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疆民族地区城市社区满意度评价研究 ——基于乌鲁木齐市600位居民的调查分析

2018-10-19芳,董晔,b

城市学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乌鲁木齐市显著性居民

王 芳,董 晔, b



边疆民族地区城市社区满意度评价研究 ——基于乌鲁木齐市600位居民的调查分析

王 芳a,董 晔a, b

(新疆师范大学 a.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b. 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乌鲁木齐 830054)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居民是社区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社区满意度日益成为衡量民生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基于乌鲁木齐市600位居民社区满意度的实地调研,我们对社区类型、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月收入、居住时间、周边噪音满意度、污水排水满意度等24个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社区类型、年龄、学历、月收入、居住时间、绿化质量满意度、居民交往与关心程度、社区归属感等11个自变量对社区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其中社区归属感对社区满意度的影响程度最大。因此,政府应重视居民的个体特征及需求,提高不同群体居民的社区满意度;加大对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以满足居民活动需求;改善社区周边生态环境,提高社区居民满意度;加强社区人文环境建设,增强居民社区归属感;提高社区与物业的共同服务管理,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推动乌鲁木齐市城镇化健康、有序、和谐发展。

社区满意度;边疆城市;影响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

由于受国家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历史等影响,边疆民族地区城市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比较落后,与内地城市产生很大差距,为了边疆民族地区城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应该缩小这种差距,改变这种局面。社区作为城市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居民是城市建设和发展最关键的群体,是社区健康发展的决定因素,城市居民社区满意度是评价社区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标准之一。[1]十九大报告提出,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本文以乌鲁木齐市始终坚持民生优先、群众第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来研究社区满意度,改善社区居民居住和生活状况,提高居民社区满意度,促进城市社区健康和谐发展。

国内学术界通过实地调查自下而上研究微观层面的城市社区,社区满意度研究也已深入到微观尺度,对社区满意度指标体系的构建、[2-4]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全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学者们采用回归模型、[5-7]层次分析法、[8-9]模糊综合评价法、[10-12]因子分析法[13-14]等方法研究社区满意度影响因素,包括社区类型、[2-15]年龄、[8-17]性别、月收入、[5-19]学历、[3-19]居住时间、[6-16]绿化的质量、[20]公共服务设施、[21]社区归属感[22]等。

本文根据学者们的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问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水磨沟区、新市区、天山区和头屯河区五个区居民进行社区满意度调查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社区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最后根据乌鲁木齐市社区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数据来源

本次调研数据源于2017年6-10月的问卷调查,选定社区后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600份,回收率100%,问卷内容包含5大方面42个具体问题,从社区居民年龄、学历、月收入、社区周围噪音满意度、邻居交往与关心程度等方面进行实地调研。样本基本情况:600个有效样本中,男女比例分别为49%和51%;民族主要是汉族,比例为50%,少数民族中回族、维吾尔族比例较高,占比为41%;年龄方面,20-40岁所占比最高,为62%;从月收入状况看,1 000-5 000元居多,占比为67%,5 000-9 000元的次之,占18%;文化程度以高中及以下居多,占比为50%,大专占28%,本科以上占比25%;职业主要是自由职业者和企业单位人员,比例分别为27%和26%;户口所在地以乌鲁木齐市为主,占比为75%;在社区居住时间以4-9年居多,占64%(见表1)。

表1 乌鲁木齐市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N=600)

项目类型比例/%项目类型比例/% 性别男49学历高中及以下50 女51 大专28 民族汉族50 本科18 回族23 硕士以上7 维吾尔族18 其他2 哈萨克族7职业公务员1 蒙古族2 事业单位人员11 年龄20岁以下4 房产从事人员5 20-30岁26 企业单位人员26 30-40岁36 自由职业者27 40-50岁13 学生4 50-60岁14 其他26 60-70岁6户口所在地乌鲁木齐市75 70岁以上1 除乌市外疆内15 月收入(元)1 000以下13 疆外10 1 000-3 00032居住时间1年及以下6 3 000-5 00035 2-3年10 5 000-7 00015 4-5年20 7 000-9 0003 6-7年22 9 000-11 0000.3 8-9年22 11 000-15 0001 10-15年9 15 000-20 0000 15-20年4  2万以上0.7 20年以上7

二、模型建立

(一)模型选择

当因变量是一个分类变量而不是连续变量时,线性回归不再适用,所以要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来研究。本文对社区满意度进行了简化,将社区满意度选项中的“非常满意”“比较满意”重新编码为“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重新编码为“不满意”,以“对社区是否满意”为因变量,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两类,自变量为社区属性、个人属性、社区环境满意度等六个方面,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回归模型可表示为:

