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于城市河道整治的一些看法

2018-10-21王兵华

大科技·C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河道河流整治

王兵华

摘 要:对城市城市河道整治提出一些看法,提出了城市河流污染综合治理的科学方法和生态河道保护的概念,并实施了一系列针性和有价值的实践和研究。目前,城市河道水环境管理和管理已逐步完善,但仍需进一步完善。要科学研究河水环境的问题,完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实现城市河流水质良好,生态功能完善,人文氛围良好,环境优美的目标。

关键词:城市河道整治;看法

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1-0101-02

1 河道整治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许多城市的内河都因为城市发展而多多少少受到侵占,导致河道的面积越来越小,严重威胁着防洪安全。有些小河流甚至修建了污水暗渠。20世纪末,为了提高城市河道的景观,在中国大部分城市开展内河大规模重建。通过切割、疏浚、矫直河道,使坝体硬化,从而改善河道的整体美观。特别是小河流、上游河道、混凝土、砖石衬砌,虽然工程外观,能提高河道行洪能力,但却破坏了水系本身的生态平衡。渠道硬化和渠化严重。由于河流的自净能力下降,再加上城市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排污口与河连通,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造成河水污染严重,氮、磷、石油类和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由于水的富营养化,河里的鱼、虾和其他生物由于缺氧而死亡,河水變黑发臭。

2 城市河道治理原则

首先要分析城市河道治理的自然规律,结合自然、文化、经济等特点,确定河道整治方案,一方面,最成功的例子是西姆斯河的整治。西姆斯河是一个防洪工程,已成为自然公园、交通走廊缓冲区和野生动物保护区,雨水和地下水的过滤和物种繁殖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对改善城市郊区环境改善产生积极影响。这一点值得借鉴。在城市河道整治中,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规划治理思想。以人为本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生活和文化的需要,而且要顺应河流的自然规律。由于同一河流中不同河流、不同河流在不同江河河流中的不同,所采用的方案也不同。城市河道整治首先要规划,后期规划必须是综合规划,以适应城市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制定河道整治规划时,要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不要照搬。

3 对城市河道整治的建议

3.1 江河干流河道防洪排涝设计应充分考虑河道防洪安全

生态河道建设的前提是保障主渠道的功能。因此,对于这样的河流,我们通过对河道进行疏浚和矫直,对一些水断面狭窄的地方,拓宽河道断面,提高河道行洪能力。河流治理主要以稀疏为主,城市建设占用的江河湖滩要完全恢复。在河的城市景观为主,应优先恢复其生态功能,原有的工程措施消除,恢复河流的自然形态的可能,多弯曲,弯曲,宽度和宽度,避免河道渠道化、直线化。

天然河道为各种水生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为物种多样性提供了基本保证。特别是一些中小型内河,它们连接城市的湖泊和湿地,为湖泊和湿地注入足够的水,保证城市湖泊和湿地水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转。天然河道由于河道宽度大,水流紊动,增加了河流的曝气量,可以提高水体中的含氧量,有利于提高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率。

3.2 河道护岸(坡)的情况

对于较大的河道、两岸易发生水土流失,主要措施应以工程措施为主。主要用混凝土或砂浆护坡,保证两岸岩土的稳定。混凝土格栅加固技术或装配式混凝土构件护坡不仅能稳定坝坡,而且能适应大坝的生长。也可以使用一些灵活的边坡防护,如三维土工网垫坡,播种,随着植被的形成、土壤和植被的根是紧密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固体配合物。这些项目的优点是能抵御风吹和雨淋。为了保护两岸大堤的稳定,应以植物保护为主,以工程措施为辅。为防止水流冲刷岸坡,采用网箱下沉、护岸、干石护坡、护坡等工程措施,改善水生动植物生长。由于植物根系可以保护土壤和水,增加土壤的渗透性,减少地表径流,限制地表侵蚀的发生。植物的选择:①植物生长越强,对土壤的要求越低,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如在城市地区,必须耐酸碱、冷、旱、高温;②根系发达,茎长高,生长期长,生长快,在短期内绿化覆盖率高;③强生活,成活率高,能充分吸收雨季的水分,也能吸收深层土壤水分和养分。有利于土壤保水性,因此,一些乡土植物优先考虑。

