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2018-10-21刘辉

装饰装修天地 2018年9期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刘辉

摘 要:当前,混凝土不但是建筑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材料,也是需求量最大的建筑用料。虽然现有的施工技术已渐趋成熟,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因此需要对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和强化,进一步完善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本文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1 引言

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技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为了推动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科学发展,让钢筋混凝土结构更为坚固、耐久且抗震性能更强、更具经济性,满足我国现代实际需求,需要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一一分析,并提出完善强化的对策。

2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体积一般比较大,通常在混凝土中加入膨胀剂、减水剂等外加产品来实现混凝土的耐久性、整体性增加混凝土的密度。在自然状态下的混凝土,無论发生再大的均匀收缩,其内部也不会产生拉应力;但是当混凝土处于地基等约束状态下,其内部会有拉应力产生,该拉应力一旦超过了混凝土的承受范围,混凝土就会开裂形成裂缝,最终威胁到整个建筑的安全。就此问题,施工建设过程中需要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实现混凝土水热化的减少,从而降低各部位的温差应力,提高混凝土的物理性能,避免混凝土因为干燥收缩和降温收缩产生裂缝。

3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3.1 混凝土的运输

在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材料中,不能出现离析现象。在混凝土的正式运输过程中,应确保可以在规定坍落度在初凝之前,有充分时间进行振捣、浇筑。在选择混凝土运输工具的时候,应保证其不会存在着漏浆或是吸水等的问题,还需考虑运输距离远近、运输时间长短。在卸料的时候,大颗粒骨料一般都是集中在一侧或是底部,主要是因为骨料重力克服了物料粘聚力,在出现了离析情况的时候,其现象应该采取自由倾斜的卸料方式,其高度超过了两米之后最为明显。因此在卸料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就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道路尽可能平坦且运距尽可能短。尽量减少混凝土转运次数,或不转运。

3.2 凝土的比例配制

混凝土的强度对于进行土木工程建筑竣工后的质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的过程中,混凝土的生产者决定了混凝土强度的大小。在进行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的过程中要将其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保证配合比合理性和科学性,从而保证混凝土的性能。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实验之前,要坚持着科学性的原则,从经济最大化这一前提出发来进行,从而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以及性能能够满足土木工程的施工需求。

3.3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如一些地下结构或高度不高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混凝土移动泵车进行混凝土浇筑,当然也可以使用混凝土布料机浇筑混凝土来提高速度。泵送混凝土施工时应注意观察泵管出料口混凝土粘稠性,坍落度等,浇筑时应保证连续性。保证连续性是关键,但一些意外不可避免,因此做好善后处理是重点,做好辐射面、施工缝插连接筋、对未浇筑混凝土的模板需重新清理并涂刷脱模剂。混凝土的浇筑关键还是要看模板工程的配合,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宜内拉外撑,否则易出现跑模或是变形,模板拼接必须严丝合缝,防止漏浆。浇筑后需人工振捣,使用振捣棒振捣密实,如果大体积或大面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需分两次收水,表面搓毛,防止出现裂纹,用抹平机抹平,完成后注意养护。要注意混凝土施工中对于施工缝和后浇带必须准确处理。尤其是后浇带,必须在地下室顶板、侧板、侧壁达到设计强度后才能浇筑。泵送混凝土时,还需要采取必要措施减少环境温度对混凝土可泵性的影响,一般在5℃以下的环境温度下,输送管道需要采取必要的保暖措施,避免管内混凝土受冻,如果环境温度在0℃以下,就需要对混凝土原材料加热,可以用热水搅拌或是运输和泵送包裹保温材料。当然若温度高于35℃,就需要采取隔热措施。

3.4 混凝土的振捣

浇筑后的混凝土要及时振捣以确定混凝土填充进每个角落,使混凝土拥有最大的均质性和密实性。振捣一般分为两类:人工振捣和机械振捣。振捣棒需要在下层混凝土中插入,防止两层混凝土之间出现裂缝。在采用此项施工技术时,必须快速插入,拔出时需要缓慢拔出。选择插点位置时要注重均匀性,振捣棒需要在每个叉点上大约进行20秒左右的振捣作业,保证表面没有气泡冒出等现象。

3.5 混凝土的养护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养护工作。养护工作是混凝土施工技术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我国通常采用的养护方式有两种:自然养护和标准养护。在养护时间段,保证混凝土处十饱水状态,在饱水状态下,水泥水化速度可以达到最大值。对十保温材料,在夜晚时要保证覆盖的严密性,避免混凝土出现暴露情况。

3.6 混凝土的测温

大体积的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必须经过检测,检测内外温差,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障混凝土的质量。可以采用电子测温仪测温只要测出厚度最大处的中心温度和混凝土表面的温差不超过25度,理论上就可以保证混凝土不会裂缝。

3.7 混凝土的后期养护和填缝

为了有效的确保混凝土性能的问题,避免因为温差出现施工裂缝的问题,施工单位需要在完成混凝土浇筑与接缝施工之后,对其进行养护管理。养护时间需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延长,养护方式主要是采用了保湿以及保温的方式,实际上就是对混凝土底层、表面进行薄膜的浇水,并且使用浇水草袋或者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必须保证其填缝材料韧性与弹性,确保混凝土收缩适应性,避免了缝隙的内部进水,在填筑混凝土施工之前,需要对其裂缝进行清理,以确保施工质量。

4 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4.1 提高混凝土浇筑技术水平

混凝土浇筑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浇筑成型的混凝土质量,如果浇筑不好,就会导致混凝土质量无法达到标准要求。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浇筑仍然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例如,模板进行多次循环使用,难以保证模板的契合度;钢筋绑扎存在问题,影响钢筋混凝土质量;模板存在油污或者杂物;混凝土振捣存在质量问题;混凝土浇筑没有严格按照标准顺序进行;预埋件的预留位置不准确等等。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重点把握好上述问题,避免混凝土浇筑出现问题,导致混凝土质量偏低。

4.2 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管理监督工作

加强对工程施工的质量监督管理是健全施工施工量管理体系的一个有效措施。故此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监督管理体系,采用定期检查与随时抽查现结合的方式,对施工人员的施工工作进行监督管理。从而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率,防止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

4.3 加强施工队伍素质建设

要想加强对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加强施工队伍素质建设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有效措施。(1)施工单位应选用施工技术较高、责任意识较强的施工人员进行工程施工工作,减少施工操作失误问题发生的几率,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2)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培训以及施工安全、责任意识的教育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这样有利于防止施工人员的施工操作失误,从而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

5 结语

混凝土施工技术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有着直接影响,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内容。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包含工程中的施工技术、工程后期的养护管理等等。为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对每一个施工环节都进行监督管理,让每一个施工环节都按照严格的标准要求进行。

参考文献:

[1] 黄志昕.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易产生的问题与技术对策[J].化工管理,2016(35):254.

猜你喜欢

混凝土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无裂缝大坝混凝土施工若干关键工艺
论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管理
试析深基坑支护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施工管理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