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散状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上肢屈肌痉挛的临床疗效评价

2018-10-21陈铁民李继洲陈江伟侯吉刚

健康周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肌张力二头肌痉挛

陈铁民 李继洲 陈江伟 侯吉刚

脑卒中常引起肌张力增高,痉挛是肌张力增高的一种形式。根据国内外研究,脑卒中患者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发生率常高于下肢痉挛。而上肢痉挛中,又以上肢屈肌痉挛最为典型。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受影响较大,严重影响其回归社会的能力。

本研究采用表面肌电图及临床疗效评价来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上肢屈肌痉挛的疗效,为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痉挛的康复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2016年7月-2018年2月在克拉玛依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脑卒中后遗症期上下肢痉挛患者9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年龄31~69岁;女性40例,男性50例;病程最短12个月,最长35个月。脑梗死44例,脑出血46例。

1.1.1诊断标准 1995 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脑梗死和脑出血的诊断标准,结合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确诊。

1.1.2纳入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的30岁到70岁的脑卒中后遗症期的患者(病程12个月以上),同时符合以下条件:①脑卒中后遗症期,出现单侧肢体瘫痪伴有痉挛, Brunnstrom分期为Ⅱ一Ⅳ期;②临床病情稳定,意识清醒;③无明显认知障碍;④改良Ashworth分级Ⅱ级及以上,能完成肘关节屈曲动作;⑤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⑥无严重智力障碍,无影响功能恢复的神经或骨骼肌肉疾病,适合做康复训练。

1.2研究方法

1.2.1随机方案 采用完全随机的研究方案,将A组患者编入治疗组(冲击波治疗组),B组患者编入对照组(康复训练对照组),每组各45例。

1.2.2 分组研究方案

1.2.2.1 对照组方案:

①操作方法: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包括立位平衡训练、步行训练、上肢控制能力训练、坐站转换、坐位平衡训练、缓解肌张力训练);

②治疗时间及观察周期:每次45分钟,一日一次。35日为1个疗程。共治疗70次。治疗前、治疗35天、治疗70天后观察各项量表评分的变化。

1.2.2.2治疗组方案:

①操作方法:在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体外冲击波治疗 (ESWT)。使用瑞士EMS公司的DOLOR—CLAST放散状体外冲击波治疗机。以评估后肌张力增高的主要肌肉(上肢:肱二头肌、尺侧腕屈肌)为目标点。将耦合剂涂抹在张力增高的肌肉或肌群位置同时冲击治疗头贴于此位置,避开神经血管。利用患者自觉症状调整冲击频率(11~13Hz)、强度(0.6~1b)、位置( 垂直于肌肉),使其恰好作用在痉挛处,治疗压力0.6~1bar,每块痉挛肌肉根据情况冲击800~1000次,随后根据肌肉纤维走形快速散打500下。手持压力适中。

②治疗时间及观察周期:每7日一次,35日为1个疗程治疗5次。治疗2个疗程。研究期间共治疗10次。治疗前、治疗5次(35天)后、治疗10次(70天)后观察各项量表评分的变化。

1.3观察指标

1.3.1表面肌电信号评价。患者就诊时进行初评,治疗5周进行中评、治疗10周末进行末评。采用表面肌电图(sEMG)测量肌张力。使用加拿大Thought Technology,SA7550表面肌电图仪。通过由生物电信号收集器收集肌肉静息或活动后出现的生物电变化。电极片放置于测定肌肉的肌腹。对所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得出均方根植(RMS).

