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矿企业劳动用工管理问题及优化策略

2018-10-21晁变丽

大科技·C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煤炭企业

摘 要:劳动力在企业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煤炭企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加强劳动用工的管理。因为科学合理的用工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潜力和积极性,而且可以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本文分析了目前煤炭企业在劳动用工管理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煤炭企业;劳动用工管理;现状和措施

中图分类号:F42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1-0006-02

引 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而对企业的竞争力起主导作用的是劳动力。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劳动用工管理,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广大职工的潜力和积极性,促使企业走上高产高效的集约化发展道路。

1 煤礦企业劳动用工管理的作用

煤矿企业的劳动用工管理在企业聘用、岗位的安排等工作方面起到很重要作用,不仅能改善企业劳动用工的环境和状态,而且也可以缓解劳动用工的压力。除此之外,煤矿企业的劳动用工管理能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提高生产经营的效率,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2 国有煤炭企业劳动用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基层管理薄弱

煤矿企业中,基层劳动力人员数量多,基础管理层的难度大,而一般又采取粗放式的基础管理方法,管理很薄弱,不能充分发挥出管理的作用。①基层管理群体缺乏对制度、政策方面的正确认识,导致基层人员散漫,不积极投入到煤矿运营。②虽然引入了先进的工艺和技术,但是由于管理的薄弱导致培训不能得到准确的安排和人员得不到合理的配置,于是不仅基层人员的安全得不到有效地维护,而且煤矿企业的运营效益也就得不到有效地提高。③基层人员流动率大,施工工艺不能得到有效的改进。

2.2 制度缺乏人性化

煤矿企业劳动用工管理中的制度看似齐全,但实际缺乏劳动用工资源的人性化需求。部分煤矿企业对基础人员的管理还很简单化,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容易引起工作人员的抵触情绪从而发生矛盾,不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

2.3 管理模式不到位

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着职责混淆和管理权限相互交叉的现象。除此之外,管理人才严重缺乏,煤矿企业各方面的管理很落后,不能充分发挥出对煤矿企业中的劳动力的管理和控制作用,不仅导致人流损失,而且煤炭企业的人才竞争力也降低。

2.4 劳动过剩以及职工结构性供应短缺突出存在矛盾

一方面,随着我国提出供给侧改革,煤炭产业结构调整致使失业人数统计量不断上升,在整体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条件下,劳动力出现过剩的现象。其中由于部分农民工一是平均年龄偏大,一般为40岁以上,大多数已经失去进入新领域的竞争力;二是文化水平不高,所掌握的技能也过于单一;这些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再就业的困难。而另外一方面,据有关媒体报道,受低温寒潮、电煤供应影响短缺的影响,河北、江苏、河南、湖南、江西等电网电力供应紧张。那么综合来看,煤炭行业劳动力过剩、职工结构性供应短缺矛盾依然存在;我国煤炭消费总量将继续保持增长,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科技人员生产效率的提高,职工结构性无法满足当前现代化生产供求,剩余劳动力无法跟现有的生产关系相协调,产生矛盾。

2.5 职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企业的员工有调入或返聘的人员,也有技工学校或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还有劳务派遣用工和农民工,职工队伍素质层次不齐。其中,对于调入或返聘的一部分熟练工人及技术人员工作效率较强是企业的中坚力量,企业需要付出丰厚的报酬和福利待遇来吸引、留住为企业服务。技工学校毕业生具备一定的技术理论,动手能力较强,适应岗位能力较快。然而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虽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但缺乏实践锻炼动手能力相对较弱,需要企业几年的培养和锻炼。劳务派遣用工或招收的农民工虽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用工紧迫的问题但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整体素质较差。

3 搞好煤炭企业劳动用工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3.1 加强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供需分析以促进企业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

加强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现状的分析和研究促进企业用人机制的改革。①煤炭企业通过结合本企业生产经营目标深入分析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状况,包括当前和今后对管理和专业技术等各方面人力资源的需求及各类人员的需求层次结构。②为了确保企业能在用人机制创新中做到有的放矢,就必须要做好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供需分析。对照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作一个当前和长远需求间的差别分析以明确企业的用人方向以及制订企业人力资源规划。

