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爱浇灌物理课堂

2018-10-21王红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老师孩子教育

王红

孔子《学记言》:“亲其师,信其道”。可见,有渊博知识,擅言谈技巧,秉高尚人格,富工作热情的老师,会更深得学生喜爱。作为老师,必须要懂得何时处理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从教6年,我从一个青涩懵懂的大学生逐渐成为一个能够驾驭课堂的物理老师,深知教育无小事,凡是必须用心经营,才会收获满满,而贯穿始终的是爱的力量。

一、爱我认真拣选的教育事业

教师的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苦的,必须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记得教师入职培训时候,有位校长告诉我们“选择了教师,就注定选择了一生的清贫和寂寞”。的确,教师的收入微薄,工作也很繁杂,时间紧张,但我个人认为这个职业是神圣的,于公于私,教师这个身份都是有光辉的角色。入职后,陌生的环境、不熟悉的教材、调皮淘气的学生们,曾一度让我陷入焦头烂额的困境中,在单位长辈们的鼓励和指引下,我开始静下心来反思不足:不管是业务能力的提升、学生成绩的进步、源于教育事业的成就感,这些都需要作为老师的我踏踏实实地下功夫努力争取。于是,我倾尽自己所有力量于工作,认真备课、耐心管理学生、课余时间研究初中物理优质课,渐渐地我感受到了变化,很多事情处理起来也没有那么棘手了。爱它,就要好好呵护,关于职业,我是这样认为的。

二、精研教材,博学多才,事半功倍

初中物理总共三本书,把课本弄熟练很容易,但如果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吃透所有知识点、重难点、必考点,并恰当的传授给学生,绝非一朝一夕功夫可以成就的。精研教材并能够总结出有益于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那就更是一个挑战。比如人教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共5节课,其实都是围绕着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因此学生只要扎扎实实地学好凸透镜成像规律表格以及速记6句话: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总在异側倒,虚像总在同侧正;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增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减小;那么整章的题目几乎全部迎刃而解。如此把每一章节的内容细细研究透彻,把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根据学情制定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法,争取让孩子们全部学懂。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孩子到学校学习,是为了变得更聪明,是为了把知识掌握的更牢固一些。”因此作为老师的我一定要好好沉淀自己,力求做的更好,让我的学生们受益更多。

另外,教师还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此,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总之,艺无止境,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才能不辜负老师这一伟大而神圣的职业,才能无愧于广大莘莘学子,才能无悔于人生!

三、爱人如己,换位思考,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客观成长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按照一个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严守师德,身正为范,时时处处作学生的表率,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教授做人的道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之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他们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教师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要更多和他们交心谈心,帮助他们查找“后进”的原因,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在学习和生活细节上关心他们。老师对学生不要体罚,不要训斥,不要高高在上,而应该像李叔同先生那样,做一个和气的人,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一个堪为师范的人。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强烈的。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中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快速成长阶段,作为老师要细心地观察他们的变化,尤其是一些看起来调皮捣蛋的“坏孩子”,也许老师放下姿态心平气和地跟学生交流,了解他内心的想法,跟他们像朋友一样的相处,这样会比拳打脚踢带来的效果好的多。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所以,老师们其实应该从更多的角度去评价孩子,综合客观地评价一个孩子,努力发现孩子的优点,并且加以鼓励。像尊重朋友一样的尊重学生,努力创造一个学生感到尊重和安全的环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爱为我提供舞台的教育事业,爱让我能够实现个人价值的物理知识,爱认真倾听老师讲解的孩子们,争取做最好的老师。这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为,是对物质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教育理想的追求。

猜你喜欢

老师孩子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老师,节日快乐!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孩子的画
教育教学
老师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