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导生制教学改革 积极构建高效课堂

2018-10-21刘正申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学案交流评价

刘正申

一、“导生制”教学改革的背景与遵循理念

今年教师节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的一句“掀起‘课堂革命”让无数课改人热血沸腾。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课堂一端连接学生,一端连接着民族的未来,教育改革只有进入到课堂的层面,才真正进入了深水区,课堂不变,教育就不变,教育不变,学生就不变,课堂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地带。

只有抓住课堂这个核心地带,教育才能真正发展。

“导生制”教学改革牢牢把握住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所有的设计与构想紧紧围绕学生的“以学生为中心”做文章,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己全面和谐发展的乐园。

1.给更多的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

2.还给学生更多自主的空间。

3.激活学生更强烈、更持久的学习内驱力。

4.更便捷地帮助学生走出无助的困境。

5.让学生的学习更富活力、更具高效。

二、制定并使用适合自身特点的课堂评价标准

“导生制”教学改革是针对孔村中学这一农村初中的自身特点而实施,因此课堂评价必须要有适合自身特点的标准。“导生制”课堂评价标准概括起来讲,主要是看课堂是否具备了以下七个要素:1.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2.充分地自主学习时间。3.体验的过程。4.必要的点拨、强化与延伸。5.适时的自主评价。6.教师的评价。7.达标体验。有了评价的标准,教师的教学设计也有了参照和依据,保证了“导生制”课堂教学改革的构想变成理想的现实课堂。

三、“导生制”课堂的操作框架与步骤

(一)制定目标明确任务

教师根据课堂标准要求,针对具体教学内容,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解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然后把学习目标落实到学习任务的设计中,学习任务的设计可视情况让预定小组导生参与,学习任务以学案的形式呈现给学生,避免学生自主学习的随意性、盲目性。

(二)学案引领,自主探究

给予学生以充分独立思考时间,让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基本上完成学案所设计的学习任务。预习课上,由小组导生组织本小组的预习活动,自主选择自学方法,学生开始进入全员参与,独立探索的学习状态。学案起引领作用,让学生的预习有章可循。

(三)小组合作 导生导学

这是“导生制”课堂教学策略的主體阶段,也是充分发挥导生作用,实现学生互助的环节。学生在经历了自主预习后,有些障碍或自己不敢肯定的内容,在这一环节摆出来,通过两个渠道来得以扫除和肯定,一是,在小组范围内,向组长或其他同学请教,二是,向其他小组求助,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求助教师解决。

(四)交流质疑 互助解惑

经过充分的预习,学案上的内容学生已经基本完成。这一阶段,由小组导生组织小组成员在组内交流自己学习的成果,更多成分上是一个商讨互补的过程。这一阶段分两个层面,一个层面就是小组内部的交流,另一个层面就是全班范围内的交流。这时候,学生就等于获得了两个自我发展的平台。通过两个层面的交流,大多数疑难在非常融洽的气氛中得以自行解决。课堂上学生不必拘泥于座次的限制,可以自由选择请教和指导的对象,开放的课堂给了学生自主的空间,这样的学习氛围学生更容易自我剖析、自我表现。

(五)成果分享,评价点拨

这一阶段分为两步,第一步小组内导生组织本组成员依次向大家讲解自己认为比较有价值或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是小范围的化零为整;第二步,由各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学习结果,让全班同学交流分享所有学习内容,是大范围的化零为整。这一阶段要求教师精心组织,与小组导生商讨分板块汇报交流。要用尽可能短的时间交流所有的学习内容,讲求效率,保证交流汇报的顺畅。

(步骤三、步骤四步骤五的课堂是全员参与的课堂,是持续动态的课堂,是体现“双导” 的关键环节)

(六)体验达标,强化延伸

教师与完学生共同分享交流学习成果,后要进行必要的强化,补充,巩固学习效果,要重点补充学生想不到的、想不全的、想不深的,共性的疑难偏差要精析点拨强化,让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补救与完善。

四、教师在“导生制”学习中的作用

在学生的学习中,教师决不是旁观者,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应该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注意随时监控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将合作的观念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通过师生合作来带动生生合作。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在合作中遇到疑惑问题时,教师要俯下身来,以学生合作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适时的对学生的合作交流给予指导,适量提出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诱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自己的观点,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教师还可以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以利于调控合作进程,辅导学生正常开展交流。

五、“导生制”学习效果的评价

当完成一次“导生制”学习后,首先要反馈小组合作的结果,因此要组织全班性的交流,以扩大小组合作的效益。具体组织交流时,一般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汇报,也可以由教师指定那些在巡视中发现的持有典型问题或不同意见的学生进行交流。

“导生制”学习的最终目的并非要达成共识,而是扩大视野,促进发展。既然学生对外部世界的理解可以是各异的,“导生制”学习成果的也应是开放的,我们不能强求学生在经过合作讨论和交流后一定要形成一致的看法或解题策略,结果虽重要但过程本身更重要,我们更注重应是合作过程而不是结果,允许多种结果的存在,因此评价也应是开放的,评价个体在集体中的地位与作用的同时更注重由一个一个的个体缔结而成的群体在学习中所取得的成绩。

“导生制”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明辨是非,增长见识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养成团结奋进,共同进步的团队合作精神。因此,“导生制”学习必须从小培养,要讲究方式和方法,发挥民主,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做到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导生制”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学习手段,他能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的重要形式。作为实验教师,我们应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导生制”学习形式更完善,更合理,更有效。

猜你喜欢

学案交流评价
如此交流,太暖!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比例尺(一)”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