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密度趋势下的城市化及建筑学

2018-10-21乐叶凯

装饰装修天地 2018年9期
关键词:高密度建筑学高层

乐叶凯

摘 要:中国高速的城市化建设,使得城市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都发生了聚变。高密度趋势下的城市建设下势必会出现新的城市问题。本文通过介绍国外高密度城市研究进展,从城市扩张、城市高度发展及城市混合功能等几个方面阐述高密度城市建筑学研究的几个趋势。

关键词:高密度;建筑学;城市;高层

1 中国城市的特征和趋势

中国古代的城市主要由城墙围合起来的防卫作用“城”,及非农业人口集聚从事商品交换的“市”两大作用而形成。随着人口聚集程度及城市从事非农产业侧重类型不同的发展,城市的形态和规模出现了许多不同。例如北京、南京等作为政治中心的都城,十堰、襄樊等作为计划经济下工业生产兴起的工业城市,天津,宁波等作为港口的港口城市。大冶、马鞍山、大庆等作为资源开采的资源型城市。

城市化发展是中国未来五十年的不变的话题,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口将越来越多。据武汉市统计局《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武汉市2015年年末常住人口1060.77万人,比上年增加26.97万人,2016年年末常住人口1076.62万人,比上年增加15.85万人,武汉市人口快速的增长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城市规划方面,武汉城市基础设施的不均质及落后造成了一些城市问题。人口大量的聚集在公共设施完备的城区,而许多大型的快速集中建设的居民区因配套的市政交通缺陷而形成了“围城”,例如南湖、后湖片区,片区内居民人口密集,但与之配套的市政交通系统却不完备,早晚高峰辖区交通日益拥堵,另一方面,这些片区内住宅多以高层建筑密布,配套的公园、绿地等公共活动场地偏少,建筑、街区的尺度失衡都影响着居民的居住体验,也削弱了居民的城市归属感,为城市的稳定埋下了隐患。

中国城市高密度出现的问题,让很多专家学者对之持排斥态度。然而城市化是未来不变的主题,高密度也是未来趋势,积极主动正视高密度问题并合理规划,城市目前出现的问题都可以得以解决。高密度也将是未来建筑及城市研究一个很好的课题。

2 中、西方城市高密度比较

高密度在各个国家或者地区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在中国多以容积率这个指标来反映,西方国家多以户/公顷作为衡量指标。如在墨尔本,30户/公顷就是高密度,在谢菲尔德100户/公顷的地方这种密度非常常见,而在香港和东京,以上的密度都属于低密度住宅区。而香港和东京虽然有着类似的密度但是表现出的城市形态也不尽相同,香港呈现出密集高层的状态,而东京则是密集的多层建筑。随着政府,学校越来越关注密度研究,不同的密度衡量标准也得以出现。在联合国人居署的报告中,使用了24小时平均密度,24小时最高密度,24小时最低密度这样的动态密度来测量人口的通勤和交通的压力。

2.1 高密度与城市扩张

董春方教授在《高密度建筑学》中提出:许多城市扩张的速度都大于人口膨胀的数据,高密度的城市并不意味着绝对的高密度,随着交通方式的发展和变化,人们在拥有了车辆之后活动范围大大扩大,这给城市扩张提供了可能性。很多高密度城市的发展让人们获得更多的室内空间和更多的室外绿地。此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出现也大幅的扩张了城市的维度,国外的大型城市,如紐约、伦敦都有健全的地铁线路以解决人们出行的问题。交通方式的革新给城市扩张带来了机遇,但是过度的扩张给城市带来了发展的瓶颈,例如武汉城市扩张很严重,片区功能发展不均衡,很多人住在汉口,却不得不在光谷上班,每天的通勤几十公里需要跨域整个城市,通勤问题成为好多居民每天的难题。此现象就属于城市功能混合不均的问题。不同的居住区都需要一定量的商业和服务业,城市功能的均匀混合有利于城市发展。但由于国内城市的用地性质及开发商的开发规划,许多用地的服务功能和空间被集中处理。因而造成了服务功能的点分布而不是均匀分布。使得城市服务空间集中化及区域化。另外一方面城市的过度扩张使得边缘的城市功能布局单一化,这就造成了通勤距离越来越长,加剧了城市问题。

2.2 高密度与建筑高层

高密度和建筑高层是两个范畴的概念。在中国,由于政策和实际情况,居住区多建设为高层住宅,例如武汉汉阳四新片区,高层建筑似乎成为高密度的唯一手段。但是查阅西方的城市建设历史却发现不一定如此。伦敦居住密度最高的区域多是多层住宅,密度远高于新开发的边缘地区,新区则是小高层为主。

