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技术创新的广义虚拟经济效率研究

2018-10-19苗建军

广义虚拟经济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效率评价技术创新

苗建军

摘要:由于中国经济呈现广义虚拟的特性,评价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有必要引入广义虚拟经济分析。基于此,本文建立了含有劳动力内部配置结构的科布一道格拉斯随机前沿模型,对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不同于传统经济的实证分析。引入广义虚拟经济因素后,分析发现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劳动力边际产出弹性高出未考虑前;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产生正向影响,市场结构对工业技术创新效率产生负向影响。因此,企业技术创新应考虑已经发生的广义虚拟经济变革,满足研发人员广义虚拟需求,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企业间合作创新,获得规模经济效应。

关键词:广义虚拟经济;技术创新;效率评价

中图分类号:F0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448(2018)01-0053-06

一、引言

林左呜将广义虚拟经济定义为:同时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并且通常是以心理需求为主导),或者只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一类新型经济。国外学者也研究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的经济活动。Beck研究虚拟经济中的金融部门,将银行部门活动划分为两类。研究发现金融部门的发展存在超过传统的心理活动职能,因此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Okunev、Wilson和Zurbruegg在利用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和房地产研究资产的关联性时,发现股票市场对房地产市场存在单向的心理影响。广义虚拟经济理论对社会经济活动给予了深刻而全面的分析,采用全新视角诠释了称物本经济学未能说明的某些新的经济现象,同时也适合解释中国的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新变化。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投入产出过程,研发人员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水平。研发人员行为包括了创新价值的行为表现,符合广义虚拟经济的人力资本表现。基于广义虚拟经济,分析研发人员生产率的变化规律,有利于企业积累广义虚拟经济的创新资本,针对性地考虑心理需求优化组织结构,提升企业组织管理效率和技术创新效率。

既然熊彼特所谓的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那么对产生技术创新的基础、技术轨道与创新范式、技术创新集聚、创新的扩散以及创新的周期波动的研究,以及对技术创新效率的研究,就有必要考虑人的心理需求。关于技术创新效率研究的文献大致可以劃分为溢出效应、绿色发展和效率影响因素三层面:①根据新地理经济学、内生增长理论考虑知识溢出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王崇峰发现创新要素投入在知识溢出的调节下,会进一步提高创新产出水平,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其调节水平与区域创新系统成熟度及地区教育水平有关。赵增耀、章小波、沈能将空间溢出和价值链溢出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检验创新效率的多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创新价值链不同环节之间存在显著主从关联,知识创新效率和产品效率互相牵制成为制约中国创新的因素。②考虑绿色发展需求和突破资源环境瓶颈研究技术创新效率,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钱丽、肖仁桥、陈忠卫发现中国企业两阶段绿色创新效率偏低,都出现下降趋势,并且各省份、区域效率差异明显。曹霞、于娟发现环境规制强度与创新效率呈“U”形关系,说明环境规制初期,由于成本和心理预期的增加,会对创新效率产生负向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促进了创新效率的提升。③从效率影响因素展开研究主要是分析不同因素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从而为改善技术创新效率提供建议。肖丁丁、朱桂龙发现企业家精神和心理对合作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戴魁早、刘友金发现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既优化了高技术产业的资源配置,又促进了技术进步,进而提高了创新效率,而市场势力与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存在倒“U”形关系。

以往的文献研究为技术创新效率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不同类型企业研发人员物质需求和满足人的心理需求不同,使劳动生产率产生差异,进而影响生产要素边际产出弹性,满足人的心理需求改变了区域工业企业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本文分析劳动力心理投入状况及其配置结构变动,给出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演变的一种新解释。

本文后续部分结构如下:第二部分构建包含劳动力精神配置结构的创新效率演变测算模型;第三部分设定变量和介绍数据来源;第四部分进行模型估计和研究结果经验分析;最后给出结论以及政策建议。

二、技术创新效率测算模型

在科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下,区域工业企业创新产出与研发要素投入的关系如

Y=AKαLβ (1)

