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就业为导向下高职汽修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2018-10-20林文森

新生代·下半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就业为导向教学改革

林文森

【摘要】: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不断转型,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与新机遇。对于高職院校而言,主要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上,必须要高度重视就业所需,确保学生所学知识能满足岗位所需。因此,探究就业为导向下的教学改革具有教育价值。本文以汽修专业为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教就业导向下的教学改革,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就业为导向 高职汽修专业 教学改革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形势下,社会对人才需求不断增大,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快速扩张。但是从技能人才培养现状来看,人才智力水平不容乐观,许多毕业学生走上岗位后无法胜任工作所需,集中体现在毕业学生自学能力和职业能力不高,岗位适应和迁移能力不好。导致出现岗位招不到合适的人,而毕业学生又无法尽快就业的尴尬局面。探其原因,问题在于许多高职院校依然未走出学科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实训考核及教法等各方面还存在问题。原因在于忽视就业导向的功能,让学生无法体会到工作岗位所需,走上岗位就茫然无措。因此,探究就业为导向下教学改革具有时代意义。

一、以就业为导向下汽修课堂教学改革

(一)汽修理论课堂教学现状

从汽修课堂教学现状来看,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问题:

1.专业课教师不足

从高职院校发展情况来看,目前汽修专业课教师比较短缺,大多数教师都是从大学毕业后走上岗位,不要说具备实践经验,连最基本的理论都没有彻底掌握。而既有实践经验又有深厚理论的“双师型”教师,更是寥寥无几,甚至有一些高职院校根本就没有这种教师。虽然有一些院校从汽车公司内部或者汽修站选聘了一些人员担任教师,但是这一类教师实践操作没有问题,但是课堂教学经验和方法比较差,根本就不能将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不能满足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所需。

2.所有教材内容比较陈旧

从高职院校汽修专业所选用教材版本来看,大多数教材版本比较陈旧,内容过时。随着汽修技术快速发展,目前已经逐渐朝着新能源技术发展,但是从所用教材来看,教材中极少涉及现代汽车的新技术、新车型等各种知识,教材内容主要还是理论知识,缺乏创新性内容,根本不能充分展现出现代汽车维修技术。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所以必须要与时俱进,及时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如果学生所学知识比较陈旧,到工作岗位上根本用不上,学也白学。

3.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

从高职院校历年招生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高考成绩都不理想,因此其文化基础知识不扎实,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课堂上教师大多采用传统理论教学模式,学生自身基础又差,根本听不懂理论讲解,逐渐就会产生厌学心里。从课堂教学现状来看,这种情况非常严重,常常一个班级30个学生,可能有10多个睡觉,10多个玩手机,认真听教师讲课的学生寥寥无几,根本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4.教学不合时宜

高职院校大多数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开始任教,很少有教师深入汽车生产部门或者汽修店实践过,因此这些教师必然缺乏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重点依赖教材内容,而教材内容又比较陈旧,重理论轻实践,根本无法培养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

(二)以就业为导向改革课堂教学

1.对教学课程进行调整

高职院校在设置教学课程时,不能够凭空想象,不能只是网上查查资料,就确定好教学课程。必须要按照学生就业去向,深入市场和相关企业实地进行考察,要将就业作为首要条件。以就业为导向设置课程,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方向和科目;因针对企业所需,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更新换代,紧随时代步伐,教授企业发展所需汽修知识。通过全面调查社会汽修相关专业发展行情,依据汽修行业特征,开放喷漆、钣金维修及机修等各种课程,便于学生更多参与就业培训中。

2.改革教学方法

无论哪种课程,基本的理论教学肯定少不了,因此不可能彻底取消,所以就只有在教学方法上深入思考,采用有效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激情。目前教法比较多,比如分组讨论、微课授课、翻转课堂等各种模式,将理论知识模块化,课堂上提高师生互动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多媒体展开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不断拓展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安排一些真实的维修故障案例,以案例探讨形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和解决能力。

