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税收》双语教学法探讨

2018-10-21魏清

科技信息·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双语教学

摘要:为了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财经人才,《国际税收》必须实行双语教学,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强化教学设计,改革教学方法,精选教学资源,完善教师队伍,打造立体、多维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国际税收;双语教学;复合人才

《国际税收》这门课是财经类专业院校必开的一门课,是财政学、税收学、国际贸易学专业的必修课,是金融学、会计学等专业的选修课。扬州大学从设立国际贸易和会计学本科专业以来,开设《国际税收》课程已经有二十年的时间,近几年,该课程采用了双语教学的模式,笔者作为主讲教师之一,对扬州大学《国际税收》双语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的改革进行了深入思考。

一、《国际税收》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是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国际化财税人才的需要

《国际税收》的主要内容是讲述由于跨境人员、资本流动所引起的税收问题。例如,跨境的人员流动涉及到两个国家的个人所得税问题,那么不管是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还是从事国际税务咨询的专业人员,必须了解对方的税收制度,而很多国家的税收政策文本都是以英语作为工作语言的,所以在教学时必须熟悉国际税收专业英语。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指引下,更多的企业对外投资,势必会遇到各种税收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国际税收的主要课题,在学好基本理论的前提下,用英语思维来发现和解决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2、是深化教育改革,轉换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此思想指导下,扬州大学多次修订培养方案,对财税专业而言,面向现代化,就是要破除旧的教育观、教育制度和方法,赋予教育新的职能和作用机制。财税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新的理念,对于地方财经类专业,既要适应国际大的形势,使学生具有新时代的视野,又要脚踏实地,使学生具有专业技能。因此在培养过程中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教育改革的时代要求。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中国和世界经济的联动性不断加强,比如美国的税收改革会对中国产生影响,要了解可能的影响,就要学习美国税改的相关知识,了解一手资料,而在这过程中需要两个技能,一是对税收理论的把握,二是对语言的要求,所以,《国际税收》双语教育模式需要不断修正和精进。

二、《国际税收》双语教学的现状

扬州大学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本科教学改革的号召,鼓励有条件的专业推进双语教学和全英文教学。《国际税收》双语教学模式是院级教改项目,项目组在统一大纲的基础上,积极探讨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内容的安排以及资源的引入。

1、确定中文、英文教学内容的侧重点

《国际税收》教材不下20本,各财经院校都有自己的教材,早期代表性的有上海财经大学葛惟熹教授编写的教材和东北财经大学王铁军教授编写的教材,现在使用较多的是中国人民大学朱青编写的《国际税收》,已经是第八版。以上都是中文写作的教材,实际上国际税收学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兴起的时候,学者多以翻译国外的资料和教材为主。时至今日,中文版的国际税收教材已经有了大致统一的内容,这些是《国际税收》这门课的主要内容和研究对象,即使进行双语教学,也是围绕这些基本内容进行的,或者说先期必须以中文教材中的内容为教学核心目标。由于国际税收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全球化和数字化的进程在不断变化,教材的内容不能捕获所有的前沿问题,而这些前沿内容主要在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网站和IFBD(荷兰财政文献局)首次出现,为了能够了解和分析国际税收前沿问题,就必须掌握相关的英语词汇,用英语思考国际税收的问题,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在课程教学中得到体现。扬州大学《国际税收》双语教学采用先中文教材,后英语专题的方式,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就热点问题,提供英文资料进行教学和讨论。

2、突出书面教材和视频资料的交叉点

现在的学生习惯了从多媒体和网络中查找相关的知识,但是网络世界充斥着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学生真假难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合理的引导作用。我院《国际税收》教学改革项目组决定在每章教材讲授之前,选择相关的视频导入,一是为了迎合学生的需要,使授课不再乏味,二是把最新的新闻背景知识植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视频多用英文呈现,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找准学生和教师的互动点

教育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我们要改变以往老师站在讲台上,学生坐在座位上的模式,这种单项传授知识的模式不管内容有多丰富,如果形式上不能抓住学生,那么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国际税收》双语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其他先期课程的基础上,挖掘结合时事热点的国际税收问题,比如2015年以来的BEPS行动计划,按照课前教师布置参考资料、课间学生用英语简述资料所要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老师参与并提示,学生得出结论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采用圆桌会议的形式,老师不应该是发言的主体,学生是中心,老师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这种过程在培养学生阅读参考文献,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水平方面效果显著。

