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2018-10-21李海星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卫生行为习惯学会

李海星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形成良好性格的首要基础,是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培养良好班风、树立良好校风、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的有效手段,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浅谈几点看法。

一、严格的校园规章制度是学生行为的标准、行动的指南,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必备条件

在学校管理中,我们不但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还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管理制度,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及校内外的行为习惯进行了细化、具体化,为规范学生的行为,提供了标准依据。

学校在制定“管理制度”后,还要严格执行,如在卫生方面,值日教师和卫生监督员要联合起来,监督好教室和各处卫生区的卫生,对于没打扫干净的班级,要立即责令他马上打扫;对于多次出现此种现象的班级,要给予扣除适当的操行分,并在德育操行栏中公示。

二、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各科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科中的道理、教训等,让学生作为“镜子”照到自己身上,把书中人物的行为与自己的日常行为对比,使之对自身行为有深刻的认识。教师要使课堂教学既成为传授知识的主会场,也成为学生行为规范化的分会场。比如,上思想品德课,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直观的深刻的思想教育,提高思想意识。语文课,教师要用优秀的人物形象去感化学生,用反面人物去警醒学生学习好典型,树立好思想。数学课,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严密细致的思维、行为习惯,克服粗心大意的不良习惯。英语课,利用教材中的礼貌用语、故事人物的文明行为等内容,培养学生尊敬他人、文明有礼等行为习惯。体育课,通过严格训练,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增强学生组织纪律性……这样,学生既学懂了书中的知识,又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教师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做到为人师表:仪表方面,穿戴得体,整洁大方;语言方面,礼貌用语,出口成章,斯文大方;性格方面,以乐观热情的生活态度、良好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去感染学生,使學生学会关心社会、热爱社会、回报社会,使学生学会自我反省,自我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行为方面,课堂课外处处体现出举止文明,男教师表现出阳刚之美,女教师表现出温柔之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人格方面,做到诚实守信,表里如一,心胸宽广,正人君子,答应别人的事一定做到,决不食言。

教师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在影响着学生。如楼梯里有零食袋,我们当老师的看到了并能及时地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学生会把老师的这种行为看在眼里,放入心里。因为老师给学生树立了榜样,相信很多的学生也能自觉地遵守学校的要求,不会再随意地乱扔垃圾了,还会很自觉地随手捡起身边的零星垃圾,并会以更积极的心态去维护校园的卫生,从而使他们能自觉地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育人氛围,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条件

我们注重校园文化的培养——“贤英”教育,其意义在于整合教育资源,发挥教育优势,使劣者变优,优者更优,目的在于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育人氛围,为我校培养大批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学子。我校一方面注重校园“软件”培养。利用每周一国旗下的讲话、周会、主题班会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利用小学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的特点,开设第二课堂,创设情景,让学生在丰富多彩、趣味浓厚的校园活动中得到训练,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注重校园“硬件”培养。加大教育投资,逐步绿化、美化、净化校园环境,让校园的每一寸方土、每一处空间都具有教育意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受到教育,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要全体教师有耐心、有信心,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并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培养出一批批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孩子,为祖国浇灌出一朵朵绚丽的花朵!

猜你喜欢

卫生行为习惯学会
智取红领巾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学会分享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卫生歌
讲卫生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