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区域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协调机制

2018-10-19夏金鑫

西部论丛 2018年11期
关键词:协调机制农村经济发展西部地区

夏金鑫

摘 要: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自从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改革开放阶段以后,整体的综合国力得到了尤为明显的提升,尤其是在经济水平的建设方面。但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迅速,西部内陆地区,尤其是西部农村区域的经济条件较为落后,为促进其发展,就需要充分研究西部区域农村金融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关键词:西部地区 农村金融 农村经济发展 协调机制

1.前言

通过对我国西部地区近几十年来的经济发展数据进行OLS回归分析、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能够清楚地发现我国西部地区的农村金融和经济发展趋势之间是并不协调的。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和稳定性,必须要注重将西部地区的经济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策略进行弹性的调控,互相取长补短才能够提升经济性。

2.西部区域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的消极影响

我国整个农村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强的不稳定性和不平衡性,虽然在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呈现出了较强的经济发展势头,因为该区域资源丰富,无论是在海洋还是丘陵地区中都具有丰富的资源,也很容易被开发利用,而且交通情况的发达也有效促进了沿海地区的经济性提升。但是在相对来说较为贫困的系部农村区域来说,由于资源的匮乏和交通的不便利性,很难形成有效的资本积累,而且在投资的过程中还出现了大量资金流失的状况,造成西部区域农村经济的发展较为落后。根据对2010年全国与各个地区城乡居民的家庭人均收入,能够清晰地发现在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分别为4472元、3259元、2598元。这些数据有效地说明了我国西部区域农村经济最为落后,也使得我国的农村的经济收入被明显降低。而且,在西部农村区域的乡镇企业发展也较为滞后,仅仅只依靠纯铜的农业发展,使得第一产业的比重较高,很容易导致农业与农村经济的货币化程度被严重地影响。但是就大量的实际经验而言,低水平的农业与农村经济之约使得农村资金循环的货币总量被有效减少,最终导致了农村金融的业务空间受到了严重的制约,造成了我国西部区域的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情况出现了失衡,而且也为以后的发展埋下了大量的经济隐患。

3.造成西部区域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原因

3.1从农村经济的方面来说

从农村经济的角度来看,我国西部地区整体的地域面积较大,但是人口稀少,地域条件较为恶劣,气候环境等不太适宜农作物生长,而且还具有大面积的荒地,对于提升经济水平来说较为困难。就现阶段的西部区域农村经济来说,整体的农村劳动生产力比较低,虽然存在有一批乡镇企业,但由于经济性和科学技术水平不高,其发达力度不足。主要的经济来源产业是依赖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并没有现代化或者工业化的相关收入,这样单一的农业产品效益使得我国西部地区的农产品附加值变低,最终造成了农业生产的风险大、周期长,而且最后所获取的经济效益还是有限的。另外,从资本主义的角度来说,农业经济的资本性决定了它的逐利性,为了使得农民能够通过农业化生产获取经交易,就必须要采取现代化的科技力量进行改革创新,有效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消耗。此外,西部地区的农村经济基础很薄弱,这就使得落后的农村经济与实际的需求不能匹配起来。因此,重视将现阶段的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集合较大的力量来培育农业产业化的乡镇龙头企业,将促进西部地区农村经济效益获取的最大化,使得农村金融与经济发展的步伐能够保持一致的协

调性。

3.2从农村金融的方面来说

首先,就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村金融制度来说,主要是以政府主导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对于实际情况的了解和农村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没有加强重视力度,使得上级的政策在传递和落实上出现了相关的纰漏。其次是对于农村非正规的金融发展方面而言,虽然能够帮助农民获取一些经济效益,但是想要大力地推广还是会受到一定的束缚。很多正规的金融企业觉得农村经济发展的效益较小,不值得进行大力的投资,而且有很多的金融机构“嫌贫爱富”,也导致实际的工作服务效率较为地下,不能够充分考虑到农村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而非正规的金融体系保障性不强,很有可能就会损害农民的利益,造成较为恶劣的效果。

4.促进西部区域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协调性形成的措施

想要促进西部区域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协调机制建立,第一点就要根据西部农村现状的发展水平和面临的问题来构建出一套具有科学性、经济性、高效性的农村金融制度,在实际制定和落实的时候必须要秉承着“高效公平”的原则来给予不同的经济主体不同的责任和义务,有效引导其走向正确、平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导地位。第二点要对相关的财税政策进行完善,对于所制定的税收制度以满足实际农村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为目标,以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为理念,形成完善的财政税收制度。第三点则是要加大国家、政府和社会对于西部农村的投资力度,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以后还要对资金的落实进行核实,这样能够有效加大工业、城市对于农村发展的反哺力度,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科学化的手段有效地促进了城乡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和进步。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和稳定性,就必须要通过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去进行西部区域农村经济的调控,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必须要秉承着“公平高效”的目標来给予不同层次的经济主体不同的引导趋势,并注重解决农村金融机构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对西部农村的经济投资,有效促进城乡一体化的经济进步。

参考文献:

[1] 房启明.农村正规金融供给非均衡性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2] 赵洪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吉林大学,2016.

[3] 曹建珍.我国区域农村金融效率及其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11.

[4] 黎翠梅.我国农村资金供给的区域差异及其对农村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协调机制农村经济发展西部地区
加强农业信息服务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
西部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资源配置的思考
以法治提高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实效
影响西部地区承接转移产业的原因分析
“互联网+”模式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
“互联网+”模式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
行政调解研究——以交通纠纷为例
论我国司法独立与舆论监督协调机制的完善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农村经济发展适应性研究
社会工作视角下贵州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养老模式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