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古族史诗《江格尔》中的套话研究

2018-10-20李海

知识文库 2018年19期
关键词:套话史诗蒙古族

李海

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同《荷马史诗》一样,都是由零散的口头传说等内容发展而来,经过了民间演唱艺人长时间的整理创作。虽然《江格尔》的形成过程无法得到详细的考证,但是它的内容我们却能够详细的获知。《江格尔》中关于其他形象的描述包含着随处可见的模式,表现了对异族形象的特定认识,从语用学的角度看《江格尔》中的套话可以从其他的角度客观的认识其他形象。

蒙古族史诗《江格尔》是一组英雄史诗,同时是少数民族的三大史诗之一,与其他国家的史诗相比也毫不逊色。它首先在伏尔加河流域被发现,贝尔格曼发表的关于《江格尔》的论文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江格尔》中蕴含了蒙古族的历史文化和语言风俗的能够内容,研究《江格尔》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现在初具规模的关于《江格尔》的研究已经比较系统,包括主角江格尔和勇士等英雄的事迹,还有以残暴可汗、凶猛勇士、凶狠岳父还有妖魔鬼怪的形象使整个史诗生动非凡。在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学作品中,往往通过对他者形象的塑造来构建本民族的文化认同,这种异族形象就是与自我民族身份不同的他人,想要客观公正地看待进入本民族形象系统的异族形象,关于蒙古族史诗中对于形象描写产生作用的套话研究必须得到重视。

1 蒙古族史诗《江格尔》中的套话内容

史诗是一种古老的文学样式,同时也是叙事诗,在记录人类文化上具有重要意义。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史诗通过人们的口耳相传等方式融入了大量传说、故事和谣谚等内容,一部民族的史诗就是丰富的文化宝库,《江格尔》用文字的形式将民族的文学记载,史诗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在不断地发展中,从文献和其他形式中也能得到考证。世界范围内探索,史诗并不是屈指可数的文学类型,公元几千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史诗的身影,中世纪的欧洲更是拥有大量的史诗作品。套话最基础的意思是指陈规旧套,是人们在看待一个事物时在认识中已经定义了的观念。《江格尔》这个历史史诗中的套话是作为承载他者形象的内容存在,是对于一个民族和人群集体知识的概述,通过这种固定模式从自我的角度出发描述其他对象。可以说,每一个民族对不同于本民族的其他人群的形象认知都有一整套固定的套话。

《江格尔》中关于形象的描写有不少情节,其他民族的残暴可汗往往是一个大国的君主,有极强的军事力量和很多的勇士为他服务,他征服领地获得了很多的奴隶。虽然史詩中的描述存在夸张的地方,但也反映出现实世界中蒙古族先民对其他民族的看法。他们不仅作为统治者存在,还是对其他民族的侵略者,有着破坏生活、残害百姓的行为。通过对异族混战造成的掠夺揭露,反映出江格尔的伟大和其他民族屠杀的真面目。史诗中出现的异族勇士形象,一部分是向江格尔提出挑战,另一部分是助纣为虐的。从这些勇士的出现中,虽然他们帮助残暴的异族可汗征战,但也是忠心勇敢的代表,不仅有着不好的形象,也是蒙古族勇士高大勇猛的象征。对于勇士的岳父,有的是制造各种困难为难勇士,有的是在回乡途中伤害勇士。但是史诗后半部分出现的岳父也会和勇士进行联合抵御敌人、巩固势力。我们不能简单的概括出来他们是好是坏,只是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借助这样的方式能够看到小汗国的联盟。《江格尔》中,妖魔鬼怪一般有两种,蟒古思往往是敌对方民族的可汗象征,诗中还提到了他的多头,在他的身上映射出萨满教的思想。

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文学创作者的自觉意识和文化意识也不断强烈,民族文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构建本民族认同的想法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史诗的创作,并在史诗中通过他者异族形象的塑造来产生民族认同,在描绘异族形象时《江格尔》中采用了很多套话。也就是人们想要完成自我认识的过程,必须通过其他形象的对照才能够实现,常见的就是贬低或者妖魔化其他形象,来提升本民族形象。

