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市党报如何讲好社区故事

2018-10-21王爱玉

传媒论坛 2018年8期
关键词:居委党报食堂

王爱玉

摘 要:“深刻道理要通过讲故事来打动人、说服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精辟阐述了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作为党的喉舌和舆论宣传主阵地,讲好“中国故事”是党报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地方故事是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市党报则应该立足地方特色,讲好地方故事,尤其要讲好社区故事、讲社区好故事,让越来越多的“凡人微芒”成为照亮社会不断前行发展的温暖火把,从而实现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党报;中国故事;地方故事;社区故事

中图分类号:G21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2018)08-00-02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19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首次对媒体提出的要求。

“媒体要集中讲好中国故事”,2016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再次强调这一宣传理念。

总书记是这么要求新闻舆论宣传工作的,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总书记每次出访都一直在“讲好中国故事,讲中国好故事”,无论是出访会谈、交流、演讲,他都着重在讲好中国道路的故事、中国梦的故事、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和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等等。

总书记亲自讲中国故事,让中国声音的传播面不断扩大,让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让中国在世界的文化软实力不断提高,让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不断增强。那么作为党委政府的喉舌和舆论宣传阵地,媒体新闻传播能否与之匹配讲好中国故事。讲中国好故事是关键,是摆在全国新闻工作者,特别是党报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社区故事是最动人的中国故事

如何做好新闻宣传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讲好故事,事半功倍。

而地方故事是中国故事的组成部分,地方声音是中国声音的重要内容。那么党报,特别是地市级党报怎样才能讲好中国故事?首要的就是立足地方特色、立足市情,传播好地方声音,讲述一些“带泥土、沾露珠、冒热气”的地方故事。

党报的地方故事一方面包括党委政府宏观政策、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故事,另一方面包括基层社区里的民生故事、百姓故事。讲好宏观故事是地市党报的根本,而讲好社区故事则是地市党报的灵魂,是其生命力所在。

时代和行業的发展,使得党报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特别是在媒体大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大浪淘沙,党报要想站稳脚跟,讲好社区故事无疑是制胜“法宝”、突围“利器”。

二、什么是社区故事

“社区”一词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裴迪南·腾尼斯提出,指由共同价值取向的同质人口组成,他们关系密切、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社区是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共同体。在当代城市,社区已成为大众生活、信息传播和交流的主要场所。

社区故事,就是要让社区中的普通人成为报道主角,挖掘他们生活中的闪光点,让老百姓的高兴事、烦心事、好人好事、奇闻异事,以及社区成长建设故事、居委会的服务故事成为报道主题。社区故事虽然不轰轰烈烈,但却能春风化雨、浸润人心。

三、如何讲述社区故事

跑社区的记者可能都有这样的困惑:每个社区工作都一样,社区里也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题材单一,人物故事没有新意。采写的稿子要么就是“炒剩饭”,要么就是“小豆腐块”,很难出大稿、好稿……

真的是这样么?其实不然。

元代诗人翁森在《四时读书乐·春》里写道“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广告策划创意中也有一句行话,叫作“旧元素新组合”,这两段话用在讲述社区故事上特别适合,就是记者要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旧元素新组合。

总之一句话:要想讲好社区故事、讲社区好故事,归根结底要策划先行,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于平凡之中见到不平凡。

(一)策划先行,为社区常规工作找最新的由头

如何做好社居委的自身宣传,讲好社居委的故事,这一直是社区负责人最头疼的事:“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党委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最后都在社居委落地实施。所以,横向看,很多信息到了社居委已经没有新闻性;纵向看,每个社区的工作都一样,没有人无我有的东西……

策划先行,用策划引导社区工作,用策划推动社区工作,让策划贯穿社区工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每年年初,街道社居委可以提前梳理出全年的工作重点,然后再梳理出每年不同的重要节点,比如:植树节、母亲节、重阳节、世界地球日、六一儿童节等,社居委在开展常规工作前,将这些重要节点与工作相结合,找亮点、找由头,做到心中有数后,再去推进工作。这既让社居委的平常工作有了新闻性,又让常规工作有了新亮点,做到常规工作不常规。

