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复习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018-10-21谢春海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伽利略斜面课程标准

谢春海

多年来,由于传统的物理课程只注重书本知识的接受性学习,学生普遍只知道学习死的知识,导致我国教育领域培养出来的大批人才主要是知识应用型人才,而非创新人才。2004年秋,广东、山东、海南和宁夏四省率先开始进行高中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勇于实践,强调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能否实施关键是看我们教师能否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将以前的那种机械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与学的方式转变到互动的、开放的和充满活力的全新课堂;能否给学生提供或者创设友好的、和谐的适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环境。高考复习过程中由于升学率的压力,很多老师可能都是按照高考考试大纲要求和高考试卷出题方式进行非常有针对性的复习,各地的模拟卷、历年的高考真题齐上阵,一轮又一轮的机械训练,总觉得高考就要到了,把题目做出来才是硬道理,在复习过程中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机会可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笔者并不认同这种观点,笔者认为只要我们老师时刻心怀创新意识,在复习课中一样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工作,笔者谈谈自己在与学生进行高考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的一些做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因为是复习课,课堂所讲到的知识点都是学过的知识点,还一味对着教材讲知识点、讲题目,课堂会很沉闷、学生的样子就像老牛拉车,被老师拖着走。对此,我们老师也可以把物理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比如可以挖掘语文的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增强讲课的趣味性。当复习磁场的时候,除了重新讲明指南针为什么会指南外,还可以顺口说出: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碰到解释固体、液体传声时,也可以拿“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出来说。如果我们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能引经据典、讲物理题时还能露一手数学计算的方法技巧或者分析物理时也能串讲一些有关的化学知识等等,学生听课的效果肯定是不同的。

还有一个我们老师常常忽略的重要内容:物理学史。单纯的复习定理定律,接着讲题目,老师教得无味,学生听着也无味。在讲定理定律的同时可以讲一点物理学史,穿插一些中外物理学家刻苦学习、献身科学的故事,学生也是比较感兴趣的。复习电学实验时,尽量多做一些演示实验,如果有时间带学生上实验室动手做一些常规的实验也是增强学物理兴趣的好方法。

二、培养学生多角度处理问题

我记得去年在跟学生复习教材3-5第一章碰撞与动量守恒时,曾经遇上过一道题目,有一个基础很好的学生用一种其他学生都想不到的“另类”方法,“创新”自己的解题过程,让笔者感到意外的同时也感到很惊喜,同学们则是充满了钦佩。

“苹果落地”的故事我们都听说过,大家都觉得苹果落地是司空见惯的事情,都见惯不怪。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却问:为什么苹果不掉到天上去?而是落到地面而导致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这个小故事可能不是真的,但却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当牛顿换了个角度看苹果落地时,以前没发现的物理规律与其不期而遇。

因为是复习课,学生经历了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都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具备了多角度处理问题的能力,缺少的是老师的正确引导和鼓励。尽管时间紧,但在复习知识点时,我们老师要敢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处理问题,不用拘泥在常规的方法中。当我们学生养成了多角度看问题、养成了当一种方法行不通,能及时换个角度来处理,或者这种方法虽然行得通,也会回头从其他角度看看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处理时,我们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无意中也得到了培养。

三、培养学生的“外推”思想

说到“外推”思想的培养,不得不说到我们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

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中,发现自由落体下落的时间太短,由于当时技术条件不够,想直接用实验寻找到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运动是不可能做到的,伽利略采用了间接验证的方法,他让一个铜球从阻力很小的斜面上滚下,在保持傾角不变的情况下,得出位移跟时间的平方成正比的关系。不断增大斜面倾角,重复实验,虽然比值不同,但是位移跟时间的平方成正比的关系仍然成立。于是伽利略将结论进行“外推”,外推到斜面倾角增大到90°的情况,这时铜球将自由下落,成为自由落体。他认为自由落体运动与沿光滑斜面滚下的球遵守同样的运动法则,因为斜面运动就像是“冲淡了”重力的影响将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放大而已。反过来自由落体运动又是斜面倾角为90°时的特例,从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应该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结论。伽利略通过“外推”的思想,很巧妙的把当时很难验证的结论解释得合情合理,不得不让人信服。伽利略的这种思想“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对后来的科学研究起着重大的启蒙作用,至今仍不失为重要的科学方法之一。

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仅有兴趣是不够的,还要注意学习的方法,在复习的过程中,我经常引导学生对典型的题目或同一个物理情景举一反三、对不同的题目放在一起对比整合,不管对或错只要有时间都要尝试“外推”,这样既能锻炼分析物理过程的速度又能加深典型物理情景的印象。

此外,每年高考第一轮复习结束后,基本上也到了寒假,这时我都会留出一周时间就我们其中的某些重要知识点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设计探究性实验。比如,与其他同学一起设计一个上、下楼梯开、关路灯的电路或者其他对学生知识点巩固很有帮助的课外活动。当我们学生的复习不再单纯是题海战术,我们学习的目的不再单纯是为了高考,当我们老师在新课程标准的倡导下,将素质教育贯穿在高考复习中,将高考复习融入在素质教育中。一旦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同时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平常的学习总多问个为什么,我们不用刻意要求学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进行创新,学生可能在无意中便给我们老师带来了惊喜。

猜你喜欢

伽利略斜面课程标准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偷换参考系引起的困惑
用传感器重现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错题典析
谈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
伽利略与天文年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
物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