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性双氰胺缩甲醛絮凝剂的性能研究

2018-10-21关家彬

大科技·C版 2018年4期

关家彬

摘 要:考察了改性双氰胺缩甲醛絮凝剂(mDF)对活性染料、酸性染料和分散染料废水的脱色和CODCr去除效能,找出了mDF在上述染料废水处理中的使用特性,并与当前常用脱色絮凝剂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mDF对含活性、酸性、分散染料的染料废水均有很好的脱色效果,其综合性能比其他脱色絮凝剂优越得多。

关键词:双氰胺-甲醛缩聚物;脱色絮凝剂;阳离子絮凝剂

中图分类号:TQ31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1-0275-02

1 前 言

利用改性剂Y-2A对双氰胺缩甲醛(DF)进行改性,本研究室合成出了一种新型的脱色絮凝剂-改性双氰胺缩甲醛(mDF)。本文主要探讨这种新型脱色絮凝剂mDF样的脱色性能。

2 实验部分

2.1 主要实验材料

聚合氯化铝(PAC,Al2O3含量为28%,盐基度为60%);聚合硫酸铁(PFS,铁含量为11%,盐基度为12%,密度为1.46g/mL);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用作助凝剂,分子量为1000万);高效脱色剂(DC-491,固含率55~60%);石灰,活性艳红,X-3B酸性大红,分散大红2GFL,氢氧化钠,硫酸等,均为市售工业产品。普通双氰胺缩甲醛(DF,固含率55%)、改性双氰胺缩甲醛(mDF,固含率55%)均为研究室自制。

2.2 主要实验仪器

磁力搅拌器(美国IKA works亚洲公司);美国哈希分光光度计,型号:DR2010;美国哈希COD反应仪;MD8100微量进样器(连续可调,0~50.001mL,日本NICHIRYO公司);酸度(pH)计(0~140.01,上海伟业仪器厂);电子分析天平(METTLER TOLEDO,0~2100.01g)。

2.3 水质指标测定方法

2.3.1 色度的测定

在本实验中,色度的测定是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具体操作为:①将分光光度计DR2010打开预热,将波长调整到455nm;②挑选一致性较好的一对比色管,其中一个注入20mL蒸馏水做空白样,将分光光度计调零;③另一支比色管注入20mL待测水样,于光度计中进行测定,读出吸光值[1]。

2.3.2 脱色率的测定

脱色率的测定如下[1]:①在1000mL烧杯中倒入900mL的废水,打开磁力搅拌器,将转速恒定在130rpm,用移液枪移入一定量预先配置好的絮凝剂,搅拌180s,然后降低搅拌速度到40rpm,继续搅拌600s;②视需要而定,辺搅拌边加入小量的氢氧化钙,到氢氧化钙完全溶解;③静置12h,取上清液按2.3.1测出溶液色度,各试验重复四次,取算术平均值。脱色率按下计算:?啄=■×100%。

式中,?啄为脱色率,%;A0为废水处理前的色度;A为废水处理后的色度。

2.3.3 CODCr测定方法

CODCr的测定通过先进的COD反应仪和分光光度计进行。具体操作如下:①在消化管内放入2mL水样、微量HgSO4、0.5ml的0.75N K2Cr2O7、2.5ml Ag2SO4的浓硫酸饱和溶液溶液;②将消化管摇匀并置于COD反应仪中,消化2h,温度为150℃;③消化完成后将消化管置于分光光度计DR2010中,波长调到620nm,读取CODCr值。

3 絮凝脱色性能研究

为减小试验误差,PAC和PFS均配制成15%的水溶液;DF、mDF和DC-491均配制成5%的水溶液;cPAM则配制成1.5%的水溶液。所有药剂均在混凝实验前现场配制。

试验废水采用自行配制的模拟废水,主要通过活性艳红X-3B、酸性大红、分散大红2GFL配制而成,染料浓度均为500mg/L。

3.1 mDF与DF的脱色性能比较

为考察DF与mDF的絮凝脱色性能,采用完全水溶性的活性艳红X-3B溶液作为模拟废水,pH=7.0,温度为24℃。取模拟废水各500mL于800mL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量DF与mDF,搅拌、反应、混凝、沉淀,静置分层后取上清液进行脱色率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达到同样的脱色效果,mDF的用量约为DF的2/3;在达到最佳投药量前,DF的投药量与脱色率之间几乎呈直线关系,可以认为是由于脱色剂的分子量比较低,吸附、架桥作用不明显,其脱色作用主要靠压缩双电层、电性中和及与染料分子发生化学反应。在实验中还观察到,加入mDF处理印染废水,染料分子与脱色剂反应形成的絮凝体更大,沉降速度更快。因此,与DF相比,mDF的脱色效果有较大的提高,其最佳投药量也明显降低[3,4]。

