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互动的双向建构

2018-10-21杨光福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轴对称内角平行四边形

杨光福

《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明确提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因此,师生的有效互动是课堂活动的核心,课堂活动的互动是师生和生生的共识、共享、共进的双向建构,实现学与学、教与学的相长和发展。我认为要实现课堂互动的双向建构,重要的是要落实“平等”、 “掌控”和“生成”三个关键策略。

一、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互尊、民主、和谐。

学生的互动参与是一种状态,“参与”的基础是平等。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学生参与程度和效果,这就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必经进行平等的交流。运用亲切、和谐、互尊的语言开展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和理解,在内心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二、适度掌控课堂活动——思考、探索、表达

课堂活动重视活动的独特价值,价值的有效达成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高度整合,因此,有效的课堂互动强调对课堂活动的适度掌控,强调“动”与“静”的结合。“动”即学生的活动,重视学生的思考、探索与表达;“静”即教师正确的引导和点拨。

教学西师版教材第八册《三角形内角和》一位教师让学生用量的方法,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答案不尽相同,在黑板上量的学生结果是183°,其余的有181°、182°、180°,学生感到很困惑,先前一致猜想内角和是180°,但现在出现多种结果,教师并不慌张,而是神情自若地进行下面的教学:

师:先前通过三角板我们猜想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现在我们通过量得出的结果并不全是180°,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你们有什么看法?

生1:我认为三角形内角和不一定是180°,可能接近180°。

生2: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认为三角形内角和应该是180°,不然老师怎么会让我们去寻找。

生3:我认为三角形内角和应该是180°,出现不同的结果,可能是我们量得不够准确。

生4:量的时候,应该都有误差。

师:老师很欣赏你们的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态度,都敢于谈出自己真实的想法,由于度量的局限性我们还不能确定三角形内角和一定是180°,看来我们还要用别的方法进一步验证。

师:课前同学们都准备了各种各样的三角形纸片,能不能通过折纸的方法,验证我们的猜想。

(生开始尝试折的方法,并有部分学生小声地议论,过了2分钟没有一个学生会折,课堂出现了“冷场”)

师:我们知道180°是一个平角,我们折纸就是把三个角折成一个……

生:哦!我知道了,就是想方设法把三个角折在一起,看是不是一个平角。

(学生跃跃欲試,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激动地举起了手,并大声地嚷嚷:我成功了,老师微笑地点点头,并示意他稍微等待,慢慢地十多双小手举起来了!)

……

这堂课正如执教者课后谈的一样,对于用“折——拼”“撕——拼”的方法学生很难独立完成,但教者有意识地让学生感受挫折,故意让课堂出现短暂的“冷场”,这并不代表学生没有积极的思维活动,教师提供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去尝试、去思考,在学生处于“愤悱”状态下教师适时地介入进行引导和点拨,整个过程让学生体会到了探究的乐趣,成功的自信。看来有效的课堂互动需要思考和探索,需要精讲与点拨。

三、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分享、碰撞、争锋

课堂要保持最佳的互动学习状态,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关注课堂生成,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绪及气氛,细心留意学生的动作、神态、尤其要认真倾听学生的答问,适时地采用追问、暴露学生思维、开展辩论等策略。使课堂呈现经验的分享、思想的碰撞和观点的争锋,生成理想状态的活力。

一位教师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你们认为我们认识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生1:长方形、正方形。

生2:圆形。

(这时一位学生举起手又放下,正在举放之间犹豫时,被教师发现了。)

师:×××,你说一说,没关系!

生3:平行四边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众生哗然,课堂出现一片议论声,大多数学生嚷嚷道:“不是”“不是”。生3眼神顿时黯然无色,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师(微笑着说):大家先别急,听听生3是怎么想的?(追问)

生3:(腼腆低声地)我发现平行四边形画一条对角线,两边的图形一模一样,我就认为……

师:你真会观察,会动脑筋。(生3学生稍稍抬起眼,眼睛里透出一丝光亮),我这里刚好有一些平行四边形纸片,我们每个小组一张,用刚才所学的方法验证它到底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开始折纸验证,过了一会儿,大部分小组有了结论)

生1:我们小组验证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沿着对角线对折两 边不能完全重合。

生2:我们小组也发现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无论怎样对折两边都不能完全重合。

生3:我们的结论是在图形上画一条线,两边虽然一模一样,但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的发现真了不起!

教师的话音未落,这时一位学生举起了手说道:“老师你给我们的平行四边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但我知道有些平行四边是轴对称图形。

师:噢!什么样的平行四边形?说说看。

生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菱形),大家都表示赞同。

师:同学们的发现太妙了!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同学们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有学生说到了三角形和梯形。

在接下来的总结中,教师:通过刚才讨论,我们发现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除一些特殊情况外,都不是轴对称图形,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不只是看两边是否一模一样而是“对折”后看“两边是否完全重合”。同学们思考非常积极深入,那么,大家想过没有,今天这些知识是怎样获得的呢?

全班不约而同地将视线集中在刚才出错的学生身上。这个学生如释负重,脸上增添了自信的神情。

因此,课堂活动既非完全的预设,也不是完全就是学生自由发挥的活动,还需教师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关注学生的“问题”、“困难”和“疑惑”,使学生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积极思维的心理状态。

猜你喜欢

轴对称内角平行四边形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轴对称》巩固练习
平行四边形的烦恼
三角形分割问题
“平行四边形”易错题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轴对称”复习点睛
找图形
感受“轴对称”的洪荒之力
倍角三角形的几个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