这其实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高层建筑不一定能承载更多的居民,而同时很多研究表明高层建筑相比于多层建筑会有更多风险。首先,高层建筑以垂直交通为主,居民的横向交流被大幅减少,造成了社区感的缺失,因此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西方国家许多高层大楼最后都因为衰败成了犯罪社区而被废弃甚至拆除。有研究机构以巴西圣保罗的高层建筑为课题,研究发现该地区许多老城区的高层建筑因为房产税和该区域的衰败而废弃,大量的贫穷人民占领了这些高层烂尾的高层建筑,成为城市难解的问题。其次,大量的高层建筑必然带来更多的资源消耗,造成了资源浪费。高层建筑的建设资源明显需求更多,与之配套的市政设施也越复杂,建成后运营能耗明显超过多层建筑。最后,大量的高层建筑容易破坏了城市原始风貌。以法国巴黎为例,老城区的建筑高度被严格控制,所以保留了原有的城市风貌,武汉这样的城市,市区大量新建各式各样的高楼,其中有些与城市风貌及文脉明显迥异,而这些建筑很难被拆除,或者说拆除他们代价很大。

2.3 高密度与功能紧凑

很多高密度的大城市都把让城市更加的紧凑作为指导性建设方向,比如说首尔和新加坡。首尔的紧凑策略偏重于交通方面,目的是减少私家车出行量,增加公共交通出行率,让城市更加方便。新加坡的紧凑型城市战略注重土地的集约利用。新加坡的紧凑型城市研究建立在哈佛大学的城市形态研究之上,近几年哈佛大学对新加坡的城市形态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垂直交通和地面交通结合,地上地下空间混合使用,功能混合,建筑形态混合等多个角度对新加坡的城市形态提出建议。新加坡未来希望作出更高密度,更紧凑,更方便的城市规划来满足其人口增长和土地紧缺的现状。

3 高密度的趋势

根据高密度的特征,很多学者也指出了高密度发展的趋势。尤其是荷兰和英国,这两个欧洲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做到高密度和高居住质量的平衡。

3.1 垂直交通和垂直城市

如前面所说,垂直交通及垂直城市是提高城市高密度一个比较好的手段,许多国家及机构一直致力于垂直交通及垂直城市与城市高密度之间发展联系的研究。如其中的的荷兰MVDRV设计事务所,首先他们在《KM3》一书中提出了超大型城市综合体的假设,假设50万人住在一个大楼里,规划及设计该如何处理人口集中居住在一个大楼内。然后他们发现这样的大楼垂直交通和水平交通必须结合起来。随后他们有提出了垂直城市的构想,认为未来的城市不应该只关注平面的布局,还要关注垂直的布局。这一研究的概念被运用到了很多实际项目中,比如他们的鹿特丹购物中心和BIG的山型住宅。日本东京很早就开始注重垂直交通在其城市效率中起到的作用,其城区中心成功的商业综合体几乎都和地下交通联网,如何做出适宜人行的垂直交通空间成了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

3.2 多层商住混合与街区感

通过《伦敦住宅指南(2012版)》一书我们可以看到,高层住宅会给城市带来太多的隐患,该书中指导:“少建设高层居民楼,另外也不鼓励做纯住宅功能的建筑”。多层住宅更适合很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当然指南还指出,如果执意要做高层住宅最好是混合着多层和其他城市功能配套来做,这样可以避免多层建筑沦为犯罪大楼。这个观点和雅各布斯在《生与死》中提到的混合功能的概念特别类似,纯高密度住宅会造成功能的过于单一而出现很多极端的城市问题,纯住宅功能的建筑如果不配合上底层配套设施可能会影响环境的安全和生活的便捷,只有混合的城市功能,不断交流的人群才能激发城市的生产力和活力。另外一方面,这些混合的功能通过街区来联系,街区是人们生活重要的场所。不能单纯将街区看做为交通作用的载体,必须重视街区在城市建设的作用。如果高密度城市丧失了街区感,城市会走向衰弱。《高密度建筑学》中提到,步行街的兴盛就是街区作用的最好体现,一旦社区丧失了街区感,社区的生活质量也会大幅下滑。

3.3 城市功能混合

城市功能的混合是解决以上城市问题的关键点,无论是在紧凑型城市还是高密度城市的领域,城市功能混合都是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例如,武汉南湖、后湖这类的居住区密集区,只要城市功能混合进去足够的商业、办公及公共服务功能,居住其中的居民可以就近解决工作问题及公共服务问题的话,减少通勤的频率和距离就不会造成早晚高峰的交通瘫痪。足够的城市功能混合,可以直接解决掉这些城市问题,特别是城市边缘地区城市基础配套不足的地带尤为明显。

4 结语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很快,其中高密度发展是主流,进程中出现了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在过去的城市建设中,基于当时的发展条件,很多关注量发展而忽略了质上面的建设,忽略了人们生活在城市的质量和感受。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积累,城市必将吸引更多人口,而我们除了满足他们最基本的居住权利之外更要重视他们的生活质量。在城市规划中我们迫切需要以人为本,重新定义高密度,审视高层建筑的作用和必要性,审视不同性质和功能在城市的混合度,思考如何增加城市的街道感和亲密性。

参考文献:

[1] 董春芳.高密度建筑學[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 理查德·罗杰斯.小小地球上的城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 迈克.詹克斯等.紧缩城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 刘志林等.紧凑城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高密度建筑学高层
一种家用紧急避难高层逃生装置的创新设计
高密度电法勘探技术在地面塌陷成因分析中的应用
高密度存储服务器可靠性设计与实现①
高密度存储服务器可靠性设计与实现
秘密
高层雅座
拾荒者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的途径研究
应用型本科建筑学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改探讨
建筑学名词审定预备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