(二)变量设置

根据学者们(冀保程,雷军等)对满意度评价指标的研究及乌鲁木齐市的实际情况,将评价指标分为六方面:社区属性包括社区类型,表明社区类型是影响社区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个人属性包括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学历、月收入等,表示乌鲁木齐市社区居民的个人背景;社区环境满意度包括周边噪音、垃圾、污水处理、绿化质量等满意度,表示社区周边环境状况;社区服务满意度包括公共服务设施(教育设施、医疗设施、文体娱乐设施)的满意度、教育培训活动开展情况、社区工作者服务满意度、入户走访满意度等,表示社区服务方面状况;社区安全满意度包括社区安全、治安情况、安检等满意度;社区文化满意度包括文化交流活动参与意愿、邻居交往与关心程度、协助社区工作意愿、社区归属感等,表示居民社区文化交流方面态度(见表2)。这六大方面作为自变量,居民对社区是否满意作为因变量:满意为“1”,不满意为“0”。

表2  变量赋值与描述

表2(续)

变量变量赋值 社区服务满意度公共服务设施满意度(X14)1-5=无法满足,不太满足,一般满足,较满足,很满足 教育设施满意度(X14-1)1-5=无法满足,不太满足,一般满足,较满足,很满足 医疗设施满意度(X14-2)1-5=无法满足,不太满足,一般满足,较满足,很满足 文体娱乐设施满意度(X14-3)1-5=无法满足,不太满足,一般满足,较满足,很满足 教育培训活动开展情况(X15)1-4=经常开展,偶尔开展,从来不开展,不清楚 社区工作者服务满意度(X16)1-5=非常差,比较差,一般,比较好,非常好 入户走访满意度(X17)1-5=很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很满意 社区安全满意度小区安全满意度(X18)1-3=不太安全,比较安全,非常安全 治安情况满意度(X19)1-5=很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非常满意 安检满意度(X20)1-5=很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非常满意 社区文化满意度文化交流活动参与意愿(X21)1-5=很不愿意,不太愿意,一般,比较愿意,非常愿意 居民交往与关心程度(X22)1-5=非常关心,较关心,一般,偶尔关心,从不关心 协助社区工作意愿(X23)1-3=非常愿意,特别需要时愿意,不愿意 社区归属感(X24)1-0=依恋社区,不依恋社区

表3 Logistic回归模型的拟合程度检验及参数

 内容数值 Hosmer-Lemeshow检验卡方7.25 df8 sig0.51 模型检验结果-2Loglikelihood176.2 Cox&SnellR20.549 NagelkerkeR20.733

三、Logistic回归过程及结果分析

(一)回归过程

利用SPSS17.0软件对600个调查样本数据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处理,在处理数据过程中,将“居民对社区是否满意”(Y)作为因变量,将社区类型(X1)、性别(X2)、年龄(X3)、民族(X4)、职业(X5)、学历(X6)、月收入(X7)等24个变量和教育设施满意度(X14-1)等3个子变量作为自变量,为避免自变量之间发生多重共线性,本文采用剔除变量和逐步回归的方法对自变量进行一定的筛除,并用两个步骤完成对自变量的处理。第一步着重分析24个自变量对社区满意度的影响,第二步进一步分析公共服务设施满意度子变量对社区满意度的影响,子变量包括教育设施满意度(X14-1)、医疗设施满意度(X14-2)、商业服务设施满意度(X14-3),最后得到最终的回归模型(见表4)。

(二)回归结果与分析

在SPSS的输出结果中还包含了模型汇总和拟合检验(见表3),Hosmer-Lemeshow检验整个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从表3的Hosmer-Lemeshow检验中可以得出,最大似然平方的对数值为176.200,表明回归模型的适配度较好。卡方值为7.250,通过检验,sig.值为0.510大于0.05,说明模型的总体显著。Cox&SnellR2、NagelkerkeR2这两个伪决定系数分别为0.549、0.733,由此可知该模型的准确性较高。综上所述,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总体拟合程度是比较好的。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的统计结果(见表4),可将回归模型表示为:

Y=-4.150-0.680X1-0.458X3+0.591X6+0.502X7+0.271X9+0.866X11+0.342X13+0.449X14-0.952X22+1.955X24

总体来看,对社区满意的居民占53%,不满意的居民占47%,从表4中模型回归结果做出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1. 社区类型方面

社区类型(X1)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且变量系数为-0.680,说明社区类型对社区满意度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结论与雷军、李莹的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相似性。[2-15]在调查访谈中,商品、经济适用房型社区的居民对社区各方面都挺满意,廉租、公租房型社区大多数居民是低收入、身体状况不佳的人群,在政府的帮助下居住此类社区或小区,所以此类社区居民满意度低于商品、经济适用房型社区和单位大院型社区,却高于拆迁安置、回置房型社区和自建房社区。

