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室内空间结构与建筑外观关系的研究

2018-10-21姜昊媛

装饰装修天地 2018年9期
关键词:室内空间结构关系

姜昊媛

摘 要:近年来,室内空间结构与建筑外观关系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当代建筑内外设计的矛盾来源,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多个角度与方面就建筑内部空间结构与外观艺术造型的协调统一展开了研究,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望有助于相关工作的实践。

关键词:室内;空间结构;建筑外观;关系

1 前言

作为一项实际要求较高的实践性工作,室内空间结构与建筑外观的关系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室内空间结构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该项工作的最终整体效果。

2 概述

相对于往昔,人们对于建筑着重于抵御寒冷和风雨,如今,却不仅仅于如此单一的一个方面。在如今的时代,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生活得到了保障,人们则向往更高精神层次的提升。对于传统的建筑设计,建筑设计者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传统的文化底蕴,同时吸收和借鉴外国文化,如法国的浪漫风情和西欧的田园风光等,把建筑不仅仅当做一个工程,更要视为一件工艺品,展现出独特的艺术性。

对于任意一个建筑物,都要遵循“安全实用美观经济”的原则,这个是建筑设计者都要铭记在心的原则。一个建筑物仅仅只有美丽的外观,假如不具备相应完整的功能,则也不能说完全创造了其建筑物的经济效益。一个建筑物的设计,假如失去了任意一项,变成了观赏性的房屋,或者仅仅只能供于人类去居住等任意单一的方面,在当今资源有限逐渐减少的时代里,可以称的上是浪费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其功能。现代社会的发展理念,除了对于建筑物安全,美观方面等的考虑,更着重于对于建筑物功能的划分,功能的整体性,内部功能的健全和人们对于建筑物的要求,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现代世界的多元发展理念,是促进这种博弈走向双赢的契机。因此,当代建筑设计师也要对室内空间结构和外观艺术造型具有更新的理解,站在和谐发展观的角度,致力于实现功能性与艺术性的协调统一,精心设计出以人为本的现代建筑,营造出更加完美舒适的生存环境。

3 当代建筑内外设计的矛盾来源

3.1 理念之争带来的设计困境

3.1.1 古典理性主义

上世纪20年代的欧洲,以包豪斯为中心的现代主义建筑,认为“形式服从功能”,形成了以功能与技术为基础的理性主义的审美观,构成了一种单调、枯燥、千篇一律的营造模式,又被称为“功能主义”、“理性主义”。我国古典建筑中被奉为圭臬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老子《道德经》中的一段阐述:“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也是殊途同归的道理,都意指建筑的灵魂在于其内部空间。这也是古典建筑设计理念中理性主义的典型体现。

3.1.2 后现代主义与解构主义

隨着建筑技术与艺术的进步,以及人们物质上的丰富所带来的精神需求的日益迫切,人们对于建筑审美价值的强调逐渐提升到了超越实用性与舒适性的高度。上世纪60年代之后,后现代主义与解构主义哲学在当今建筑界得以风行,提出了许多与正统现代主义相反的理论观点。近年来的新式建筑更是以“散乱”、“残缺”、“突变”、“动态”、“奇绝”为其主要形式,这种与传统观念抗衡的思潮理论具有一定的美学基础,但在实用和舒适性的考虑上显然大打折扣。

3.1.3 多种思潮的设计矛盾

当前多元化的思想蔓延世界,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变得莫衷一是。受到不同设计理念的影响,当代设计师在建筑设计中经常面临着两难的境地。受到时尚风潮影响甚重的设计师会把精力放在建筑外形的别致精美,期待夺人眼球;同样,坚持功能主义理念的设计师会较为注重传统建筑价值中的核心理念——舒适实用,而往往很难兼顾建筑外观的时代审美特征。同时,由于某些建筑外形与内部设计的分工,不同理念的设计师很难营造出和谐相融的空间过渡。这样,建筑外观设计与内部舒适结构成为对立的矛盾,带来了现代设计理念中众说纷纭难以抉择的困扰。

