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企业数据资源综合利用手段的途径

2018-10-21黄晋

大科技·C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机制

黄晋

摘 要:在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数据的利用手段和应用效果越来越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关注的核心内容,在企业完成对业务的信息化的全覆盖的基础上,企业的应用系统集成的迫切需求,是企业对业务数据资源集综合利用以提升决策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根据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阶段,结合信息化系统建设管理的手段,通过对信息化系统集成的方式和步骤,为企业信息化集成提供参考思路。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应用系统集成;数据标准化;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1-0248-01

1 引 言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持续及不断改进的过程,随着企业对于信息化支撑能力要求的提升、企业业务流程成熟度的不断提升以及信息化技术手段的不断成熟和完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发展总是在不断迭代中提升他的重要性和对业务支撑作用。在企业不断地完成信息化对业务覆盖的过程中,数据资源不断的在积累丰富,为局部的业务决策和自动化提供了便利,在企业整体运营层面信息化的效果显现不明显,数据利用效果不好,分析不准确是很多企业信息化在支撑业务决策过程中都面临的问题,接下来本文将结合信息化建设阶段特征、应用系统集成以及数据标准提出应对措施。

2 信息化建设面临数据利用和分析不足的问题

从信息技术自身来看,IT大致可以分为硬件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三部分。企业前期的信息化建设,更关注网络、服务器等硬件设备以及软件的投资建设,信息技术与业务的融合越来越紧密,但是,对于数据的分析和利用的建设不足。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完成了业务的最基本的业务流程的覆盖,对企业决策支持不足,信息化投资的总体效益和效果仍显性化不足。在企业的全局运营层面面对的数据综合利用不便的问题日益显现出来,如何打破系统间的数据传输和集成问题,如何提升数据综合利用效果,是每一个企业信息化人员都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3 问题分析

谈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成长过程不得不提著名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在诺兰的研究中指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建设发展道路划分为六个阶段,这六个阶段分别是:初始阶段、普及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

初始阶段,各单位仅仅通过引入数据处理系统,并独立致力于发展自身业务系统,对数据处理缺乏控制和管理。用户对信息系统认同度不高。

普及阶段,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广泛发展,系统看重系统的自动化的作用。管理者开始关注信息系统投资的经济效益,但是实质的控制还不存在。

4 破题之道

以“集成”和“共享”两个主题词作为破题要义。“集成”的行动除了系统层面的互联互通,将更关注数据和流程的集成,基于主数据标准及管理平台实现业务间流程的整合和融合贯通,提升业务流转效果;“共享”则定义为业务、管理成果的共享,在集中管理企业运营大数据的前提下,为企业内、外部提供业务共享、知识共享管理分享的信息化手段,将管理和风险防控前置,将产品和体验融合,将服务与网络融合。

集成:就业务的细节和业务间的集成关系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讨论,确定业务的信息流、数据流和业务流的模式,为系统间和业务集成奠定流程基础。选择适应企业集成和共享的基于SOA的三层架构,采用灵活的业务数据ESB集成工具,为系统间的业务数据集成奠定架构基礎。

通过基于成熟的流程、统一的标准,采用灵活的SOA架构,确定企业的业务、应用、数据和技术架构,将企业的信息化架构定义分三层,即“数据层、逻辑层、表达层”,在数据层实现多系统数据的整合和主数据标准的统一;通过ESB数据业务集成总线,实现逻辑层中系统间的数据和服务的共享,利用流程引擎的嵌入,实现全流程的数据贯通,满足企业业务整体集成及协同的需要;基于面向流程、持续柔性的技术架构,在展示层中实现各重要业务数据的动态展示,全方位对分析及决策提供支撑。

基于SOA架构对企业数据、业务集成的架构要求,充分利用企业数据资源管理数据资源,在数据标准化的基础上完成数据集成工作,确保企业业务共享数据交互的一致性及准确性,实现数据收集、管理、分析、处理以及利用的功能,提高业务共享数据质量;同时,可根据企业系统复杂程度,推进流程管理引擎建设,实现流程跨部门流转,贯通业务系统,形成端到端的跨系统业务处理能力和流程管理能力,进而实现企业业务服务的全面集成。

共享:通过流程的梳理确定数据上下游业务数据调用关系,整理主数据及元数据,结合业务迫切性对活跃数据、元数据进行优先编码,制定企业数据的编码规范,为数据共享提供标准基础;制定企业的应用系统架构和接口规范,为数据共享提供实施基础。

在数据梳理的基础上,对数据分散、多源输入和数据无集中管理的问题进行定位,完成主数据识别,发布集成共享相关的标准规范,促进数据管理机制的建设,配套建设数据集成和管理工具,对业务系统的接口和数据进行改造和清洗;分析主数据的公共属性与特殊属性,并对数据元进行准确而且无歧异的定义。进一步通过长效机制关注系统运营,对主数据的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建设企业主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梳理编码规则、管理流程,使编码标准化。建立不同主题的主数据编码数据库。统一管理维护主数据编码,提供灵活的定制功能支持主数据编码规则及管理流程。主数据应结合企业业务开展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

5 结 语

通过统一的架构、长效的机制和ESB业务数据集成系统等技术措施实现业务数据与企业应用系统的全面集成,为各信息系统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服务,降低各系统间耦合度,增强业务系统间的协作能力;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遵循数据互操作规范协议,组成数据层服务,向其他信息系统提供数据服务,最后通过数据迁移、数据转换以及共享等手段,把旧有数据重新整合,消除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信息孤岛以及信息碎片化现象,提高数据的综合利用效果。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只要持续关注数据运营质量、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并采用适度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必将实现从集成阶段到成熟阶段的不断演进,更大的发挥信息化手段对业务的支撑作用。

收稿日期:2018-3-12

猜你喜欢

企业信息化管理机制
重点主题实践型社会责任示范基地管理机制优化研究
论工业工程对企业信息化的促进作用
浅谈计算机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
文化资源与青少年校外教育结合的几点思考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