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及对策

2018-10-21张承腾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教材课文

张承腾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是语文学科的主要特色。苏轼也曾经说:“三分诗,七分读”。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目前的朗读教学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

一、朗读教学的现状

1.朗读重视不够

2.朗读兴趣缺乏,方式单一

3.朗读评价表面化

4.朗读指导简单化

5.朗读目标定位不准

二、朗读教学的作用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语文教材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语言文字的规范大有好处,对指导平时说方言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教学《桂林山水》,学生通过朗读,对漓江静、清、绿的水和桂林奇、秀、险的山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语言表达方式,学生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能力。

(二)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文本的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

(三)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朗读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

(四)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朗读使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朗读,在不知不觉中把教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转化为自己的写作技巧,从仿写到内化再到自创,写作时就能很自然地做到信手拈来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抓好朗读环节,加强语感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朗读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文本的情境

教学中可通过导语引入、背景介绍、播放乐曲、动情诵读、质疑提问等环节或手段,设置与教学内容相關的教学情境或氛围,使学生进入文本中,让文中的画面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生的头脑中动起来,从而掀起学生思想感情的波澜,使学生随着作者的感情变化,受到感染,产生共鸣,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二)朗读时间要充分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学生没有得到充裕的时间去朗读课文,无法真切理解课文内容,思考也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体会到的并不是自己的“情”,悟到的并不是自己的“理”,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失去理解的个性。对此,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安排好每节课的朗读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正确地读课文,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反复读,才能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鼓励学生多读,关键是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朗读,一定要把读书和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多读书,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和领悟文章内涵,由“听者”变成真正的“读者”。教师则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得到情感的熏陶。

(三)引导学生升华情感

课文中的语言都寄寓着作者的思想,凝聚着优美的语句、丰富的情感,而要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精髓部分,需要教师引领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对话,引领学生诵读。一是要精心选择诵读的内容,精选学生能与之发生情感共鸣的文章。二是要在诵读过程中,引导学生由感知课文到理解课文,再到引起共鸣,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加强情感体验。三是要体现学生的个性,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好课文。四是教师要率先垂范,对于要求学生诵读的文章,教师要率先示范诵读。五是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多给学生提供朗诵的机会,学生通过抑扬顿挫、长短徐疾地朗读,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深层的含义,感悟文章的真谛,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在诵读中积淀深厚的文化素养。

(四)合理运用各种朗读形式

读的形式有范读、领读、齐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等。老师要灵活采用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其中范读指导必不可少,由于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所以教师适时的范读是朗读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的范读以情感人,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如范读《桂林山水》时,教师用饱含的感情来范读,感染学生,把学生带入文章的情境之中。教师不能让学生单调机械地模仿语调,要让学生学会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和体会出发,在理解的基础上调动多种感官,在真正感受文章内涵的基础之上进行朗读,读出真切的感情。

(五)开展朗读竞赛等活动

利用阅读课进行背诵古诗、背诵优美片段等朗读比赛活动,并设立相应的奖励制度,以此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重视每天的早读和午读时间,要求学生都要放声朗读,教师也和学生一起朗读,既可以起示范作用,又能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开展积累大赛,读完一课后,让学生说说积累了哪些优美的词句或片段,看谁积累得又多又好,并能用自己的朗读形式背出来。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积累能力,而且提高了朗读水平。

总之,朗读是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只有通过教师精心的指导,学生的刻苦练习,才能真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现朗读的艺术魅力。“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我们坚信朗读教学一定会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展现出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教材课文
教材精读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芜湖市芜湖县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
2015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