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让语文课堂一石激起千层浪

2018-10-21刘翠萍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涟漪教师应语文课堂

刘翠萍

传统的教学,教师发号施令,学生执行任务,整节课学生都处于被动状态,鸦雀无声的课堂把学生变成了抄笔记,读课文的木偶。《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新課改要求,作为教师的责任不单只在于“上好课”,更在于保障每个学生的学习权,保障每个学生去挑战学习,而小组合作正给学生提供了这么一个机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合理组建合作小组;采取有效措施,精心组织合作交流;教师积极参与并引导合作,将会让语文课堂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合理组建合作小组,课堂泛起涟漪

赶鸭子,填鸭子,“考”鸭子的教学模式把一个个充满个性的学生打造成了同一模型的样板;“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教学“死水一潭”。课堂上,教师讲得津津乐道,学生却熏熏欲睡。那么,怎样才能让课堂泛起点点涟漪呢?组建小组,给学生提供一个合作的平台可以让死水般的课堂泛起涟漪,闪出耀眼的波光。然而,小组的创建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个体组合,它需要考虑组员的人数,人数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合作,经实验证明一个小组4-6人最适宜。此外,要注意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及男女生的合理搭配。最后,还要明确职责,如组长负责分工、组织本组学习活动;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讨论的要点;汇报员负责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结果;监督员督促本组的学习是否有序开展等。这些角色可以采取轮换制,从而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有了小组,课堂教学就不会是教师的独角戏了,学生也不会“带着镣铐跳舞”了,他们将在小组这个平台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形成思维的交响,将使语文课堂犹如“吹皱一池春水”般泛起层层涟漪。

二、采取有效合作措施,课堂惊涛拍岸

合作是件愉快的事,也是件困难的事。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心智还不够成熟,贪玩、爱说是他们的本性。于是,在轰轰烈烈的小组合作背后也许隐藏的是他们闲聊的场面;你引以为豪的小组合作课堂也许其中却有着你不知情的真相。这是一堂公开课,我按照课前设计的环节有条不紊地上着课,带着课前设计好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心中不然浮起这种理想的画面:同学们个个踊跃参与,我穿梭在每个小组中时而倾听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时而为他们指点迷津……然而,事与愿违——场面一:小组间,四个人都在抢着说,没有一个倾听者。场面二:只有一个人在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他三个人在自己做自己的事。正当我为这些场面发愁时,一种声音传入了我的耳中:“一二三,三二一……”这声音不停地重复着,我寻声望去,是我班的一位学困生,他成绩很差,平时也不怎么说话,现在只见他低着头,不停地念着,声音很小,如果不仔细听根本就听不到,但嘴型却特别夸张,好像生怕别人看不到他在动嘴。此时,我的心不禁一颤,但由于这是一堂公开课,有那么多的领导老师在场,我没有问他念这些数字的原因。带着疑问我上完这节课,课后我找到了那位学生,他说:“老师,我只是不想让别的老师知道我是一个连讨论都不会的人……”听到他的回答,想想刚刚那几个场面,我陷入了深思:是啊!小学语文课堂中要有效的实施小组合作需要老师精心地组织,并要有一套措施做保障。那么该采取哪些措施呢?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我认为首先要制定小组合作制度,如:行为准则、奖惩制度,这样才能约束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其次,要进行小组长培训,教会他们怎么组织小组学习。最后,要培养学生的习惯,养成互相帮助,独立思考,认真倾听,适时补充他人发言的好习惯。有了这些措施,小组合作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将既分享着“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妙,又会在思维的碰撞中有着“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气势。

三、积极参与引导合作,课堂一石激起千层浪

合作学习能否顺利开展,跟教师的参与和引导是分不开的。常见这样的课堂,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教师只做旁观者,偶尔维持维持纪律。其实教师应扮演好这三种角色,做小组合作的参与者、引导者和调控者。如:我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让学生联读“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这两个小故事后小组合作讨论这两个故事有哪些相似之处。结果我发现很多小组都出现了“卡壳”现象,他们根本找不到切入点。于是,我便随机引导他们:比如这两个故事的结尾是相似的,都是写蔺相如立了功,封了官。经我这么一引导,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我认为故事的起因是相同的,都是蔺相如临危受命。”“我觉得两个故事都用了语言描写来体现蔺相如机智勇敢的特点” ……一场别开生面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我的引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我们收获着成功的喜悦。

确实,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学生的引导者还应是参与者、调控者。如小组合作开展得很好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当发现学生在讨论别的话题时,教师应及时地制止并引导;当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教师应及时纠正,耐心引导他们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当发现学生的语言出现错误时,教师要指出并更正。实践证明:教师积极参与、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更好地交流和表达,有利于形成小组合作中“比学、促学、乐学”氛围。只要合作学习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小组合作这“一石”也将会激起语文课堂的“千层浪”。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根据班级的实际合理组建合作小组,采取有效措施,精心组织合作交流并能积极参与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语文课堂将一改“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安安静静地听”这种“死水一潭”的状态,将泛起点点涟漪,涌现“惊涛拍岸”的场面,呈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壮观景象。

猜你喜欢

涟漪教师应语文课堂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涟漪的价值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涟漪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善良的人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