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榄香烯注射液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8-10-21杨熙园陶晓娜

健康周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疗效

杨熙园 陶晓娜

【摘 要】目的:探讨榄香烯注射液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64例肺癌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榄香烯注射液,观察2组治疗前后疗效评价标准、卡氏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72.72%,对照组为41.94%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卡氏评分:两组治疗后卡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良反应:观察组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脱发、末梢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榄香烯注射液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可以显著延长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榄香烯注射液;甲磺酸阿帕替尼片;非小细胞肺癌;疗效

原发性肺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且临床上确诊时大多数肺癌已达中晚期,这些患者往往失去了外科手术机会,只能采取系统治疗作为姑息治疗,但是疗效有限,预后较差。我院采用榄香烯注射液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3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病例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64例患者均经影像学、肺穿或纤支镜检查病理学确诊为NSCLC,肺内有可评价肿瘤病灶,临床TNM分期Ⅲ~Ⅳ期;(2)卡氏评分≥60,预计生存期≥3个月;(3)既往未接受过榄香烯注射液和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4)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肺功能均在正常范围,无化治疗禁忌证;(5)患者自愿参加,签署知情同意书。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6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33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甲磺酸阿帕替尼片850mg,每日1次,餐后半小时温开水口服,连续服用,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榄香烯注射液500mg ivggt qd,连续使用15天;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存质量以及不良反应。

1.3 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标准

治疗前后均行胸部 CT检查,测量肿瘤大小,评价疗效。按照 WHO制定的肿瘤近期疗效标准 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及进展 (PD),CR +PR为有效。(KPS)评分:正常,无症状及体征100分;能进行正常活动,有轻微症状及体征90分;勉强可进行正常活动,有一些症状及体征80分;生活可自理,但不能维持进行正常生活或活动70分;有时需人扶助,但大多数时间可自理60分;常需人照料50分;生活不能自理,需特别照顾40分;生活严重不能自理30分;病重,需住院积极支持治疗20分;病危,临近死亡10分;死亡0分。不良反应参照WHO有关抗癌药物毒性反应的分级标准[1]。

1.4 复查随访

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均经过1-6个月以上的随访,治疗期间每2周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每4周复查胸部CT检查以评价近期疗效。

1.5 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均采用 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均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计数资料采用x2检,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64例研究的患者都完成全程治疗,均可评价疗效。观察组、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 72.72%、41.94%,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详见表 1)。

2.2 KPS评分

两组病例的症状为咳嗽、咯血、胸闷、胸痛、乏力、活动受限等,治疗后症状减轻或消失。研究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KPS评分改善14例(42.4%),稳定17例(51.5%)。恶化2例(6.1%);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KPS评分改善7例(22.6%),稳定13例(41.9%),惡化11例(35.5%)。观察组患者的KPS评分改善率和稳定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 KP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实验中观察到的最常见不良反应包扩蛋白尿、手足综合征、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口腔黏膜炎,不良反应大部分为轻、中度,可控的,经过对症支持治疗均可恢复,无治疗相关性死亡。观察组的蛋白尿、手足综合征、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分别为48.48%、33.33%、12.12%、9.09%和9.09%,对照组的蛋白尿、手足综合征、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分别为48.39%、38.70%、16.13%、12.90和12.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安全有效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属于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该药主要通过抑制VEGFR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以治疗恶性肿瘤,相关试验均表明阿帕替尼对肺癌有很好的肿瘤生长抑制活性[2]。

榄香烯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从姜科植物温郁金中提取的抗肿瘤药物,主要成份为β-榄香烯,还含有少量的α、γ榄香烯及其它萜烯类纯合物[3]。其抗癌活性物质主要含有β-榄香烯及它菇烯类化合物,其主要生物学活性为降低肿瘤细胞有丝分裂能力,诱发肿瘤细胞凋亡。本研究中观察组 33例病人在经过该药物治疗后,经检查后发现其肿瘤细胞,出现一定程度的被抑制及坏死情况,观察组的有效率为 72.72%,相比之下对照组的有效率为41.94%,两组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KPS评分改善率42.4%、稳定率51.5%均高于对照组的22.6%、41.9%。相关研究表明[9]:榄香烯注射液实施治疗后,其效果显著,该药物能有效的杀灭和抑制癌细胞,对该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榄香烯注射液能够有效的抑制和杀灭癌细胞,能够有效的促使癌细胞凋亡。近年来,从分子、细胞水平对榄香烯注射液抗肿瘤的作用进行了多途径、多层次、大量的基础研究,证明该药能较好的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分化,逆转肿瘤细胞耐药,并对肿瘤细胞具有免疫作用[4]。同时,相对于大多化疗药物而言,榄香烯注射液毒副作用小,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不发生明显骨髓抑制。

综上所述,榄香烯注射液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可以提高晚期NSCLC患者治疗的控制率和有效率,延长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耐受较好。今后研究中还需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统计两组的远期疗效及总生存时间,进行进一步大样本比较。

参考文献

[1]孙艳,石元凯.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3-146,147-156.

[2]李旭,张翠翠,谭红叶,等.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2):91-93.

[3]王宝成,郭军,狄剑时,时秋丽.榄香烯注射液乳剂与肿瘤多药耐药的基础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1996,23(2):143~146.

[4]左云飞,张耀铮,魏巍,张立秋.榄香烯注射液对肝癌腹水癌细胞系Hca-F25/CL-16A3抗肿瘤作用机理研究:I.对小鼠N K细胞毒性、巨噬细胞活性及脾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6:12(6):7-9.

猜你喜欢

非小细胞肺癌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复发转移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DCRT联合同步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