2 蒙古族史诗《江格尔》中的套话形式

民族史诗的传播过程中,口传是史诗发展的重要方式,在词语组合的表演中实现序列组合。创作者和传播者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体化的,观察《江格尔》的诗章,很容易的就会发现这里有许多反复出现的短语和句子,这些不断重复出现的类似的词汇加上句法,使诗章的套话核心成分被分辨出来,这些套话又不同于简单的话语重复,表现的是对形象的自我认知。这样的诗歌语言是由词语和句子组成,从语用学的角度,这些内容充满着古老和生涩的词语,有的甚至反复重叠,很难读懂。不过我们所要探究的是这些语言怎样通过包含套话的元素形成诗歌篇章文本本身的。观察着《江格尔》的诗歌内容,固定的词组是最小的结构元素,不同于其他文本的单个词或者短语,这些词组不仅结构稳定,不能拆分,还具有一定的套词系统。

词语和句子的套话,使我们进行分析的对象,只要看过蒙古族史诗《江格尔》的人,简单地能够看到这里遍布的重复语句,还有一些人将这个拿出来作为蒙古族史诗的特征,这些形形色色的史诗套话在审美上甚至具有美学的价值。比如说勇士在说话时的誓词、形容人物的词语、形容人样貌的话语等。无论是在《江格尔》中,还是其他的史诗传统中,都有着被我们称作套话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现象,一些特殊的修饰话语充分展现了史诗套话的系统化使用特点。

最常见的套话形式是与人物出场紧密相关的词语,这些词组是用来表现人物的某些特征,在史诗的传播中,想要引出表达人物,就会用这样的表述。如:英名盖世的诺谚江格尔/残暴的希拉·蟒古思可汗/阿萨尔·乌兰·洪古尔/铁臂的萨布尔/凶暴的哈尔·萨纳拉/阿拉谭策吉大叔/阿盖·莎卜达拉·格日勒哈敦[夫人]/。

上述这段文字,就是由几个词汇组成,在其他的文本中,不仅是主要表现的人物,就是次要的人物也采取这种引出方式,不会因为只是偶然出现的一次就不加修饰性词语。这些人名也不仅仅作为姓名单元出现,其中还包含着某种与形象相关的内容,将许多事物都进行了具象化。比如说,希拉·蟒古思代表着黄色的恶魔,哈尔·萨纳拉是黑心肠,格日勒哈敦代表着光芒四射的夫人,还有像乌兰·洪古尔是红色的惹人喜爱的人。这些话语用固定的人名表达具象性的基本特征。在《江格尔》史诗中,比较常见的有五个固定模式的姓名。在提起一个人物时,加上修饰性的词语占据了大概一句话的篇幅,这在演唱史诗《江格尔》时是一个比较普遍的模式。可以清晰的看出来,这种成套的人名,出现频率是比较高的,只有在极少数的情况下,这种高频词汇才与动词结合成完整的意思。

洪古尔在出现时,从文本样例上也能鲜明地体现,如:伟大的力量拥有着的/阿萨尔·乌兰·洪古尔。又如:眨眼的刹那之间/就会十三变化的/灵魂不在身体上的/偉大的力量拥有着的/阿萨尔·乌兰·洪古尔。它不是一时兴起的编排,是一种固定的模式存在。还有像萨布尔的描写:人们中的鹰隼/铁臂的萨布尔。除此之外如出现哈尔·萨纳拉时,文中这样进行描写:布林嘎尔的儿子/暴烈的哈尔·萨纳拉。或者是:灰杂色乘骑有的/布林嘎尔的儿子/暴烈的哈尔·萨纳拉。熟悉《江格尔》内容的人们还会发现,诗中提起阿拉谭策吉时,常常带有的内容是:未来的九十九年/预测着就知道/过去的九十九年/追忆着就知道。这四句诗歌是称颂阿拉谭策吉的聪慧的。