三、《国际税收》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缺乏提高教师水平的长效机制

《国际税收》双语教学需要教师既要具备财税基本理论素养,又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英语水平既包括口语交流的能力,更需要文献阅读的能力。目前扬州大学讲授《国际税收》的专任老师,都是国内财经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的,虽然在校期间也接受了专业英语的训练,但是走上教师岗位之后并没有出国一年进修相关课程教学的经历,也很少有机会参加国际会议,外语和专业水平的提高只能停留在文字资料上,不能与时俱进。另外,《国际税收》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课程,但相关的老师却很难有在大型企业或大型税务中介机构锻炼和挂职的机会,不能深度了解一些案例的来龙去脉,局限于纸上谈兵。

2、受限于学生的前期基础

《国际税收》双语教学要达到良好的效果,需要学生具备两方面的基础,一是财政税收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国际税收主要解决跨国税收管辖权的分配问题,对征税的机理,各国现行的税制,跨国税收冲突如何解决要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对目前开设国际税收课程的会计学、国际贸易、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相关理论基础比较薄弱。而对于财政税收专业的学生来说,虽然大学期间一直在学习英语,但是很少接触专业英语,重读写,轻听说,学习相关的文献资料有一定的难度。

3、尚未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体系

对于扬州大学来说,财政专业并不是国家级或省级重点学科,《国际税收》的双语教学一般会紧跟国内重點财经类大学的步伐。目前,《国际税收》双语教材严重缺乏,目前所用的是浙江财经大学编写的全英文教材,没有中文对照,而中文教材,如朱青的《国际税收》,只标注了重点专业词汇,不能满足双语教学的需要,在实际讲课过程中,教师也一般会用OECD和UN税收协定英文范本,以及从OECD网站中获得相关的国际税收信息资源,不成体系。

四、《国际税收》双语教学改革的方向

1、紧扣培养方案,更新教学理念

《国际税收》是财政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根据培养方案,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经济学基础知识、专门的财税专业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税务会计等业务技能、能在财政、税务及相关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或者创新型的专门人才。《国际税收》双语教学要紧紧抓住热点理论问题,深入分析典型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对于教师的培训要紧跟时代潮流,多参加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到国外大学进行深度交流,这对于国际税收人才的培养大有益处。

2、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翻转课堂,雨课堂的兴起,扬州大学在多门课程中引入了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这些方法的根本宗旨是提高教学的效果,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在时代的背景下,彻底改革现在大学教育存在的诸多弊端。《国际税收》双语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创造英文情景,模拟案例的相关方,从政府、纳税人、税务实务所等不同的角度分析案例,在解决问题中体会理论根源。即使是对于财税理论基础较差的同学,也可以围绕一个具体的问题,查找相关的理论,补充学习前期的知识,建立球形知识学习体系,以问题为中心,不断发散。

3、注重教材选择,丰富教学内容一本好的教材既可以为教师提供根本的教学纲领,使教师能围绕基本问题发挥,也便于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参考。目前双语教材严重缺乏,需要相关人士作出努力,把国际税收的理论体系和经典案例翻译能英文,编写成教材。在目前的情况下,教学小组集中讨论重点内容,编写双语讲义,及时更新资料和补充案例,在基础理论不变的基础上,用最新的案例来阐述理论,引起思考。

参考文献:

[1]王宇晖,陈子华.财经院校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与管理研究——以广东财经大学为例[J]冶金丛刊, 2017 (10):228-229

[2]姚树俊,张真真,王恩胡.西部地方财经院校双语教学多维创新质量控制研究[J]吉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3):13-14

[3]高亚军.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经济学双语教学改革研究[J]时代金融,2018(9)293-294

[4]申燕,王莹.《国际税收》双语教学改革与创新探讨[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9):145-1153

作者简介:

魏清(1972),女,江苏扬州人,扬州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国际税收理论与实务。

猜你喜欢

双语教学
国际班生物双语教学实践与分析
“合理选择饮食”的双语微课教学设计
高校双语教学现状与创新分析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情景导游》课程双语教学改革探索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