其中Y代表创新产出,K代表资本投入,L代表劳动力投入,α代表资本边际产出弹性,β代表劳动力边际产出弹性。

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背景下,不同类型的工业企业由于在生产技术、企业管理、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对研发人员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产生不同影响,导致生产效率不同。借鉴栾大鹏和欧阳日辉的方法,建立工业企业含有劳动力精神配置结构的科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Y=AKαLβ1l12l2 (2)

其中K表示资本,L表示劳动力。α表示工业企业创新过程中资本总的边际产出弹性,β1l12l2表示工业企业创新过程中劳动力总的边际产出弹性。l1、l2分别表示内资和外商投资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例,β1、β2分别代表内资和外商投资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例的变动对劳动力边际产出弹性的影响。需要说明的是,模型中之所以只引入内资工业企业和外商投资工业企业两个研究对象是基于两方面原因: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和技术创新产出占总投入和总产出的比例比较小;如果引入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在估计过程中会出现多重共线性问题。

测算技术效率的方法主要可以分为参数法和非参数法。参数法SFA通过估计生产函数设定前沿面,可以对生产过程进行清晰的描述,在考虑随机因素对潜在产出影响的前提下测算包含满足心理需求的技术效率,并给出统计检验。Kumbhakar和Lovell(2000)设定的随机前沿模型一般形式表示如下

yit=f(xit,θ)exp(vit-uit) (3)

其中i表示不同省份,t表示时期,yit表示创新产出,xit表示生产要素投入向量,θ为待估参数向量。f(xit,θ)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中的确定性前沿产出。exp(vit-uit)表示随机扰动项:vit表示统计噪声,包括测量误差和其他随机因素,服从i.i.d.N(0,σ2v);uit表示非负的技术无效率项,服从截尾正太分布N+(u,σ2u)。vit和uit相互独立。

技术效率中,面向创新产出的测度方法是计算产出与相应随机前沿面产出的比值

其中当uit=0时,TEit=1表示技术有效;当uit > 0时,TEit < 1表示技术无效。

根据模型(2)、(3)建立包含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科布一道格拉斯随机前沿面模型

其中如果λ=0,则不存在技术无效率效应,并且所有与前沿面的偏差都是由噪声造成的。此时不需要使用SFA技术,直接运用OLS方法即可。

为了解释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引入Battese和Coelli(1995)的技术非效率函数

其中Zit表示影响技术效率的因素向量,δ0表示常数项,δ表示影响技术效率因素的系数向量。若系数为负,说明其对考虑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技术效率有正的影响,反之,则有负的影响。wit表示随机误差项。

三、變量与数据说明

本文根据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考虑,选择来源于2007年至2014年各年的《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只选取全国25个省份的工业企业进行研究是因为西藏、新疆、青海、宁夏、甘肃和海南的数据缺失太多,故将其合去。在25个省份工业企业数据收集过程中,部分省份的个别年份数据缺失,采取考虑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后用插值法将相邻两年数据的平均值代替。

本文选取R&D;经费支出和R&D;人员全时当量分别表示工业企业研发创新活动中的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特别是与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相关的数据。《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年鉴》提供的R&D;经费支出反映的是当年的研发资金投入,是一项流量指标。但是当年的R&D;经费支出对以后的研发创新也会产生影响,因此用R&D;存量衡量资本对创新的影响准确而科学。采取永续盘存法(PIM)计算R&D;存量,表达式如下:

Kit=(1-η)Ki(t-1)+Iit (7)

其中K、Ki(t-1)分别表示第i个省份第f和t-1年的工业企业资本存量。η为资本折旧率,根据白俊红等的估计,本文η=15%。Iit表示第i个省份第t年工业企业R&D;经费实际支出,用R&D;支出价格指数对名义R&D;经费支出平减至基期2006年。基期2006年的R&D;存量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Ki2006为2006年各省工业企业资本存量,Ii2006为2006年各省份工业企业R&D;经费实际支出,gi为2006年至2013年各省份工业企业R&D;经费实际支出的平均增长率。

采用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衡量区域工业企业创新产出的指标。计算时,各期新产品销售收入以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平减至基期2006年。考察包含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市场结构Mar,技术引进Imp,消化吸收Dig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这三个变量在计算时均做取对数处理。通常使用市场集中度表示市场结构,但由于缺乏市场集中度的相关数据,作为次优选择,选取各省份工业企业数量表示;用技术引进费用表示技术引进变量;用消化吸收费用表示消化吸收变量。

