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产奶牛繁殖力的遗传选择

2018-10-21阿依努尔·亚森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8年5期

阿依努尔·亚森

摘 要 近年来,随着遗传改良、饲养改进和其他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泌乳量不断提高提高的基础上,奶牛繁殖性能却不断下降,影响因素有很多且比较复杂,如饲养环境、应激反应、近交衰退等。因此,强化对高产奶牛生物变异的研究和遗传的选择,对于疾病抵抗力的增强和繁殖性能的提高至关重要。

关键词 高产奶牛;繁殖力;遗传选择

遗传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一个性状受遗传因素影响所造成的变异程度充分反映出来,若个性状遗传能力不足,则相应的会减缓经遗传选择的进展。奶牛的繁殖性状能力相比较于产奶量等生产性状比较低,因此遗传进展相对较小。

1 奶牛繁殖状况

1.1 繁殖问题所造成的牛只淘汰

成母牛繁殖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是造成牛只淘汰的重要因素 ,经研究发现,因繁殖繁殖所造成的牛只淘汰比率超过31%,其次为乳房炎、肢蹄问题、乳房损伤、疾病、身体损伤、老龄化、奶流速慢、性情躁动等。

1.2 繁殖现状

现阶段,奶牛的产奶量较之前相比有了显著提高,头胎与二胎泌乳牛每天产奶高峰分别可达40~45kg、50~55kg,产后七个月之内每天的产量会超过40kg。然而,产奶量的增加并没有提高奶牛的繁殖性能。研究显示,成母牛年实繁比例逐渐下降,低于70%;全年累计成母牛情期受胎率下降至45%,流产率高于10%,不下胎衣的比例高于20%。在繁殖性能不断下降的影响下,成母牛淘汰率不断提高,由此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

同时,相比较于头胎青年牛,经产牛的繁殖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具体体现在经产牛的发情持续期短于头胎牛,发情周期长、卵泡直径大、不排卵率高、多次排卵率和流产率高。

2 繁殖性状的遗传选择

众所周知,造成奶牛繁殖性能差异低于5%的原因,除了受遗传的影响之外,还会受到其他众多类似于环境温度、饲喂水平与输精方式等非遗传因素的影响,因此不能就这样片面的认为繁殖性状遗传力缺乏基因的调控。实际上,关于影响繁殖性状的特定基因已经被科学家发现。

2.1 公牛

在遗传力较低的影响下,尽管繁殖性状的进展非常慢,然而经遗传选择依然可以促进繁殖性状的发展。在同步输精技术和繁殖性状遗传选择进展的影响下,公牛女儿的受胎率逐渐上升。早在2003年,美国农业部就已经对公牛繁殖性状的遗传传递力进行了估计,所选用的性状以公牛女儿的DPR为主,经估计只有0.04,因此非常有必要对空杯天数造成影响的其他因素进行控制,以此有助于促进估计精确性的显著提高。

通过对奶牛人工授精的考虑,非常有必要考虑公牛的繁殖力,关于该方法体系的评估就有两套。当下,评定结果可以为冷冻精液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最好与最差公牛繁殖力之间的差异值控制在4~5%之间,是留选公牛的重要标准。通过对公牛女儿受胎率的选择性改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母牛繁殖力造成显著影响,经过跟踪调查发现相比较于同期其他公牛,排名靠前的公牛女儿受胎率明显较高,由此有助于极大的提高经济效益。

2.2 母牛

对于养牛者来说,母牛繁殖力降低一直都是关注的重点问题,同时选择母牛的繁殖性能一直都是遗传改良的重要目标,类似于受胎率和空怀天数等。针对奶牛自身实际情况 ,如健康状况、长壽性和繁殖性能等,北欧某些国家已经进行了长达了二十多年的研究,关于上述症状的衰退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进行了制止。

但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并不重视这些症状,如美国对于繁殖性状的关注开始于1994年。按照泌乳期长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繁殖状况间接的预计出来,因此每个泌乳期的时长需要严格控制在10个月以内。尽管间接选择泌乳时间有助于繁殖能力,但是对繁殖性能进行直接选择会更加有利。另外,产奶量与繁殖力的遗传相关为-0.31,为此在进行改良时需要二者进行综合考虑 ,且繁殖性能的提高与长寿性性状的选择同样有利。

2.3 杂交手段的应用对于奶牛繁殖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奶牛的染色体总共有30对,其中包括等位基因21000对,主要来自于父方与母方。基于等位基因的同源性,极易产生近交负面效应,当父母双方的不利基因出现纯合时,近交衰退的负面效应出现的可能性较大。然而 ,通过杂交手段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近交衰退的避免,促进基因组合多样性的显著提高,这对于奶牛优良性状的选择十分有利,以此有自愈优良品种的选育产生。同时,杂交后代的平均值通常会比双亲高,即杂交具有一定的遗传优势,由此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经试验表明 ,杂交对于奶牛长寿性与繁殖力的提高十分有利 ,但是不可避免的会降低产量奶。

值得一提的是,需要高度重视杂交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保持杂种优势,为避免衰退可以采用3~4个公牛品系轮动,其杂种优势的维持率分别控制在86~88%、93~94%之间。另一方面,杂交会造成产奶量的降低。出于对各种因素的综合考虑,如长寿性、售价、繁殖力和饲料成本,对于某些地区的牛场而言杂交具有一定的经济性。通过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的改进牛只健康性状,有助于治疗费用的节约、自然淘汰率的减少、动物福利和健康状况的提高,同样有利于奶牛繁殖性能的有效改进。

3 结束语

近年来,基于母牛存在较长空怀期、妊娠率不高等其他问题,众多科学家、兽医和养牛者对于高产奶牛繁殖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受繁殖问题的影响极大的提高了淘汰率。尽管遗传选择在一定程度极大的提高了产奶量与体型性状,然而却极大的降低了其繁殖力、长寿性和抵抗力,且营养状况、繁殖管理和饲养条件均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为促进高产奶牛繁殖力的显著提高,需要在遗传上上强化选择繁殖性状,保证牛只在饲养管理上能够具有合适的体况,通过对奶牛繁殖性能的显著提高,可以稳步的提高产量,以此有助于稳定经济效益的创造。

参考文献:

[1]刘镜,张晓可,孔德顺,等.浅谈提高奶牛繁殖力的综合技术措施[J].黑龙江动物繁殖,2010,(06).

[2]张正山.影响母牛繁殖力的因素分析[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03).

[3]韩尼玛,王生俊.提高高寒地区母黄牛繁殖力的主要途径[J].畜禽业,2013,(12).

[4]陈烨华.提高牛繁殖力的饲养管理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2012,(21).

[5]李建军.提高奶牛繁殖力的综合技术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