3 蒙古族史诗《江格尔》中的套话元素应用

与之前分析相似的句子,还有像形容勇士的时候:横切的时候/变成红石头/竖切的时候/变成白石头的/阿利雅·双胡尔英雄。这些对仗工整的用词,一定有着久远的传统,在《江格尔》中多次使用这种固定模式,被传唱者牢牢地记住并使用。像这种已经定型,被得心应手的随时使用,具有某种通用意思的,可以用来表现某一类型或群体的特性的模式,就是套话。《江格尔》中只要是描写年轻力壮的勇士就会用“强壮威武的勇士/儿郎”这样的定型话语来表述,很少食用其他的方式描绘。

长篇民族史诗在形成到定型的漫长时间里,不仅直接应用中小型史诗的形式内容,还吸收了其他口头文学素材的元素,其中对《江格尔》的人物结构起到重要作用的就是英雄和神话传说。江格尔还有他的名位萨布尔的雄狮勇士是孤儿,年仅三岁的江格尔就跨上骏马征服了蟒古思和舒姆那斯妖精等,当他七岁时,已经成为宝木巴国的可汗被世人称赞。塑造江格尔形象的时候必须提到其他民族的形象和传说,像举山大力士、神箭手、黄铜嘴黄羊腿的妖婆,还有英雄玛纳斯和阿勒普玛纳什等具有神力和庞大身躯等特征的形象,此外,还能看见柯尔克孜以及卡拉卡勒帕克等民族的身影,在描写这些形象时都能看见套话的运用,不过有时会有区别的混乱。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文化与传统,在审美活动中都会展现出来,蒙古族在世代相传中一直有着英雄崇拜的思想,在特定的文化历史氛围中,蒙古族对理想的英雄定义为勇敢、朴实、豁达。美好而伟大的事业、完美的结局是英雄的最终归宿,经过形象的对比,与异族可汗不同的江格尔成为蒙古族心中的理想英雄。我们要承认,这些千锤百炼的固定模式,为诗歌的创作提供了多种美感,以次回合单句组成的模式,在整个史诗中占据着很大的优势,为了达到韵律上的合拍、句子长度要求的适合,常常是套话代替了其他语言。通过前两部分的解析,现在我们对套话的表现形态有了相对清楚的了解,作为特定的表现单元,它由固定的形式和话语组合而成。它由以歌手为代表的传播群体传承下来,多次重复出现在诗歌文本之中。一个词语或者是词组,无论多么广泛的使用也不能称作是固定的模式套话,在特定的传播方式上,包含着许许多多的句子组合方式,这些方案很可能被频繁的使用形成惯例,最终被固定下来成为套话的固定模式。

通过套话的方式创造出众多英雄形象和异族形象,在对比中蒙古族英雄江格尔及他手下的勇士的高大形象得到彰显,其实异族形象的残暴和邪恶背后也有着高大的勇敢形象和美好的地方。在套话的固定模式背后,不仅要看到蒙古族英雄形象如何优秀,还要客观公正地看待他者形象,真正的民族认同对本族形象的探索不是没有原则的,对待他族形象也不是全盘否定的,《江格尔》中构建的形象不是封闭、粗浅的,在对比中我们要饱有公正性,在多民族共存的背景下讨论《江格尔》中套话所带来的多种形象。

4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蒙古族史诗《江格尔》中大量的使用历史悠久的话语套式,这在其他民族的史诗中,也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以韵律的形式歌颂部族的英雄或者描写异族的人物形象,总是采用着具有相似性的手段和话语套式。令人遗憾的是,以往这些广泛存在于《江格尔》中的现象没有得到学者们太多的关注,深入的研究探讨也没有开展。因此,对样例进行取样分析,从套话的使用程度、范围和使用方法进行探究,做出基本的评估十分有必要。

(作者单位:集宁师范学院文学院)

猜你喜欢

套话史诗蒙古族
从《中国史诗》里读懂中国
梵克雅宝再现艺术史诗
史诗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候补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套路
论蒙古族长调的地区性风格
2014年浙江高考问题作文诊断(上)
我的“套话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