3.3 创造城市河流景观环境

河流是水环境的重要载体,是城市的灵魂。现在城市建设的理念是建设亲水城市,为群众提供休闲娱乐。城市滨水空间的建设应该从多方面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在不影响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河流空间,把河流做为城市绿色廊道来进行建设。通过施工一系列工程,如在水面上修建橡胶坝或百叶窗,从而有效地增加水面的宽度。一些适合在河边的树木和灌木和花卉的生长种植,通过移植草皮,为打造休闲广场群众娱乐场所。在设计中,我们应该考虑的一些项目,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避免河道的渠化。要使城市滨水景观建设与河流治理有机结合,营造滨水宜居的城市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4 清理污染和建设溢流坝与水闸

河道清淤清障是保障河道水流通畅、碧水涟涟、防洪减灾、安全度汛的重要内容。淤泥的堆积将导致河床逐年变高,调蓄洪水的容积变小,河道过流行洪能力降低,河道两岸部分岸坡不稳定;同时,由于淤泥易腐化变质,易滋长苍蝇蚊虫,容易导致疟疾等虫媒传染病的发病和流行,同时对水质影响较大,故需对河底的淤泥及时清理。

以河道防洪减涝、保证河道常水位、恢复水活力为目标,通过溢流坝(堰)、跌水曝气坎、蓄水闸、分洪闸(连通闸)等工程建设,实现河道蓄泄兼筹,恢复河道自净能力。在主河道上共设置了三座蓄水闸、药用植物园段设分洪闸、连通闸及入口处设置拦污坝;支线上共设置七座蓄水堰、一座拦污坝及一座跌水曝气坎。

3.5 进行河道截污

在分流制基础上建设污水排除系统,按照城市污水系统总体布局,结合河道整治沿河道两岸外侧景观带铺设污水管,将污水最大限度地进行收集、回用,消除对建设区水体的污染,改善建设区的居住环境。

在主河道及其支流起端拦污坝,将上游的污水截入沿河流截污管内,同时在河道的游步道下敷设截污管道,收集污水及初期雨水,保证治理流域范围内污水及初期雨水不直排河道。

4 政府积极加强整治,引导群众积极参与

城市河道整治投资较大。长期以来,我国城市河流的规划、管理和管理过程往往由政府、专业部门、专家学者、城市居民缺乏参与的机会来决定。一个项目建成后,已经不能满足市民的需要,很快就变成了一个过时的项目。城市居民是城市河流管理中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他们的需求和观点应该得到满足和尊重。今后,城市河流综合治理应把居民作为河流规划、管理和管理的主体,充分发挥公众参与城市河道管理的机会和渠道。同时根据与自然景观协调河道整治和促进亲水河边的居民,根据城市规划,河流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成为板块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为居民提供娱乐的地方,有时也考虑和传统和历史遗产的保护。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越富裕,上述需求就越强烈。河道整治越适应居民的需要,对居民的吸引力就越强。

但人们在与洪水的长期斗争中,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包括大量的河道整治技术,这些技术来源于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借鉴传统技术的同时,需要结合城市功能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补充和创新。例如,在中国传统的城市河流整治片面追求硬覆盖的河岸,强调河流的防洪功能,并削弱了河流的资源功能和生态功能,破坏了自然河流的生态链。人工渠化河流的人工与自然的比例失衡,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这种做法值得注意。

参考文献

[1]黄树友.城市河道整治的几点看法[J].吉林水利,2004(7):43~44.

[2]汪金霞.城市河道整治的几点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6).

[3]宦胜华,刘 燕.对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的几点认识[J].江苏水利,2003(1):40.

[4]田 捷,闫成福.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的几点思考[J].消费导刊,2015(6):168.

[5]褚红梅.对城市景观河道建设的几点思考[J].江苏水利,2007(11):22.

收稿日期:2018-3-15

猜你喜欢

河道河流整治
弯道之妙
河流的走向
撮粮之术(下)
河流
河道里的垃圾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河道的治理与对策分析
当河流遇见海
静静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