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注阅读让课堂教学有效起来

2018-10-21尚鑫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佳句船长文本

尚鑫

阅读教学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完成对教材了解、认识、清楚到理解、解读的整个过程。而批注式的阅读,越来越成为阅读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手段与方法。批注,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利用批语或者注解的方式将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思、所疑写在书页上,以帮助理解、思考的一种读书方法。批注式阅读是建立在学生的“学”的基础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它是提高学生自我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重要方法。

批注式阅读使学生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阐释和发现,打上自己认识的烙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获得自我发展,提高阅读质量。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从语文学习的多方面开展批注式阅读。如指导学生通过批注式阅读感受美妙的语言文字,指导学生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组织并写出来……让批注式阅读真正地服务阅读教学。

一、语言妙处悟出来

《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发展一定的阅读能力:小学生能理解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表达效果,能理解重点句子在课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这些都是批注式阅读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种批注式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例如,课文《北京老人》中有这样一个句子,“那个美丽的秋日,被冷风吹的感觉竟然十分惬意”,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令你感受深刻的句子,有的同学划出这个句子,并在旁边进行批注:这句话交代了秋日里凉风习习的外部环境,然而因为老人的善良之举,就连凉风习习的秋天也变得温暖了,让我的心更加温暖了。学生的一句批注显然让孩子的感悟跃然于纸上,升华于心上。

二、好词佳句品起来

培养学生积累和语言运用的能力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对所学按照好词、佳句甚至更细的标准分类进行整理与积累,不仅会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帮助孩子有意识地在生活情境或语言环境中准确、灵活运用所积累的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这种基于好词佳句的批注式阅读,有利于帮助孩子将积累内化于心,更是促进知识迁移的一种好手段。

例如,在阅读教学《我爱家乡的柿子》一课时,课文内容讲完了,老师在引导学生品一品文中的好词佳句时,重点出示“每年六月,柿子树开满黄灿灿的小花。那花儿小巧精致,犹如童话王国中的金色皇冠”这个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句子好在哪里。学生将比喻句圈出来,并进行了详细的批注。有的同学这样写道:作者将柿子花比作童话王国中的金色皇冠,将柿子花犹如金色皇冠的形状写得多么生动、形象,渗透着对柿子花的喜爱之情。通过批注阅读,学生不仅理解了这个句子优美之处,更是深刻地体会与感悟到了句子的优美,从而为语言应用、文字迁移做好了准备。

三、人物形象现出来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录了很多文质兼美,令人印象深刻感悟良多的文章。有的文章描绘了风景优美、景色宜人的某个景点,有的文章详实地报道并说明了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有的文章用丰富的情感与风趣的文字撰写了可爱的动物……其中一类文章向我们刻画了一个有一个品质突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学习时,引导学生读懂这些人物形象更是成为了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这类阅读课文的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品读感悟,从而明确人物的特点。对于学生来说这种批注式阅读,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人文思想也会得到净化。

例如,学习《跳水》时,教师引导学生在读文时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拼读感悟,从而明确船长的特点。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面对这个句子,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感悟自由批注,有的孩子批注道:船长在那么短的时间里想出了解救儿子最好的办法,足以见得他的智慧与冷静。有的孩子给出了这样的批注:船长的机智让我敬佩,然而船长的镇定自若更让我敬畏……学生们将自己的理解跃然与书上,这也是他们文字、思想、情感的撞击与迸发。

四、写作特色亮出来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学习语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品读语文的人文情怀与学会语文的工具方法的过程。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中,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这项能力目标的培养,那就是“能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和作用。”这类批注就是针对文章的表达顺序以及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这五种基本表达方法的理解和揣摩,从而感受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表达魅力。

例如,在学习《金华的双龙洞》时,老师提出问题“这篇课文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问题一经提出,很多同学纷纷开始揣摩课文,有的同学还认真地在书页的空白处进行了简略的思维导图似的批注。在批注的过程中,学生也认识到文章的表达顺序,那就是游覽顺序。

五、疑难问题找出来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会质疑的能力就被课标提出来作为培养学生的目标。“能进行较为深入的、富有个性的阅读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这是小学生要锻炼的阅读能力。学生只有会质疑,才会拥有鲜活的知识,正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了疑问,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才会让他们读进去,真正地走入文本,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这种批注式阅读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怀疑与探究精神。质疑本身就是一种思考,一种挑战,一种探索。

例如,有的学生对课文题目提出质疑并进行了批注,“爱的奇迹”究竟是什么?“爱的奇迹”造就了什么样的奇迹?有的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了质疑,《五彩池》为什么会呈现多种颜色?还有的学生对故事发生的背景进行了质疑与批注,《七律长征》中红军为什么要远征……这些质疑就像一粒渴望发芽的种子,在批注的同时吸引着学生走入文本,对话文本。

批注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亦不限。为了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更为了增强学生与文本的联系,教师更应该挖掘丰富多样的批注形式带领学生走入批注阅读的世界。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动笔批注吧,让思想跃然于纸上,让阅读教学因此而更加精彩。

猜你喜欢

佳句船长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补成语组佳句
劳动最光荣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船长”失格
拜谒杜甫草堂
佳句碎碎念
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