四、模型估计与实证分析

运用Frontier4.1估计科布一道格拉斯随机前沿面模型(见表1)。

从估计结果可知,λ=0 743并且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1%的统计检验。这意味着大部分复合误差中的偏差是由无效率部分造成的,因此采用SFA技术是合理的。

具体分析包含劳动力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内部配置结构的科布一道格拉斯随机前沿面模型。资本边际产出弹性显著为正,说明考虑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工业企业资本使用效率比较高,对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产生正向影响。在劳动力内部配置结构中,内资和外商投资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劳动力投入占总劳动力比例的提高都会正向地影响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弹性。从系数比较来看,由于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考虑,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创新劳动力投入占总劳动力比例的提高能更加有效地提升劳动力边际产出弹性。这反映了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比内资工业企业更加注重提高劳动力的使用效率满足人的心理需求。从系数数值的大小来看,内资工业企业提升劳动力边际产出弹性仍然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大量文献也表明不同类型的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显著差异,而劳动力效率不同是重要影响因素。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外商投资工业企业相比内资工业企业有更浓厚的企业创新文化氛围和高效的管理模式,同时满足研发人员基本的物质需求和满足研发人员的心理需求,提高其创新能力,从而使得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劳动力边际产出弹性比较高。

从非效率函数的参数估计结果来看,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产生了正向影响,而市场结构对工业技术创新效率产生了负向影响。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是后进国家工业企业实行技术追赶的重要方式。中国工业企业通过技术引进掌握了先进国家工业技术创新的生产技术,缩短了技术开发的进程,同时消化吸收与技术引进发挥协同效应,促进了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市场结构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可能是因为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科研投入。如果工业企业数量过多,会导致激烈竞争。虽然工业企业有技术创新的动力,却可能因为企业规模小没有实现技术创新的实力,导致工业企业之间围绕价格进行竞争。要提高区域工业企业总体技术创新效率,应该注重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从表2可知,中国工业企业平均技术创新效率从2006年的0.419上升到2013年的0.488,总体上保持稳步上升的演变趋势。但是另一方面,即使是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平均技术创新效率也只有0.488,仍然有51.2%的提升空间,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从各省份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值分析可知,北京、上海、浙江等10个省份工业企业平均技术创新效率比较高。这说明这些省份工业企业研发人员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得到较好的满足,生产率比较高。应该在保持高效利用人力资源的基础上,加大资本等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与此同时,贵州、云南、陕西等15个省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均值不足0.5,技术创新效率比较低。这说明这些省份应该注重优化工业企业研发人员配置结构,通过提高研发人员生产率充分利用技术创新资源,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效率。

五、结语

本文基于广义虚拟经济理论,通过含有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劳动力内部配置结构的科布一道格拉斯随机前沿模型分析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由于外商投资工业企业较好地满足研发人员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提高了研发人员的创新能力,劳动力边际产出弹性比较高;第二,与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产生了正向影响,市场结构对工业技术创新效率产生了负向影响;第三,中国不同区域之间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差距比较大。后进区域应该优化工业企业研发人员配置结构,随后再考虑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再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效率。

基于上文结论,要提高区域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和实现区域创新平衡發展,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第一,研发人员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关键因素。企业应该结合广义虚拟经济思想,除了合适的物质激励,更应该考虑经济新常态下研发人员的需求特征,满足其个人成长和心理需求,有利于提高劳动力生产率。企业要建立科学全面的满足研发人员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激励,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来合理制定薪酬标准,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需求激励;在研发人员成长的不同阶段,结合其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合适的培训;倡导共享知识、互相学习、共同合作,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环境。第二,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往往需要大量的科研投入,而现阶段工业企业存在规模偏小,难以实现成本较高的技术创新。应该鼓励各省份工业企业做大做强或者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创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获取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规模经济效应。

猜你喜欢

效率评价技术创新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实证分析
“精准扶贫”背景下全社会扶贫开发投入管理体系研究
基于DEA方法的重庆市物流产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农业保险效率的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两型社会”视角下区域绿色创新能力评价及对策
技术创新路径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浅方式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
黑龙江省农垦发展循环农业效率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