3.2 建立定期绩效考核制度和推行竞聘上岗

煤炭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和分配等各项制度要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而发生深入变革。为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在改革中要根据企业实际制订出一套适用于本企业的定期岗位绩效考核制度和措施。与此同时,为了推动内部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可推行竞聘上岗制和淘汰下岗制,使不能胜任工作的人员和没有竞争到岗位的人员转岗,而转岗培训后依然不能胜任的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关系。除建立考核制度之外,为了实现内部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可采用轮岗制度让企业更多的富余人员能有上岗机会。

3.3 优化劳动用工

优化的劳动用工,不仅可以提高用工管理的效率,而且对于改善劳动用工管理的环境、状态及缓解煤矿企业的用工压力起到很大的作用。

①为了解决一线招聘困难的问题,煤矿企业需要按照劳动用工的要求将招聘的渠道放宽,由单一招聘改为多种渠道进行招聘,以期招纳更多的专业的人才投入到煤矿企业生产经营中缓解煤矿企业的用工压力。②严格规范招聘流程,提高招聘人员的整体素质。③劳动用工过程中,为了达到人力资源的准确、合理分配,在分配之前要做好人力管控。④灵活、合理搭配新老员工,采取传帮带的方式促进新进人员的快速成长。

3.4 加强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技能

企业要坚持贯彻“招聘领先,培养为主的”工作思路,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培养。①可实行以老带新的办法促进新进成员的成长。②企业不仅要通过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和岗位练兵的方式使员工掌握基本的技能,而且还要加强领导干部和高技术人才培训。③企业要积极组织员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和技师考评并建立奖励机制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接下来,对员工进行培训和开发,目的除了让员工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外,不能忽视了对员工思想观念、态度、价值观以及人际交往技能和心理健康、心理适应的培训。④在培训的过程中,要结合公司和员工的实际情况制定系统的培训项目且培训的内容要适应日益增长的经济发展需求。除此之外,培训形式要多样,各个部门相互合作形成集團凝聚力。

3.5 采用多样的劳动用工形式

煤炭企业要创新劳动用工管理,选择灵活多样的用工形式以实现企业集约化的高产高效。煤炭企业为了实现高产高效的同时减少用工成本以及减少劳动纠纷,不仅可以借鉴人力资源派遣管理模式和用工形式,而且可以借鉴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以实现管理的社会化、专业化、企业化经营。比如,企业的物业及部分生产辅助工作可以承包给物业公司负责以确保煤炭企业的物业及部分生产辅助工作得到专业化服务。比如,企业的职工食堂、职工公寓、环境卫生、绿化服务以及公路养护等后勤工作可由该物业公司后勤部负责,这样就不仅可以实现用工成本的降低,而且还可以减去不必要的劳动纠纷。

4 结束语

通过对目前煤炭企业用工管理现状和改进措施的分析,可以看出要改变当前煤炭企业职工总量过剩和结构性短缺之间的矛盾及招聘和选拔机制的不合理等除了要加强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供需分析建立合理的用工管理机制外,还要通过建立定期绩效考核制度和推行竞聘上岗及切实履行劳动合同进一步规范用工制度。此外,还要加强职工的培训,促进煤炭企业迈向高产高效的集约化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陈群林.对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的几点看法[J].中国劳动,1988(8).

[2]吴长征,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完善高校劳动用工管理[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9(4).

[3]严 炼.规范劳动用工管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J].才智,2011(35).

收稿日期:2018-3-15

作者简介:晁变丽(1977-),女,陕西蒲城人,经济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劳动合同管理,人事调动工作。

猜你喜欢

煤炭企业
煤炭企业精细化经营管理
加强煤炭企业统计工作的思考
基于全面风险管理视角下的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分析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煤炭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探究
新形势下营改增对煤炭企业税负与利润的影响
绿色成本会计核算在煤炭企业中的实施策略
煤炭企业政工队伍综合素质提高方法分析
煤炭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煤炭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基于三层架构的煤炭企业协同管理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