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探究

2018-10-21王婷

大科技·C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保护措施施工技术

王婷

摘 要:預制装配式住宅建筑是一种常见的建筑形式,但是由于以往设计规划、安装工艺等方面的限制,许多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受力不合理,因此在建筑安全、稳定性方面存在问题。近年来,一方面是建筑技术得到了成熟发展,另一方面是人们对建筑整体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型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在构件设计、材料选择、质量监管等方面均进行了优化,在国内建筑行业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住宅;结构框架;施工技术;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1-0324-01

引 言

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的施工模式,是现将建筑混凝土结构拆分成若干构件,并且在预制厂生产后运输到施工现场,通过直接拼装、组合形成现浇建筑物。本文介绍的新型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构件框架、质量控制、现场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不仅提高了住宅建筑的整体质量,而且也符合当前提倡的“绿色施工”理念。文章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具体的施工技术展开了分析。

1 新型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的结构框架类型

1.1 现浇剪力墙

该类型的住宅建筑中,建筑结构框架中的梁、柱等部位为预制构件。为了保证预制构件与现浇结构拥有相同的抗震等级,一般要求对构件的节点、拼缝的连接处进行重点技术控制。除此之外,施工单位还需要根据预制外挂墙板,科学设计预制装配式结构,保证预制化率达到100%,切实保障现浇剪力墙的稳定性。

1.2 全预制剪力墙

剪力墙的所有构件全部采用预制形式,然后进行现场拼装。这种结构框架类型的优点在于实现了成本的最小化和施工效率的最大化,一般在中高层住宅建筑中比较常用。三是全预制剪力墙对施工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保证剪力墙受力的稳定性和建筑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在现场拼装前必须要准确计算拼缝的承载力,以避免荷载过大引起剪力墙主体结构的变形。此外,由于全预制剪力墙的构件比较分散,因此在耐久性、抗震性方面也需要严格进行控制。

1.3 部分预制剪力墙

住宅建筑的外墙采用预制装配方式,而内墙则采用现浇工艺。作为一种复合施工模式,部分预制剪力墙的应用优势在于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在不同地质和不同环境下,均可以采用部分预制剪力墙结构框架。另外,现浇内墙可以将门窗、阳台、保温层、防水层等外墙施工纳入到一体化的预制结构中,无形中降低了施工的任务量,对于节省工程成本也有一定的效果。

2 新型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技术要点

2.1 预制件的加工要点

在预制装配式施工模式下,建筑中的部分或全部构件需要在预制厂完成制作,因此如何确保预制件的加工质量成为关系到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对于内外墙板、叠合板等构件来说,对构件尺寸的精确度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在预制件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参数。因此,在加工过程中至少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管控措施:①细化预制件的设计和参数要求。建筑单位应当将各个构件的具体参数明确告知预制厂,包括构件数量、参数的精确度等;②预制厂需要严格管理生产流程,加强对生产各环节的控制和监管;③做好出厂预制件的质量检验,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装车运输。

2.2 预制件的运输和存储

经过出厂质量检验合格后,将预制件从预制厂运输到施工工地。为了避免运输过程中因为颠簸等原因导致预制件受损,在运输期间也需要做好必要的保护措施。例如,要提前规划好运输路线,并且针对预制件的尺寸、重量等参数来选择合适的运输车辆,原则上来说要避免预制件悬空。在运输车辆的底部、四周铺垫一层安全衬垫,可以避免运输过程中预制件碰撞损坏;预制件进行捆绑固定,防止出现倾倒、移动。预制外墙板运输时,可以在运输车上放置插放槽,对外墙板进行固定;叠合板、阳台板运输时,最大叠放层数不得超过3层,避免相互挤压造成预制板断裂。另外,预制板运抵施工现场后,多数情况下并不会直接使用,因此现场存放时也要注意做好保护工作。

2.3 预制件的安装技术要点

(1)在对预制件进行吊装时,可采用机械或机械加人工的方式进行。吊装时,若发现位置不准确,不得用撬棍等刚性较大的坚硬物体对预制件进行校正。正确的施工方法如下:对预制件进行吊装就位时,塔吊的驾驶员应当听从楼面指挥人员发出的指令进行操作;初始就位时,预制构件的水平向应当与预先弹出的控制线对准;在接近楼面时,吊装工应以手扶的方式对预制件进行引导就位;预制件的竖向及垂直度只需要大致就位即可;在后期固定时,可通过斜撑杆、千斤顶等工具进行调整。

(2)在预制件吊装施工前,应当由现场技术人员向施工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如果有新工人参与施工作业,则应进行必要的岗前技术技能培训。由于预制件安装过程中,需要进行模板周转,加之预制装配式施工中,模板无法借助钢平台等传统方式进行周转,故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通过拆模楼层从外脚手架向施工楼层进行传递。在对模板进行传递时,应选择尺寸较大的阳台作为传递平台,无法从阳台处进行传递的材料,则可从窗口进行传递。需要注意的是,传递时应避免碰坏窗框。在进行施工材料传递时,应避免碰坏外墙预制件,施工人员要做到轻拿轻放。

2.4 其他施工技术措施

为了避免预制装配施工过程中产生环境污染,可以用永久性围墙代替传统的临时围墙。另外,在围墙上悬挂喷淋设备,可以有效减少建筑粉尘污染。可以在住宅建筑外围种植一定密度的绿化树木,不仅可以发挥绿化效果,而且还能隔音降噪。对于施工结束后剩余的预制材料,如果材料完好可以回收利用,如果预制件破损,则应当科学处理,禁止随意堆放。

3 结 语

新型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复杂程度更高,需要施工单位做好全过程的技术控制措施,包括预制件的质量检查、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等。只有严格规范施工标准,才能充分发挥新型预制装配式施工的优点,维护建筑单位的利益。

参考文献

[1]王孝民,李恩云.全装配式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的研究应用及经济效益浅析[C].严寒、寒冷地区绿色建筑联盟大会暨绿色建筑技术论坛,2015.

[2]范 玉,徐智华,黄 新,等.新型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及其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5(12):187~189.

[3]龙莉波,马跃强,赵 波,等.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其配套装备的创新研究[J].建筑施工,2016,38(3):367~369.

收稿日期:2018-3-5

猜你喜欢

保护措施施工技术
保护措施
关于林业造林技术的研究
浅析武汉老房子里份的现状与保护措施
基于区域视角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