3.打造过硬师资队伍

事实上,一堂优质课堂离不开一个功力深厚的教师。针对现有教师的特殊性,必须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要对学校专业教师进行培训,采用校内外培养相结合,校内不定期聘请专家学者到校针对专业知识和课堂教学相关内容进行培训;校外可定期安排教师深入工厂实践学校,从而提高教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能力。

其次,大力提倡理论课教师抽实践进入实践场地学习,听实践教师教学,以此掌握必备的实操知识。

最后,从社会上引入大量优秀的师资力量;对外面的实践教师要进行教姿教态培训,让他们不但能展示实践才能,还能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在短期内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现象。

二、以就业为导向下汽修实践教学改革

(一)汽修实践教学现状

1.重理论轻实践

从前面教学现状分析来看,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都来自大学毕业的学生,因此这些教师实践经验较少,自然也不重视实践教学。而且鉴于实践必须要投入相应设备,而且设备损耗较大,所以无论是学校管理层,还是教师都不重视实践。片面认为学校是打好理论知识,毕业工作后天天都是实践,在学校中实践课程明显不足,实践平台比较缺乏。甚至有一些学校在大三学生快毕业时,理论和实践课程都还是1:1比例,这种模式必然会影响实践效果。

2.封闭式实验管理,难以创新

从实践教学现状来看,在实践过程中常常由教师事先设计好操作步骤,学生只需要按部就班即可,在极短实践环节中,学生极难把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导致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就束手无策。因学校实验室与生产实践还是有极大差距,在实验室中完成的技术训练并非能够实现。加上教师担心出现大批量器材损坏,常常限制学生一些必要操作。而且汽车技术快速发展,实验设备并未同步更新;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实践教学效果并不尽人意。

(二)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实践教学

1.合理调整教学计划

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一样,必须要实现做好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否合理至关重要。汽修专业必须要以社会需求为目的,满足企业需求所需,这是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对企业进行调研,认真听取企业岗位的需求意见,充分了解一线岗位需要哪种人才。对高职院校周边的合作企业和汽车维修企业不断深入合作,了解社会对人才所需,结合汇总意见不断调整实践教学。

2.打造配套的实踐基地

实践基地是高职院校开展技能训练与鉴定的基本保证。依照实践教学体系与技能鉴定所需,合理建设校内实践基地。实践场地应尽量模仿或者模拟岗位环境,模拟工作环境,让教学条件和环境接近工作场景。院校要尽量营造良好的设施设备条件,包括设备、实训室建设等,尤其是信息化水平、图书资源及网络更是重中之重。同时,还要加强校外实践场地建设,让学生通过校外实践弥补校内实践不足。各个系部要制定详细的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规划,努力打造长效运行机制,明确实践内容和项目,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还要扩展合作领域,实现产学结合;通过这种方式,实现院校与企业的“双赢”发展。

3.加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

事实上,无论是理论教师还是实践教师,对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功效。要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首先就与实践教师具有直接关系,要求学生打造一批专业、权威的教师团队。因高职院校中极大一部分实践教师缺乏相应的实践知识,缺乏企业经验,而且大多数都没有职业资格证。甚至还有一些教师都是从其他专业转行过来。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师队伍建设,要打造出一批有专业知识、职业经验的专业素养实践师资队伍。同事还必须要加大现任教师队伍的再培训力度,鼓励实践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走上一线岗位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在自我培训过程中所拿职业资格证,通过有效培训途径,提高自身的综合指数能力,为加强学生实践教学奠定基础。而且只要实践教师真正提高自身能力,具有实践教学综合素质,才能让实践课题精彩呈现在学生面前,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才能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知识水平。

总而言之,高职汽修专业教育过程中,必须要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了解现代汽车行业发展方向,以就业为导向,通过“理论+实践”的现代教学方法,增大文化及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培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技能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慧丽.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J].中华少年,2013(9).

【2】王丽娜.中职院校汽车专业电气课堂教学[J].商业文化月刊,2016(3).

【3】杨会敏.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工程技术,2015(9).

【4】冯向东.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12(5).

猜你喜欢

就业为导向教学改革
分析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普通话口语教学新思路
浅谈高级技工学校计算机教学课程的设置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探讨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对汽车服务顾问人才的培养方式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