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去行政化”理念视阈下的高校社团管理模式创新

2018-10-21李晓中

天津教育·下 2018年6期
关键词:去行政化行政化社团

李晓中

“行政化”限制大学生社团的发展阻碍了社团发展的合理性和多元性

关于高校社团成立,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要求。但大都提出需要有利于校园文明建设,具备明确的管理章程和制度,对社团未来发展有明确的发展规划。许多高校对于社团成立有严格的相关规定,在严格的管理下存在相应的弊端。社团 “行政化”倾向使得社团失去了自主性和创新性,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也相应大幅度下降。大学的课余生活大部分由社团活动组成,同时也是培养青年学生的有效途径。高校对于社团活动的过度监管,诚然可以确保社团发展规范化和程序化,但是也极大地限制了高校社团的自主性发展。

烦琐的社团活动申请流程和无法保障的经费支持,不仅无法保障活动的效果,更打击了社团成员的生机与活力。此外,高校管理体制僵化,组织活动形式不具充足的吸引力,而社团的生命力主要体现在社团活动的效果上,没有较高质量的社团活动,谈何说社团的影响力能贴近青年学生的生活和满足青年学生的需求呢?

对大学生社团内部管理的影响

社团指导教师作为社团发展的“引渡人”,在社团管理中担当着不容小觑的地位。然而部分高校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师,部分教师在社团管理和发展方面不够尽心尽责,造成社团发展潜力不足。主席团成员是社团发展的掌舵手,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社团影响力的层次。然而,有些高校对于社团主席的选拔制度不够清晰,社团负责人的产生方式有所差别。同时,由于受到“行政化”倾向的影响,社团指导教师一味追求成绩,开展工作形式化,没有把精力放在社团长远发展上,没有重视社团内部的“传帮带”工作,比如社团内部沿袭的管理章程、工作经验、社团活动等相关重要资料。长此以往,管理则会混乱不堪,社团最终只会走向终点。

探析去“行政化”理念视阈下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路径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降低“官本位”思想的影响

中国几千年的官僚体制是现今“官本位”思想犹存的重要原因,对于高校的教育管理者,需要我们从根源上消除“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毋庸置疑,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牵涉着学生个人价值观的形成,还影响到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多方面,任务十分艰巨。因此,笔者提出打造三方联动机制,致力杜绝“官本位”思想。

依托于提高高校团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

选拔出来的高校学生干部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全社团树立奉献精神,积极调动培养社团成员的团结协作能力,增强社团成员凝聚力。在工作过程中坚决摒弃不良的工作作风,协助高校指导教师开展各类活动,从自我做起,杜绝 “官本位”思想的侵害。学生骨干担任着“领头羊”的工作,如果不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就必须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替换,提高开展工作的质量。另外,大学期间是形成成熟健全的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对于高校的教育者,需要不断加强学生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学会正确处理小我与大我之间的关系。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思想决定行动,学生干部被赋予了新的政治生命,需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核心意识。全面了解权力的含义,树立高校学生干部是为学生群体服务的思想,不贪图权力带来的种种荣誉,更要明确权力背后的责任与义务,学生干部群体去功利化的思想工作需要落到实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社团内部行政化的问题,关键要致力于转变风气,加强作风建设,工作中严于律己、严于修身、严以用权,力求做到“做人要实、谋事要实、创业要实。”此外,学生干部需要增强政治意识,坚定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不断补精神之钙、固思想之元。

塑造风清正气的社会环境,实时监控校园舆情氛围

在改革深水区的大背景下,整体的社会环境对当今高校学生的影响也日益复杂。受到多元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影响,高校早已不是当时的一片净土。因此需要政府国家尽快构建一套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联合多方力量,坚决抵制不良的社会风气,形成良好的“以学生为主,服务为先。”的校园氛围,最终消除“官本位”思想的腐蚀。培育健康良性的校园舆情环境,其不是空泛的,而是实在的,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其体现在高校内部政治生活、校园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点点滴滴之中,反映在思想和作风的一言一行之中。

推进教育管理机制改革,促进大学生“去行政化”进程

国家管理体制配备改革决定高校教育体制的方向

高校“去行政化”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国家整体管理体制的改革直接决定了高校教育体制的变革,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如体制、思想和意识等。“去行政化”工作不应该仅仅只是去掉大学的行政管理,也不可单单理解为取消大学校长的级别和大学的行政级别,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探寻一种符合高校内部发展规律的组织机构模式。高等教育的改革应涉及教育理念和教学形态的深化,更需要对运行机制、“去行政化”路径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最终将核心工作落实到扩大高校办学自治权利上。

