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长方体体积方法

蓝海庭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此话出自我国古代道家学派著作——《老子》,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学生只有自己主动去学习知识,那么我们的教学效率就会大大的提高,教学效果就会有显著的效果。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教学中采用“给予”的方式是不行的。相反引导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获取知识才是有效的途径。例如,教学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教师: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呢?长方体的体积=长x宽x高。同学们要记住,要背熟,……。这种教法绝对不足取,虽然同学们死般硬套地会计算了。但从基础知识的掌握来看,为什么长方体的体积=长x宽x高学生们根本不理解。从能力的培养来看,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动手操作能力,动脑想的能力,动口说的概括能力没有丝毫作用。从思想品德教育来看,既不利于学习目的的明确也不利于学习习惯的培养,而且久而久之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同样的内容,处理方法不同,情况就会大不一样。

一、教师设疑激趣

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问:“谁能告诉我它的体积有多大?”同学们观察思考后说不知道。谁能想一个办法知道它的体积?问题一提出,同学们热烈讨论,跃跃欲试。抓住时机,教师给他们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有的说把它切成1立方厘米或I立方分米的体积单位。有的说把这些体积单位放进去,然后数一数有多少个就知道了。对同学们的积极思考,大胆回答问题教师要给予肯定,然后教师要说明这样一个间题:这时老师的一个教具切开了就会损坏。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切不开,切的方法不合适,装又不好装,装的方法也不合适,这怎么办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一种既迅速又准确地求长方体体积的方法呢?在同学们迫切求知的欲望中进入第二步。

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建立表象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四人小组,用他们摆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同组的同学摆的形状不能相同。比比看哪个组的同学摆得快。问题一提出同学们便迅速摆起来,并且每个组的同学密切合作,这时教师巡视指导,掌握情况。对优胜组给予表扬后提出第二個要求:请每组的同学记录下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和体积各是多少?仔细观察这些数据,讨论长方体的长宽高和体积有什么关系。经过观察讨论同学们发现长方体的体积正是长宽高的乘积。是不是任意一个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都有这种关系呢?同学们摆摆看能不能摆出一个长宽高的积不等于它的体积的长方体。通过实验,摆不出来。那么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进入第三步。

三、归纳概括,形成概念

长方体的体积=长x宽x高,这样不仅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融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于一体,达到了教学目的。

四、巧妙设计练习题

仅仅靠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是不够的,还应该在进行恰当的练习中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精心设计练习题,不仅可以巩固新授知识,还可以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可以为学习后继知识做准备,这也是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

古人云:“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可见,兴趣是一种动力,一种催化剂,可以成为学生探究实践的的助动力。在课堂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要因材施教,灵活多变,把握学生的最佳心理状态,有意识地给教学注入一些兴奋剂,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最后,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尝到了学习的甜头,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去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良好的品格素养就形成了。

猜你喜欢

长方体体积方法
1立方厘米与1立方分米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谈拟柱体的体积
谁的体积大
用对方法才能瘦
表面积是多少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