具体操作如下:

肱二头肌。测试时患者处于平卧位;使用去脂酒精棉球对电极放置部位皮肤进行处理,将表面电极置于所测(肱二头肌肌腹处(电极正负极与肌肉纤维的长轴方向平行),首先测量静止静息状态下肌肉生物信号值变化,20秒信号收集完毕。其次嘱咐患者放松被测肌群,由测量者被动活动患者肢体做外旋外展位的屈伸,测量肱二头肌在被动活动下,肱二头肌的信号值变化,每个动作连续做3次,采集时间15s。再次嘱患者自己主动活动肢体在外旋外展位上做上臂的屈伸主动运动来测量在主动活动时肱二头肌的信号值变化,每个动作连续做3次,采集时间15s。最后在静止状态下测量恢复后静息状态下肱二头肌的生物电信号反馈值。来判断肱二头肌的肌力、肌张力。2.尺侧腕屈肌同理。

1.3.2临床疗效评价:采取国内临床上常用的痉挛疗效评判标准,显效为肌张力降低2级;有效为肌张力降低1级;好转为肌张力降低1/2级;无效为肌张力无改善。①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评价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②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③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定运动功能;④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法(MAS)进行痉挛程度的分级;⑤采用Brunnstrom偏瘫功能恢复6阶段及功能评定标准进行偏瘫运动功能评定。

1.4 统计分析

1.4.1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不同类型资料采用不同统计方法,计数资料采用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两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各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表2。

2.2 两组研究前后肱二头肌表面肌电信号评价 两组各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组内比较,两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A组和B组在缓解肱二头肌肌张力方面都有疗效。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各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兩组之间P值随治疗时间而减小,显示A组疗效优于B组。详见表3。

2.3两组研究前后尺侧腕屈肌表面肌电信号评价 两组各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组内比较,两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A组和B组在缓解尺侧腕屈肌肌张力方面都有疗效。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各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P值随治疗时间而减小,显示A组疗效优于B组。详见表4。

2.4 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内比较,两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A组和B组在缓解运动障碍方面都有疗效。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各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P值随治疗时间而减小,并且A组均值增加的百分比高于B组。显示A组在缓解运动障碍方面疗效优于B组。详见表5。

2.5两组治疗前后神经缺损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内比较,两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A组和B组在缓解神经缺损症状方面都有疗效。治疗70日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A组在缓解神经缺损症状方面疗效优于B组。详见表6。

2.6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内比较,两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A组和B组在提高痉挛患者生活能力方面都有疗效。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治疗70日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A组疗效优于B组。详见表7。

2.7两组治疗后痉挛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肢痉挛改善的疗效比较见表10。

治疗组有效(包括显效、有效、好转)共4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有效(包括显效、有效、好转)3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4.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RMS值是表面肌电信号时域中最可靠的参数,较常用于sEMG的定量分析,很少造成假象和干扰[1]。Kim等的研究指出,RMS值可以作为评估肌力、肌张力的参数,其值越大,代表肌肉力量和张力越大[2]。

放散状体外冲击波(ESWT),普遍认为是利用能量转换和传递原理,使不同组织之间产生能量梯度差及扭拉力,形成空化效应,并产生生物学效应,目前广泛用于骨骼肌系统疾病,具有安全、无创、无痛等特点。ESWT可以诱导酶性的和非酶性的NO化学合成,研究显示NO合成物是阐述冲击波抗炎治疗及治疗肌腱疾病疗效的生理学机制中最主要的物质[4]。本试验研究表明,体外冲击波治疗配合康复训练比单纯康复训练在缓解患者上肢屈肌(肱二头肌及尺侧腕屈肌)肌张力方面、缓解患者运动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方面,疗效都更加明显,证实体外冲击波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式,可以作为康复训练的有效协同辅助治疗。

参考文献

[1]Criswell E. Cram's Introduction to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M]. Sudbury, Massachusetts: Jones & Bartlett Publishers,2010.

[2]Kim KS, Seo JH, Song CG. Portable measurement system for the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spasticity of hemiplegic patients based on the tonic stretch reflex threshold [J]. Med Eng Phys,2011, 33(1): 62-69.

[3]劉青,曹建国,贠国俊.体外冲击波疗法在肌肉痉挛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2014,29(1):65~67.

猜你喜欢

肌张力二头肌痉挛
热敏灸疗法联合穴位按摩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肌张力及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黄葛树
中老年人易发的大力水手征
防运动后肌痉挛喝水不如补电解质
别让肌张力障碍成为健康的“拦路虎”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作业疗法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
手法配合局部注射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滑脱症
通络熄风汤治疗面肌痉挛
锻炼时应注意的几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