因势利导推进体制变革,构建学生喜闻乐見的管理体制

需要清除高校与政府之间的管理壁垒,切实增强高校的自主管理权。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深化改革走到今日,需要着力于政府职能的转变,从对学校的直接行政管理变为以信息服务、法规拨款为主的宏观管控,使高校真正变成面对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此外,高校管理体制内部需要最大化调配好学术与行政之间的占比关系,完善高校内部管理体系。采用“上传——下达”的工作方式虽提高了办事效率,但不可否认,高校内部行政化处理模式较为单薄。因此,高校管理模式需要加速完成改革,由单一的行政化管理模式向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协调管理模式过渡。

追本溯源杜绝“行政化”倾向,回归学生社团本色

高校社团的初衷就是服务学生,在社团“行政化”倾向下服务广大学生群体不可能实现,更不要提及实现社团的价值。因此,高校应该在不违反国家和学校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减少对社团的行政管理,允许大学生社团自主开展活动,自主选拔任用管理人才,自主支配活动经费等等。从最大程度上提高社团的自主性,最终进一步弱化社团的“行政化”倾向,树立学生干部的服务意识,更有利于社团发展隆隆日上。

聚焦于完善大学生社团内部管理体制

完善社团内部制度建设

“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对社团的发展而言是根基作用。对大学生社团管理而言,必须打造一套既符合学生长足发展,又能满足监督管控的长效机制,确保社团健康发展。一是完善社团内部管理体制建设。完善社团内部管理,需要立足于社团管理章程的健全,使社团管理更加公开化、透明化。社团内部的成员应该明确自己的义务和责任,社团内部纪律严明,才能进一步推动社团的良性发展。大学生社团要加强组织管理,完善组织机构建设。按照职位需求,公开甄选适用的人才。在社团纳新时,让学生充分了解社团各个岗位的设置,找到适合自己的部门。其次,采用轮岗制度,让学生可以根据个人能力和兴趣选择适合的工作,同时增强团队内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抓住各种时机开展适宜的活动,让建立起来的组织机构正式运作起来,在开展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了解社团和自我,并及时做出调整。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增强社团内部的团队意识,并给予活动组织者较高的自主权,满足贴近学生、关爱学生的目标;二是健全高校社团的监督制度。只依靠完善社团内部管理机制是不足以使社团蓬勃发展的,还需要健全的高校社团监督制度。然而,因为高校社团活动的变化性和多元性,更需要加强社团的管理与监督。社团指导教师需要定期检查、分析调配社团内部的资源,增强与社团内部成员的交流,定期召开例会。杜绝社团内部成果的思想和诚信危机,增强社团发展的自律性。在监督管控的氛围下,提高社团本身的稳定性,确保其自律发展。

加强团队建设,增强学生社团凝聚力

社团干部在高校运行机制中担当一个上传下达的角色,是师生沟通的重要渠道,因此,社團骨干的选拔培养在社团发展过程中举足轻重。首先必须确保选拔过程公平公正,选拔出来的学生骨干在学习、工作能力等方面要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同时具有良好的责任感,在学生群里中具备较强的影响力,愿意为广大学生群体奉献服务。另一方面,学校应给予学生骨干培训提升的机会,定期开设素质培训班,全方面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实力。同时,注重社团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促进社团工作更上一层平台。

注重品牌建设,积极营造社团文化

在开展社团活动过程中不断精进,力求做到“社内出品,必是精品”。因此,需要社团的成员勇于创新、不断改革,激发社团的活力。在打造品牌建设的过程中,同时建立社团专属文化,增强社团成员的归属感和使命感,提高全员的积极性。

科学引导大学生社团高效发展

科学引领,规范大学生社团管理

高校对于社团的作用和地位需要有明确的认知,在社团管理过程中,既不能轻视,也不能过分夸大。学校应该将社团管理纳入学校发展规划的任务清单内,充分发挥学生会的管理作用,构建高校党委领导下的“一心双环”的团学组织格局。

分类指导,形成“百家争鸣”的社团文化氛围

针对不同的类别属性的社团,需要对其量体裁衣进行不同的指导。对于学术型社团需要大力扶持,在高校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学术科技型社团需要热情鼓励,将社团活动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对于兴趣爱好型社团需要正确引导,致力于将其发展成为校园文化的优良代表;对于公益性社团需要积极倡导,旨在培养学生乐于奉献的精神。

结语

高校学生社团在高等教育事业中担当着“第二课堂”的重要地位,搭建了良好的实践和提升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但是,不可忽视的是由于高校“行政化”倾向,高校在社团管理过程中存在许多严重问题。解决高校社团的 “行政化”问题,对于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提升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诚然,大学生社团“去行政化”问题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猜你喜欢

去行政化行政化社团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大学“去行政化”更需去行政思维
推动司法体制改革实践问题研究
对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若干思考
社团少年
我国高等学校管理“去行政化”刍议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