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水利信息化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应用

2018-10-19张正李莉

水能经济 2018年6期
关键词:重要性应用

张正 李莉

【摘要】本文针对水利信息化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应用,结合理论实践,在简要阐述在防汛抗旱工作中应有水利信息化重要性的基础上, 分析来目前我国防汛抗旱信息化应用现状,并提出水利信息化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应用。得出在防汛抗旱工作中应用水利信息化相关技术, 是提高水防汛抗旱减灾能力和工作效率关键的结论,希望对相关单位有一定帮助。

【關键词】水利信息化;防汛抗旱工作;重要性;应用

引言:

防汛抗旱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基础工程,进行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持续稳定的发展,水利信息化日趋完善,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我国对此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因此,本文基于理论实践,对水利信息化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应用做了如下分析。

1、水利信息化在防汛抗旱工作中应用的重要性

1.1有利于提高防洪抗旱的预警能力

自然灾害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有严重影响,如果缺乏一个及时有效的预警机制,势必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某地区在2017年7月~9月发生了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受灾人群高6.42万人,造成12人死亡,失踪3人,当地政府紧急转移安置人口1200多人,农作物受灾面积0.94万公顷,导致农作物绝收645.14公顷,900多间房子发生不同程度损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24亿元,如果把水利信息化技术融入到防洪抗旱,可大幅度提升低于洪水的能力,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2提升人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就目前防汛抗旱工作而言,水利部门相关人员需要积极转变工作思路,通过应用各项信息技术来提升防汛抗旱的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信息化技术支持下,可大幅度提升防汛抗旱信息化管理和工作的范围,从而提升防汛抗旱减灾的能力:第二,通过各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度提升各项洪涝灾害信息的获取能力,提高自然灾害应对能力,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2、目前我国防汛抗旱信息化应用现状分析

2.1信息化覆盖范围有限

根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7年年底,我国约70%以上的水利部门都已经形成了初步网路覆盖,但水利部门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对网络的速度和稳定性有很高的要求,在汛期可以当地河流的实时流量和能够容纳的最大水流量进行全方位监测。但就目前应用现状而言,信息化的覆盖面积还比较小,在防汛抗旱工作中,工作人员难以进行有效科学的评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相关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加大了人们对洪水灾害的危险性,需要进一步扩大信息化覆盖范围,才能有效满足目前防汛抗旱工作相关需求。

2.2缺乏专业数据库信息的建设和应用

洪涝灾有具有不确定性,而且发生的频率也比较高。传统防汛抗旱工作缺乏统计和总结,并没有把之前发生过程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统计统计分析,也没有建立的信息数据库,导致水利工程在应对自然灾害时,没有发挥积极的作用。在面对灾情险情经常发生不知所措和盲目制定应对方案的问题,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和目的,而且还会大幅度浪费资源。同时在数据库中水利资源各项信息更新不及时、抢险救灾知识不完善等,很大程度限制了防汛抗旱工作水平的提升。

3、水利信息化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3.1综合信息采集传输系统的应用

防汛抗旱工作具有很强大的专业性和系统性,传统单一的信息采集系统体系,很难满足实际需求,需要在目前现有的信息采集系统的基础上,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综合信息采集传输系统,在监测强降雨等自然灾害天气时,应用探索气象雷达,并结合山洪灾害防治开展相关工作,可大幅度提升降雨监测的密度和精度,以满足洪水预报精度的需求。同时还要推动远程视频监控技术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具体应用,以便为相关工作方案的制定和决策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持。同时还要强化航天遥感技术在当地旱情监测中的具体应用,从而为防汛抗旱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3.2建立多目标的联合调动系统

在信息化和大数据的背景下,对防汛抗旱工作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多目标的联合调动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可建立起防洪、发电、供水、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协调发展的管理系统,从而有效发挥水库的综合效益,避免在防汛抗旱工作中发生上下游水库蓄水泄洪的矛盾,以保证流域防洪安全、供水工程,为当地社会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还要充分结合区域水文气象,综合分析目前防水、发电、供水等方面的实际需求,逐步构建以水库为核心的干支流水库群多目标联合调度模式和模型,才能促使防汛抗旱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3.3构建完善的抗旱知识管理体系

在信息化大环境的背景下,信息资源的完善性对防汛抗旱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在现有信息资源的基础上,不但完善防洪工程、防汛抗旱物资准备工作,建立防汛抗旱数据库,为后期相关方案和方法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加大推进防洪工程图、风险图、基础地理图的建设,及时总结相关经验,不断完善丰富防汛抗旱信息资源。大量实例表明,防汛抗旱工具就有很强的经验性,充分满足防汛抗旱工作的具体要求,就必须构建起一套科学完善的防汛抗旱知识管理体系,通过对这些资源和数据的共享,就可以大幅度提升防汛抗旱工作效率,反应能力和工作效率,实现防汛抗旱工作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理论实践,深入分析了水利信息化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分析实例表明,信息化技术愈发完善,将其应用在防汛抗旱工作中,能够更好的服务于防汛抗旱工作中。

参考文献:

[1]梁继烈. 水利信息化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 建材与装饰, 2016(29).

[2]赵志文, 陈鹏. 水利信息化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 智能城市, 2017(4):191-191.

[3]陈光磊, 姚朋. 水利信息化在防洪抗旱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 工程技术:全文版, 2016(5):00199-00199.

猜你喜欢

重要性应用
医院工会工作的重要性与提升职工满意度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无敌上上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