3.2 需求错位导致的技术难题

现代人对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导致了对建筑空间内部布局及结构的重视;而从社会群体对建筑外观尤其是大型公共建筑的要求上来看,则是追求极致想象力与高科技结合的独特不规则形态;在造型设计的构图理论中,运用变形、断裂、错位、扭曲、夸张、矛盾等手法,给建筑创作以更大的自由度;在围护材料上,流行选用玻璃、陶瓷等华丽通透的包装外壳,营造更为惊艳绝伦的视觉效果。

从上述建筑内外要求来看,在具体环节的匹配上存在着诸多技术性的难题,导致了某一方需求的被迫妥协。例如为了追求新颖的建筑截面形状,而使分隔开的独立厅室无法规矩、对称;住宅市场的热炒导致居室面积与高度的设计不成比例,形成居住者的压抑感受;使用过多通透的维护材料,会导致室内光线过强、太阳辐射过高、温度失调等。

4 建筑内部空间结构与外观艺术造型的协调统一

从建筑美学理念及设计观念的发展历程以及当代人们在建筑空间上日益苛刻的要求了解到,内部空间结构与外观艺术造型既是一个整体,又是一对相互对立的需求矛盾。为了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大环境,我们需要从辩证的角度来分析这对矛盾,并从技术、思维的角度来致力于求得其博弈的最佳均衡。

4.1 内部空间的处理底线

从建筑功能需求来看,强调经济、适用、简洁,以满足室内空间的布局合理、光线柔和、功能齐全、应用舒适,是内部空间营造的设计底线,不应轻易退步。例如居住建筑中,要求住宅个体的尺度、高度、面积,空间的形状、比例、分区等都要符合日常生活中良好的宜居感受;在公共建筑中,还要考虑到作为公用实物的便捷性和指向性,对电梯、安全通道、活动厅、办公区等定位明确的区间给予完备的功能配备;在建筑的围护与通透设计上,要顾及到温度、辐射、光线、通风、视觉等人体感官最基本的舒适程度。

4.2 建筑外形的理性审美

从当代建筑的总体审美倾向来说,可以采用时尚与典雅兼具的美学法则,从过分夸张、博人眼球的奇异造型,逐渐过渡到对建筑气质新颖美观的理性追求,并将其视为新时代城市建筑所提倡的造型设计准则。设计师要注意到,并非所有的建筑空间都要达到艺术创作的高度,能够满足人们视觉和感官上的愉悦,将建筑同时赋予实用与审美属性,也是一种功能和艺术的和解。

4.3 艺术与技术的应用结合

建筑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产物,空间造型需要创新,结构功能需要务实。能够实现形式的优美,并在结构上符合逻辑,甚至通过技术手段来形成独特的表现力,也是现代造型中一个较为热门的表现手法。例如某些现代大型公共建筑中光电设施的更新换代、自然元素的合理融合、绿色节能手段的恰当应用,不仅完美地诠释了建筑理念,而且更好地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实现人性化的空间架构,成为无与伦比的现代经典建筑。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室内空间结构与建筑外观关系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实践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室内空间结构与建筑外观设计工作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其关键环节与重点要素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实施措施与方法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余慧,钱才云.浅谈建筑空间的特性[J].安徽建筑,2017(11):60~62.

[2] 刘昕,霍宏君,尤志鹏.行为建筑学初论[J].低温建筑技术,2017(1):115~116.

[3] 刘向东,李腊梅.浅谈建筑造型设计[J].山西建筑,2016(21):88~89.

猜你喜欢

室内空间结构关系
国内历史文化街区研究综述
道路绿化带的不同空间结构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浅析绿色植物在室内环境中的几重作用
现代室内软装饰的个性化设计分析
运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浅析《被占的宅子》的空间结构
河北燕郊的空间结构规划
浅谈酒店室内植物景观营造构思原则
浅谈灯光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