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素与丙种球蛋白不同剂量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对比

2018-10-21李春梅

健康周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激素

李春梅

【摘 要】目的: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采用激素与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本次5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接收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按照不同剂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25例,研究组A接受激素联合400mg/(kg/d)丙种球蛋白治疗,研究组B则接受激素联合200mg/(kg/d)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A治疗总有效率是92%,研究组B是96%,组间未见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在出血停止时间、血小板恢复至正常时间以及血小板上升时间均与研究组B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过程中,大剂量与小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均具有显著效果,但是小剂量可以减少经济负担,在临床中值得不断推广和采纳。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丙种球蛋白;激素

近些年来,较为常见而且多发的一种疾病是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此类疾病临床特征以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增多并且存在细胞成熟障碍[1]。目前,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法是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据有关资料显示,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具有显著效果[2]。本次研究主要针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采用激素联合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将探究内容以如下报告形式呈现。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本次5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1月接收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按照不同剂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25例,研究组A中,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的比例是13:12,最大年龄值是12岁,最小年龄值是1岁,均值是(5.64±1.79)岁;患病最长时间是4个月,最短是6天,平均患病时间是(53.41±16.23)天;研究组B中,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的比例是14:11,最大年龄值是13岁,最小年龄值是2岁,均值是(6.03±1.68)岁,患病最长时间是3个月,最短是7天,平均患病时间是(54.52±16.38)天;组间基础资料差异较小,统计学无意义(P>0.05)。

1.2方法

1.2.1研究组A

该组患儿接受激素联合400mg/(kg/d)丙种球蛋白治疗,首先给予患儿地塞米松0.5-1.0mg/(kg/d),静脉滴注,接受连续5天的治疗,第5天后将地塞米松改为泼尼松,1-2mg/(kg/d),接受为期3周的治疗。与此同时,给予患儿静脉滴注400mg/(kg/d)丙种球蛋白,接受连续5天的治疗。

1.2.2 研究组B

该组患儿接受激素联合200mg/(kg/d)丙种球蛋白治疗,其中激素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并给予患儿静脉滴注200mg/(kg/d)丙种球蛋白,接受连续5天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并记录具体数值。疗效判定:①结束治疗后,患儿出血症状全部消失,而且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超过3个月表示显效;②结束治疗后,患儿出血症状基本改善,血小板提高在30×109/L上表示有效;③结束治疗后,患儿出血症状以及血小板均未发生显著变化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次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并分析,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分别是(均数±标准差)(x±s)和率(%),检验值分别是t和x2,结果存在显著差异,表明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效果

研究组A治疗总有效率是92%,研究组B是96%,两组未见显著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详情如下表1:

2.2对比两组患儿临床各项指标

研究组A与研究组B在出血停止时间、血小板恢复至正常时间以及血小板上升时间方面均未见显著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果见下表2:

3 讨论

现阶段,儿童较为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此类疾病临床表现以内脏出血或者皮肤黏膜出血为主,该病较为常见的治病因素是颅内出血。近些年来,有关资料显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因为病毒感染导致淋巴细胞功能异常,使得抗血小板自身抗体产生,其在与血小板抗原结合的过程中产生复合物,导致血小板活化,进而增加了破坏程度。

泼尼松以及地塞米松均是糖皮质激素,其能够降低抗原与自身抗体的结合,加快已经结合抗体分离速度,使得C3b受体功能以及Fc受体功能受到抑制,降低了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血小板吞噬功能,改善了患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血症状。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能够使巨噬细胞Fc受体被封闭,限制巨噬细胞吞噬功效,避免对血小板破坏和吸附的程度,提升Treg细胞活性。将上述两种药物联合在一起,可使自身免疫反应受到抑制,提高血小板数量,避免免疫能力降低[3]。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知,研究组A和研究组B治疗总有效率分别是92%和96%,组间差异较小,统计学无意义(P>0.05);研究组A与研究组B出血停止时间、血小板恢复至正常时间以及血小板上升时间均无显著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由此可见,大剂量与小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療均显著。

总而言之,大剂量与小剂量的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均具有显著效果,但是小剂量可以减少经济压力,值得不断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何维华.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J]. 临床医药实践, 2017, 26(1):20-23.

[2]苏美云,侯正军,叶舒婷.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J]. 现代实用医学, 2017, 29(2):222-224.

[3]苏保雄,梁璐,葛繁梅,等.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16(28):5511-5514.

猜你喜欢

丙种球蛋白激素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探讨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TCF3基因突变至无丙种球蛋白血症1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谈激素色变?没必要!
激素怎么用才安全
激素草莓能吃吗
丙种球蛋白 能当增强抵抗力的保健品吗
激素7问:消除“恐激症”
丙种球蛋白治疗成人重症心肌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激素软膏不可长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