3.2 mDF对不同染料废水的脱色、脱CODCr处理效果

用三种最具代表性的染料活性艳红X-3B、酸性大红和分散大红2GFL直接配制成模拟废水,进行混凝脱色试验:取500ml模拟废水分別置于800ml烧杯中,依次加入不同量的mDF,经混凝、反应、沉淀,取上清液测定其残余色度和CODCr值,并计算脱色率和CODCr去除率。实验结果见图1和图2。

由图1可以看出,三种不同性质染料废水在mDF的作用下,均达到很好的脱色效果,X-3B脱色率为98.9%,酸性大红脱色率为99.2%,分散大红2GFL脱色率为99.5%。而且,各染料废水的脱色率与mDF的投药量之间的变化曲线都极为相似。具体表现在,当mDF的投药量从少变大时,各废水的脱色率都在快速上升,最终达到一个最大的脱色率;当mDF继续增加时,脱色率在一个区间内保持不变;当mDF继续增加到一个比较大的值得时候,脱色率反而急剧降低。

产品对染料废水有很好脱色效果的同时,也有较好的CODCr脱除效果,由图2可知,这三种染料模拟废水的各自最高CODCr脱除率分别达到76%、83%、87%。比较以上两图,我们能看出无论是CODCr的脱除率还是脱色率,都存在着基本一致的变化规律,就是mDF的投药量存在一个最佳的范围。所不同的是,随着投药量的增加,各印染废水的脱色效果都能保持在最高脱色率上不变,而CODCr去除率却会随着脱色剂投加量的增加而有快速下降,这是因为mDF是一种有机高分子絮凝剂(OPF),其对水样的CODCr有一定的贡献,因此脱色絮凝剂的过量投加对去除水样的CODCr有负面效果。

3.3 与其他常用脱色絮凝剂进行性能比较

根据大量文献[5,6]和本人的实践经验,选用市场上常见的脱色絮凝剂PAC、PFS、DC-491与mDF,分别对活性艳红X-3B模拟废水进行混凝脱色试验。

不同种类的絮凝剂,只有在最佳pH值范围内,才能充分发挥其优良的混凝效果。因此,在进行性能比较之前,需先找出各种脱色絮凝剂的最佳混凝条件,然后在各自最佳混凝条件下进行混凝脱色实验,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mDF的使用性能均优于市面上常见的脱色絮凝剂。DC-491与mDF均属于有机絮凝剂系列,DC-491的投药量在800mg/L时,脱色率达到94%,而相同的脱色率,mDF的投药量只需400mg/L,而且在试验过程中发现,mDF混凝产生的絮体更大,更容易沉淀和沉淀速度更快。PAC、PFS是无机高分子絮凝剂(IPF),而活性染料属于水溶性染料,溶于水后以真溶液的形式存在,PAC、PFS对其达不到较好的脱色效果,所以PAC的最大脱色率只有75%,PFS的最大脱色率更是低到59.5%。为增加IPF的絮凝脱色效果,在后续试验里,我们在PAC、PFS中加入2mg/L的cPAM助凝,结果PAC的最大脱色率上升到83%,PFS的最大脱色率上升到75%。但是,这个脱色率还是比不是mDF的效果。

对于脱除CODCr的比较结果,与脱色率的对比规律基本一致。mDF与DC-491相比,具有更优异的脱除CODCr性能,其最大CODCr去除率为75%和71%。与OPF相比,IPF的CODCr去除率更低,PAC与PFS的最高CODCr去除率只有63.5%和51%。

4 结 论

经改性处理后得到的mDF与未经改性的原始DF相对比,其混凝形成的絮体更大、沉降速度更快,达到相同脱色效率的投药量可减少1/3。mDF对不同染料的废水,其最佳投药量和脱色效果略有差别,但均有优势,其脱色率由低到高的顺序为:活性染料、酸性染料、分散染料;与当前常用脱色絮凝剂比较,mDF的效果明显占优,且用量少,成本低,是有市场前景的高效脱色絮凝剂。

参考文献

[1]肖瑞德.聚酰胺改性聚合硫酸铁[D].华南理工大学,2003:46~47.

[2][日]永泽满,淹泽章,主编,陈振兴,译.高分子水处理剂.北京:化學工业出版社,1985:81~92.

[3]苏玉萍,奚旦立.活性染料印染废水混凝脱色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1999,18(2):88~90.

[4]余 颖,庄源益,辛宝平,等.脱色剂与活性染料的分子间相互作用[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999,32(3):142.

[5]张林生,蒋岚岚.染料废水的脱色方法[J].化工环保,2000,20(1):14~18.

[6]玉群英.工业脱色灵的合成研究玉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02:65.

收稿日期:2018-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