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及环境保护策略分析1

2018-10-19章加森

水能经济 2018年6期
关键词:新技术环境保护策略

章加森

【摘要】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环节当中务必要注重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实现施工建设与生态环境发展共赢的良好局面。为了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环保性,必须要注重开发运用新技术,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一系列的环境保护举措,才能够使得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新技术;环境保护;策略

引言

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采用新的技术是适应生态环境发展趋势的一项必然选择,通过进行环境保护的举措,更能够调节施工过程与环境之间所造成的一系列矛盾,从而确保我国生态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从而真正实现生态为先,绿色发展,构建出更加和谐的人类社会,实现我国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

1.1 导流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通常是在一些水利资源比较充足的地方进行选址施工。由于河流会因受到季节、气候、降水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涨水等现象,为了不影响工程项目的正常使用,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河流的流量等情况做具体地分析,并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提前做好施工设计,有效地利用现有的施工环境条件进行导流方案选择。常见的导流方式有明渠导流和隧洞导流,配合围堰对施工现场创造干地施工条件。围堰又分为分段围堰与整体围堰。具体采用何种方式或几种导流方式配合进行导流应根据具体工程实际进行合理选择,并利用季节性施工、临时导流工程与永久性工程相结合等方式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1.2 预应力锚固技术

为了减少混凝土沉降现象,降低裂缝病害情况发生的概率,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通常会采用预应力锚固技术。该技术主要是通过专业手段将钢绞线、钢丝变成受拉结构,使其可以长期处于高应力状态,改善基岩的应力状态。介于预应力锚固技术具有可靠性、经济性、先进性等优点,目前很多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时都会应用该项技术。由于坝型不同的工程,其稳定性、强度等条件也不相同,所以在对预应力锚固进行设计时,要对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认真考察,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影响因素,結合工程的具体施工情况进行设计。

1.3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碳纤维加固是一种混凝土结构修复补强技术,其机理是利用环氧树脂将碳纤维片或织物贴在混凝土结构的表面,与混凝土结构形成一体共同工作,利用碳纤维材料卓越的抗拉强度达到增强构件承载能力及刚度的目的。此项技术已日益在混凝土结构修复加固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主要施工程序分为:施工准备——粘贴部位的混凝土表面处理——修补并找平——刷底胶、浸渍胶、粘贴碳纤维材料——表面防护。在施工过程中要对粘结剂的储存、检验、供应系统的保障等进行管理与检验,并根据技术参数进行粘浸胶的配调。1.4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近年来BIM技术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运用越来越广泛, BIM技术的主要价值主要体现在建立以BIM应用为载体的项目管理信息化,提升项目生产效率、提高建筑质量、缩短工期、降低建造成本。越来越多的水利水电工程也开始采用这一新型技术作为有效的管控手段。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利用BIM技术实现设计、快速算量、精确计划、多算对比、模拟施工、多部门协同、碰撞检查、冲突协调及可追溯性等,并可依托BIM技术建立成本数据库,让快速成本分析成为可能。

1.5 新技术的持续运用能为行业的发展的增添新动力,也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新技术也层出不穷。无人机遥感航拍技术实现了自动拍摄、识别,并将现场数据自动实时传输至电脑终端,解决了危险性大、高边坡、大坝上下游面全景无法拍摄、河道长度过长无法一次性全面了解的难题。利用项目管理系统及智能定位系统实时定位施工现场车辆,掌握项目车辆所属位置、工作状态,便于车辆的管理与调配。采用施工管理类APP软件,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通过APP软件上传至云端,提高工作效率及现场管控力度及管控水平。

2、水利水电施工中的环境保护

2.1 施工环境保护的策略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我国一直以来进行努力的方向。要想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合理安排施工工作,同时也必须要在实际的施工中采用相对合理的保护措施,尽可能避免施工对于周边环境造成负面的影响。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详细编制施工的方案,对于临时建筑的搭建,要保证其能够便于拆卸。对于施工过程中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要采取合理的措施保护生态环境,要尽可能的减少施工污染及破坏绿化出现的次数。此外,技术人员还应尽可能的采取合理的防护模式,以减少、施工开挖、运输、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所产生的粉尘,对于空气污染的情况也要进行细致的考虑,采用土工膜覆盖、洒水等方式降低扬尘。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工作也必须要做好,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渣要按照标准进行处理,对于施工过程所产生的污水,要按照规定的标准,统一进行处理,对于污水的排放量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可以通过使用沉淀过滤的手段,对于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未经处理的污水一定不能排放。废渣的排放顺序要进行合理的规划,以有效防止材料在实际的运输过程中对道路所造成的污染。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所产生的噪声容易造成噪声污染,故而就要在源头上避免噪声的产生。为此,合理地进行施工现场的设置,隔离高噪音区,合理安排施工时段,避免夜间施工等是有效的控制手段。

对于因建造临时工程、永久性工程及料场开挖等原因造成的绿化破坏在项目初期阶段就应对绿化方案进行研究与设计,从技术手段上减少对周边林地、绿化等生态系统的破坏,并在施工过程中与其他工程同时进行修复,项目主体完工后对料场等裸露部位进行复绿。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采用生态砌块等可种植绿化植物的施工技术,以最大程度的将工程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达到生态建设与绿色发展的和谐相处。

结语

综上,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中,要合理控制施工中所产生的污染问题,采用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保证水利水电施工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杨路路. 浅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36):89-90.

[2]甘绍忠,杨建新,蒋武生. 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索[J]. 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4):00128 -00128.

猜你喜欢

新技术环境保护策略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