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爱唤起孩子的自信

2018-10-21李桂贤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上进心荣誉孩子

李桂贤

自信是自己相信自己,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表现的心理倾向,是人类健康心理的核心!强烈的自信心不仅是人类在困难面前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向上、不屈不挠的心理状态和斗志,更是一个人事业成功、为人类进步做出贡献的必备条件,是人们为理想、目标的实现付出毕生所有的根本保证。学者楚图南曾说:“人无自信心,则不能成功。自己以为我不能成功,则始终是无希望的失败者。”自信心,于一个人的一生何其重要!因此,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中,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同时,更应该从小培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他告诫教育者不能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后进生”。历史上,当初的“后进生”后来成就非凡者大有人在:如德国大诗人海涅、大科学家牛顿、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因此,教师应对“学困生”多一点“偏爱”,决不能轻易“赐与”他们“差生”、“傻瓜”等帽子,随意“判刑”为“没出息”、“无可救药”,或者姑息、纵容、放任自流。教师应该将浓浓的师爱洒向学生,讓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

一、适时宽容,树立自信

人们常说:“十个指头有长短”,一个班级几十个人,老师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应当尊重学生的差异,维护学生的自尊,宽容学生的短处,张扬学生的个性。班主任要像园丁之爱花卉,父母之爱子女那样爱护自己的学生,对待有不良行为表现的学生,要采取宽容的态度助其改过奋发。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都是一块等待开发的沃土。

教师的宽容能唤起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重,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开发,内心得到感化。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育过程中,面对一个个独具个性的学生,应少一点“雷雨”,多一些甘露,少一点指责,多一份宽容。

二、成功体验,培养自信

教师的爱应该像阳光照射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温暖每一颗还十分稚嫩的心,特别是那些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心理学认为,教师对学生挚爱的情感,能够感染打动每一位学生,乃至转化为学生的心理动力,影响其优良品德的形成和个性发展的方向。因此,班主任在日常教育工作中,要用心观察每位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除教学外我们还要坚持每天下班后和学生相处交谈,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交流思想。要善于从学生的言行举止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特征,进行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启迪其心灵,调动他们自觉向上的积极性。

成功和失败的体验都可增强后继学习的动机,而一次或多次的成功则会成为学习动机的“激活剂”。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教师要有意识的安排他们回答一些浅显的问题,让他们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把握较大的事情,使他们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使孩子的自信心、上进心得以进一步发展。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同时,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意志力和成就动机,促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力量,满怀信心地、不断地争取成功。

三、暗示激励,增强自信

孩子的自信来自于成长感、价值感和胜任感。因此,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围绕这几个方面给予暗示和激励。经常告诉孩子他们在长大、在进步;他们是有用的、被需要的、被喜爱的;他们是有能力的,会做越来越多事情的。因为,当孩子因取得进步或为他人做了好事而得到别人的肯定或赞美,就会产生一种快乐情绪,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精神上受到激励和鼓舞。这样积极的内心体验又进一步的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并由此产生再进步的积极的内心体验,进一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孩子的自信水平越高,决心越大,做起事来就会越勤快,越容易成功。这是一个互为因果的良性循环过程。当我们期盼我们的孩子形成某种良好行为习惯时,我们就用赞美的语言去肯定、支持,并指导孩子重复这种行为。让他们每天生活在阳光中,生活在希望之中,让每个人觉得“我有我存在的价值,我有我的精彩之处”,充满自信地迈向各自的成功,在不同领域不同方面体验到自己都是庄稼地里的“一枝独秀”。

精神上、物质上的赞扬和奖励,是对学生个体和群体的肯定评价,是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一种精神力量。它不仅对荣誉获得者是一种鞭策,也同时可以激励全体学生因此而奋发努力。一位美籍华人教授曾谈到,他上中学时,许多学生对国家和个人都丧失了信心。一位教师灵机一动,从几百名学生中“挑选”60名学生组成一个“荣誉班”。这位教师说:“你们是我挑选的最有前途的学生,将来必定大有作为。”这批学生为自己成为“荣誉班”的成员而自豪,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被激发出来,他们也因此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刻苦学习。这个班终于成为真正的“荣誉班”,这批学生大都成了才,这位教授自然就是当年被挑选出来的学生之一。而实际上,他们当初并不是真正挑选出来的,而是由抽签决定的。他们走上成材之路,完全源于“荣誉班”三个字的激励。可见,教师平时要多用鼓励的话语告诉学生如何去做。让学生感到老师的信任,从而激励学生继续做下去,不断进步,完善自我,最终获得“我能行”的高度自信。

德国哲学人类学家米切尔.兰德曼说:“人的非特定化是一种不完善,可以说自然把尚未完成的人放到世界之中,它没有对人作出最后的限定,在一定程度上给他留下了未确定性。”可以这样说,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块有待于开发或进一步开垦的土地。由于年龄、环境和教育等原因,在其身上都存在着许多“不完善”和“未确定性”。因此,在教育实践工作中,我们要坚信,每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都有潜在的因素,只要我们用爱播种,用心浇灌,为之创造条件,提供舞台,其潜能终将会被开发,其素质也将得到完善。让我们用爱鼓起学生的风帆,让每个学生都充满信心地谱写好人生的乐章。

猜你喜欢

上进心荣誉孩子
学习上没有上进心,怎么办?
荣誉时刻
让人深思的声音
煎熬我们的,往往是上进心
荣誉背后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