(二)以小见大,要善于在旧闻中发现新问题

近两年,社区老年食堂如雨后春笋,很多媒体都报道过,但刊发出来的要不就是老年人在社区食堂现场就餐的图片新闻,要不就是几十字的“豆腐块”。

如果记者善于思考,有一双慧眼,做到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从社区看似平常的小事、旧闻中找寻新角度、挖掘新亮点,社区也能源源不断地出大稿、好稿。

对于社区老年食堂,记者深入思考、深度采访时可能会了解到:要开办食堂就要办卫生许可证,但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社区食堂运营中都存在没有卫生许可证的问题,这无意是个很棒的新闻点。

以小见大,可以推进报道的深度,而以点带面,则可以延展报道的广度。还是以社区老年食堂为例。记者在某一个区某一个街道的社区食堂调查发现存在无卫生许可证经营的现象,再推及全市,去探访其他街道、社区食堂,最后可能就是一篇全市、全行业的调查性稿件。

此外,社区里的好人好事,老百姓的高兴事、烦心事基本都被媒体反复报道过,看似也是旧闻,但如果记者可以持续关注这些人和事,为其找到最新的由头,最新的动态,推出一些跟踪系列报道,也会让人眼前一亮。

举个例子,合肥芜湖路街道的拾荒主席、中国好人张景兰,已经被合肥媒体,甚至是全国媒体报道无数了。但是前不久记者在一次偶然的采访中了解到,合肥的一些爱心企业知道张景兰的事迹后,主动联系她,要求将自己公司、写字楼里的纸盒子承包给她。张景兰拾的废品自己家的房间已经放不下了,小区周边的一些爱心人士便将仓库免费给她用。张景兰年纪大了,拾荒有些费力了,有更多的好人加入到她的拾荒行列,和他一起救助金寨贫困学生的行列等等,从以上三个方面的最新动态可以总结出“好人在接力,更多好人在帮助好人”的新主题。旧元素新组合,又组合出一篇全新的、很有影响力的后续跟踪报道。

(三)量身订制,报纸为社区开辟精品专栏

长期读报的读者,特别是党报的读者都会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手握报纸时,最先进入视野的就是那些用鲜艳色块制作出的栏目。

栏目是报纸的窗口,是报纸的眼睛,它从形式上最能吸引读者,内容上也最能鼓舞读者。因为任何专栏的创办和定位,都是与整张报纸的宣传定位、读者定位、地区定位、信息定位、服务定位有关。弘扬社会正能量是党报的神圣责任,党报开辟的专栏始终要为这一责任服务。所以,根据党委政府不同时期的重点工作,党报通常会开辟不同形式的主题专栏。

社区里的奇闻逸事、好人好事通过记者的眼去观察,通过记者的笔去记录,但最终要通过报纸的栏目去讲述、呈现。所以党报的编辑要立足地方特色、社区特色,根据报纸不同时期的宣传重点,在版面上为这些社区故事量身订制一些精品专栏。好马配好鞍,好的形式能点亮内容。通过专栏宣传社区平凡人物丰富的精神内含,用他们的精神品质反映地方精神,弘扬社会正能量,实现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威.从和谐社区到和谐社会[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2.

[2]吴飞,卢艳.“亲进性新闻”:公民化转型中的新闻理论与实践[J].新闻记者,2007(11).

[3]赵明霞.市级党报讲好“中国故事”的地方实践.新闻前哨, 2018(03).

[4]王倩,黎军.从“社区故事”看社区新闻的发展.中国出版,2013(16).

猜你喜欢

居委党报食堂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融时代”地市党报影响力提升和生存发展策略探究
肉,回锅里了
新时期如何增强党报影响力
VIGIL AUNTIES
采编探析
社区“自我造血”唤回“邻里情”
谁更恐怖等
身边的环保大学堂
高校食堂的奇葩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