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启示

2018-10-21姚玥光

大科技·C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心理学理论心理

摘 要:随着人们对心理学的重视程度,教育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通过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在现实中能够解决很多困难和问题,而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来解决。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启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教育心理;课堂与学校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1-0043-01

引 言

心理学作为一门很重要的学习,它将把人性与人心作为研究对象,加大对人自身心理奥秘的研究,利用心理学形成的理论对人们个体行为的表现进行解读。通过解读这种形式或明示或暗示,让受让人产生一种行为的转变。而在转变过程中往往产生正向的作用,与一般性的教育产生效果更明显。本文主要是应用教育心理学如何应用教学中产生特别的效果进行了探讨研究,对于提高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有一定的拓展作用,但同时也面临一定的机遇和挑战。

1 关于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目前,教育心理学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其中主要包括有以下几种理论。①信息加工理论,主要是分析了信息加工过程,通过一系列的内在的,有一定的逻辑性的程序,最后传输到大脑,形成信息支配人们的外在行动。②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该理论主要是指,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人在信息获取过程中,主要是自主学习,通过学习以后,加工整理。③社会学习理论。该理论主要是对学习途径的探究:一种直接经验的学习,另一种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的过程即间接经验的学习,强调观察学习。

2 目前教育心理学的应用

在目前学校教育中,可以说教育心理学已经应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尤其是在学与教的过程中,都有所体现。从主体应用上主要是对学生和老师这二者的应用。从内容上来看主要是各课程教学内容。而对教学方法上的应用主要是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中应用。但在现实中,更多的应用是在课堂中的应用,而对学生教学之外的,也就是课堂以外的应用比较少。所以说,教学心理学的应用广泛性还很不够。从教育的过程来看,必须贯穿于教育的整个过程。就是说不仅课堂应用,就是课堂之外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从教学内容上来看,要把心理学应用于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我们一方面要提高教育心理学普及的意识,让整个社会都来关注教育心理学,让学生的整个教育期间都要受到教育心理学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必须加强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加强对教育工作者的相关理论和实际技能的培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理念,不固守传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只有自身素质强了,心理学的应用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素质。比如,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逐步进入中小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与技术,通过日常的、专门的教育途径和方法,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

3 关于心理学在管理中的巧妙运用

心理学研究方法适合一般人通用的有:观察法、实验法、逻辑法、控制方法等,这些都可以运用到具体的管理中,例如班级管理,接下来主要以班级管理为例说明心理学在管理中的运用。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会发生不同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性格也会发生变化,这时候负责管理的班主任便需要发挥心理学在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仔细的去了解学生们的心理,在管理的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用专业的技术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学生们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班主任需要针对每一位学生专门设计符合他们的心理辅导,不能大而化之的将一套理论运用到所有学生身上。

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分析在班级管理中心理学发挥的作用。①在学习方面心理学的运用。定期的开展班级活动,在班级活动进行的过程中观察学生们对待班集体活动的态度,态度积极的学生适当的给予鼓励,对于态度不积极的学生,运用暗示的心理手法,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大胆的参与到集体活动中,也可以让更多的同学认识到他们身上的优点。这样可以提高全班学生的在参加活动和学习上的积极性。这种隐形激励法可以增加一个集体的凝聚力,班主任可以更加全面的管理班集体。②在生活方面心理学的运用。在生活中,班主任实行人人平等任何人都可以发挥自己优势的方法,增加集体对个人的认同感,团结性更强,确保不会有学生受到集体的排斥而导致心理发生负面的情绪。③在纪律方面心理学的运用。运用调节法,让学生自主参与到班集体的生活中去,让同学们自行体会遵守纪律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形成心理上的认同而不是被被迫遵守纪律,学会维护集体的荣誉。将心理学的方法运用的班级管理是比较典型的例子之一,其他的在工作和团体中,也可以运用心理学进行管理,效果也是很好的。

4 结 语

综上,目前,教育系统中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性,因此教师应加强心理学学习,合理调适心态,辨证看待社会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不以其作为行为的动因和阻力的根源。社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整合后,会实现其有序发展。因此,在教师个体心理结构优化的基础上,应该形成一个群体的心理合力,有基本一致的价值认同和行为趋向,推动素质教育向前进。在这其中,加强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心理品质的锻炼是不可缺少的。

参考文献

[1]王国华,刘合群,主编.职业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2.

[2]陈 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8.

[3]周 口,石国兴.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J].中國心理卫生杂志,2016(2).

[4]况志华,任 俊.积极心理学:人性的理性复归[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5(6).

[5]郑洪冰.积极心理学的启示意义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成人教育,2015(5).

收稿日期:2018-3-12

作者简介:姚玥光(1997-),女,辽宁鞍山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

猜你喜欢

心理学理论心理
“没有用”的心理学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盛满理论
跟踪导练(二)5
心理小测试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