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报道中的女性视角探析

2018-10-21姚代凤

新闻前哨 2018年9期
关键词:系列报道村支书日报社

◎姚代凤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家庭,融入社会,走进职场,新闻行业就是新时代女性青睐的职业之一。有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的女性新闻工作者约占新闻从业者的一半。作为一家有影响力的市州级地方党报,《恩施日报》也不例外。其拥有着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采编队伍,其中,近一半新闻从业者是女性,她们以实际行动证明,女记者顶起了半边天。2018年3月至4月,恩施日报社组织的《决战脱贫 我们蛮拼·女记者访女支书》系列报道活动,就是恩施日报社女性新闻从业者在新闻职业中的一次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精彩展示。

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展现勇担当、能吃苦的女性风采

精准扶贫,事关民生。恩施州属武陵山国家级连片特困区,是湖北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精准脱贫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恩施日报社策划推出的《决战脱贫 我们蛮拼·女记者访女支书》系列报道活动,就是想通过“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对正在发生的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这一伟大历史进行真实、客观的记录。

在2018年“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恩施日报》编辑部策划推出此次系列报道,组织报社采编一线的20余名女性新闻工作者精英,走进全州20个典型的困贫村,采访这20个村中,作为精准脱贫带头人、引路人的女村支书。用女性新闻工作者的视角,观察了解女村支书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展示女村支书们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与勇气,讲述她们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付出与收获,还有精彩故事。

一个月时间里,女记者们深入贫困村,随女村支书一道,爬山涉水,上坡过坎,走访贫困户、查看产业路、感受帮扶情。几个小时的山路走下来,有的记者双肩被相机、摄像机背带勒出深深的血印;有的记者双脚深陷泥泞小路,鞋底被扯掉;有的记者忙于采访鲜活素材,从早到晚只吃上了一餐饭;有的记者,为深入了解女村支书在扶贫过程中的苦与乐,同吃同睡跟班采访。

通过女记者们这次深入基层、深入贫困村,扎扎实实的采访,见证了女记者在新闻报道中雷厉风行、勇于担当、不怕吃苦的精神,展现了女性新闻工作者特有的风采。

二、传统纸媒与新兴媒介融合宣传,体现新视角、新思维的女性姿采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新闻从传统的的图文展现形式变成了由文字、图片、影音集成一体的报道形态,更好地促进了社会信息的传递,促进了媒介融合的发展,使新闻报道变得更加信息化、便捷化和灵活化。

恩施日报社充分利用 《决战脱贫 我们蛮拼·女记者访女支书》系列报道活动时机,进一步推动媒体融合步伐,将采编一线新闻工作者打造成全媒型人才。此次系列报道活动方案要求,由女记者组成的报道组,报道采用通讯或现场新闻等体裁,女记者要提供3至5幅采访对象的工作图片及3至5分钟的短视频,2至3幅女记者采访工作,在完成报道的同时,还要撰写一则记者手记。在《恩施日报》栏目中推出系列稿件的同时,加挂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在微信公众号和新闻网中推出的专题栏目图片及短视频,培养和锻炼全媒型记者,进一步推进媒体融合。

方案还要求,通过此次系列采访,深入开展恩施日报社的优良传统——“传帮带”活动。负责此次采访的女记者有刚参加工作的小姑娘,也有工作20余年的老大姐。老大姐从采访技巧、工作作风、新闻写作等方面培养和锻炼年轻新闻工作者;年轻新闻工作者充分发挥会拍视频、会使用微信的优势,教老新闻工作者运用新技术。同时,相互出境采访,不断摸索,探求最便捷、最自然的微视频报道模式。通过新老搭配,使她们在采访中互帮互学,完成从媒体传统型人才到全媒型人才的转变。她们以青春活力的姿态,以特有的温柔、知性,充分显示了女性在新闻报道中特有的姿采。

三、通过参与精准扶贫艰苦付出的女支书,呈现有风骨、超感性的女性文采

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向新闻行业,成为职业新闻人,其所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使新闻报道的表达更趋丰富多彩,更趋公正客观。与男性记者相比,女性记者更善于用感性之手去触摸新闻,也由此形成了她们不同于男性记者观察新闻的独特视角,从而能够从普遍的社会意义中获得独到的见解。

恩施日报社策划推出的 《决战脱贫 我们蛮拼·女记者访女支书》系列报道活动,就是借一双女性的慧眼去看世界,去感知新闻现象,用女性视角、女性感知,去了解精准扶贫这场决胜全面小康的攻坚硬仗中,女村支书所起的决定性作用。1个月时间,8个采访组,20余名女记者,带回了近20篇村支书决战精准脱贫的感人故事。女支书的精彩事迹可以简单归纳成四个方面:

一是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鹤峰县燕子镇龙坪村党支部书记田芳美,63岁的她,建起微信群,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宣宣传精准扶贫政策,掌握村情和村民动态;来凤县三胡乡范家村党支部书记李兰,才24岁的她,去年当上支书后,为村民解决实际困难,成为村民最信赖的人。

二是不遣余力发展产业。恩施市白果乡下村坝村党支部书记向开珍,当了28年村支书,根据村里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发展了3个不同的产业——茶叶、蔬菜和水果;咸丰县活龙坪乡八家台村党支部书记兰芙蓉,把自己做生意总结出来的激励机制引入精准扶贫,激励贫困户发展产业,勤劳致富;利川市东城街道办事处求男台村党支部书记黄琼英,苦口婆心做群众工作,鼓励村民流转土地,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和民宿。

三是执行政策坚持原则。恩施市舞阳街道办事处周家河村党支部书记李正兴,年纪轻轻,总结了一套群众工作方法,即先“放气”、再“丢底”、后交心;咸丰县高乐山镇杨柳沟村党支部书记李建华,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坚持原则,直斥借村里修路之机想赚一把的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符合政策的钱,一分钱都不会给你。”

四是舍“小家”顾大家。利川市柏杨坝镇西坪村党支部书记王少华,村里群众一半是因病致贫,她把村民们的生活照顾得周到细致,而有4个多月没有与上上高二的儿子见过面。巴东县沿渡河镇石板坪村党支部书记王常群,转让了年收入过10万元的服装店,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建始县高坪镇青里坝村党支部书记唐瑛,是有名的“垫钱”书记,村里发展产业缺钱,她垫;村里搞基础设施建设缺钱,她垫;村里搞群众文化活动缺钱,她垫;村民家用缺钱周转,她也垫。

女性新闻工作者通过女性特有的慧眼、女性的观点、女性的感知,细腻的笔触、真实的描写,展现了这些女村支书的感人事迹,从侧面反映了恩施州基层干部在脱贫攻坚战役中的无私无畏、甘于奉献的精神风貌。这些故事主题鲜明,内容鲜活,文风质朴,弘扬了主旋律,传递了正能量,展现了女性新闻工作者在新闻采访报道中飞扬的文采,更展现了她们在新闻战线不可或缺的作用。

猜你喜欢

系列报道村支书日报社
村支书朋友圈里“带货” 村里“大久保”鲜桃售完
村支书
2019年de第一场雪
第三届“三晋新农人”风采展示系列报道 蜂为媒:追蜂逐蜜 向健康出发
梦幻老君山
四位村支书:“我们的‘两山’实践”
集体“失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