2. 个人属性方面

年龄(X3)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该变量对社区满意度呈显著性负向影响,年龄越大的居民满意度越低,此结论与党云晓、段雪辉的研究结论一致,[8-16]与李雪铭研究结论不一致。[17]在调查中,老年人对社区各方面抱怨甚多,满意度低。年轻人工作忙,对社区各方面接触少,抱怨的也少,满意度相对较高。

学历(X6)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且变量系数为0.591,说明该变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社区满意度,结果与冀保程、夏永久、张纯威的研究结果一致,[3-12]与袁浩的研究结果不一致。[19]反映出社区居民的学历越高,社区满意度也高。

月收入(X7)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且正向影响社区满意度,表明居民个人月收入越高,对社区满意度也越高。该结论与陈耀辉、丛艳国的研究结果一致,[5-18]与段雪辉、袁浩的研究结果不一致,[16-19]月收入高的居民更有能力选择条件优越的社区,因此对社区各方面的满意度也高。

居住时间(X9)的sig.值为0.011,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模型结果表明,该变量具有正向影响社区满意度,随着居住时间的延长,对社区的满意度可能会增加。此结论与夏永久的研究结论一致,[6]与段雪辉的研究结论不一致。[16]居住时间越长,对社区产生了感情,因此对社区的整体评价也会越高。

3. 社区环境满意度方面

垃圾处理满意度(X11)的sig.值为0.010,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且变量系数为0.866,作用方向为正,即当垃圾处理满意度较高时,社区满意度相对较高。社区居民对垃圾处理不满意的原因可能是有的社区辖区内街道、小巷等地方垃圾处理不及时,影响居民健康和社区整体形象。

绿化质量满意度(X13)的sig.值为0.064,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绿化质量满意度呈正向影响,即当绿化质量满意度越高时,社区满意度相对越高。这与耿金花的研究结论相一致。[20]社区居民对绿化质量不满意的原因可能是有的社区准备拆迁或正在拆迁中,破坏了绿地,有的绿地改为停车场,加上不修剪,不及时浇水,导致绿化质量不高。

4. 社区服务满意度方面

公共服务设施满意度(X14)的sig.值为0.021,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作用方向为正,结论与冯健的研究结论一致。[21]医疗设施满意度(X14-2)、文体娱乐设施满意度(X14-3)这两个子变量也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随着公共服务设施满意度增加,社区满意度也会相应越高。在调查中发现,社区居民反映社区设施少且老化,活动场所面积小,尤其是小孩和老年人的活动设施极少等等。

教育培训活动开展情况(X15)的sig.值为0.068,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且变量系数为-0.416,说明该变量对社区满意度存在负向影响,表明随着教育培训活动开展的次数的降低,社区满意度也会相对降低,原因可能跟社区的宣传方式有关。

5. 社区文化满意度方面

居民交往与关心程度(X22)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作用方向为负,说明该变量对社区满意度存在负向影响,居民交往与关心程度越低,社区满意度也相对越低,原因可能是居民交流机会少,彼此不熟悉,居民交往与关心程度不高,导致社区满意度也不高。

社区归属感(X24)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且变量系数为1.955,对社区满意度影响程度最大,依恋社区居民比不依恋社区居民的社区满意度高,部分居民依恋很可能是因为对本社区产生依赖、认同,社区各方面都比较好,不依恋社区的居民有可能是因为社区的各项工作与服务欠缺,没有得到他们的完全认可。[22]

四、乌鲁木齐市社区建设的政策建议

可见,影响乌鲁木齐市社区满意度因素是多方面的,结合乌鲁木齐市实际情况,本文为提高社区满意度,建设和谐城市社区提出以下建议。

表4 社区满意度与影响因素回归结果

注:*,**,***分别表示在10%、5%、1%的显著性水平

(一)重视居民的个体特征及需求,提高不同群体居民的社区满意度

在调研和实证结果中发现居民的个人属性中的年龄、学历、月收入及居住时间等是影响社区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政府和社区要重视和提高不同群体居民的社区满意度。社区加强对老年人的重视,开展老年人感兴趣的活动,加大对社区老年人健康知识的宣传及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政府鼓励居民参加成年人的继续教育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资金支持,提高居民的文化程度;社区对月收入低的居民进行就业指导和一定技术培训,提高居民工作的可操作性,增加低收入群体居民的月收入。对于居住时间短的居民,社区和政府要举办集体活动,让他们认识社区,了解社区,进而融入社区,记录他们对社区的建议,从而提高社区满意度。

(二)政府应加大对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以满足居民活动需求

在研究结果中发现公共服务设施是影响社区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公共设施服务满意度越高,社区满意度越高。在调查中,居民对社区活动场所的评价是场地小或是没有规范的活动场所,社区服务设施老化,没有及时修理、更换,存在安全隐患。政府要规划一定面积的活动场所和对各社区的服务设施定期检查,确保居民有视野宽阔的活动场所和安全的活动设施。加强社区医疗设施和文体娱乐设施的建设,尤其是廉租、公租房型社区和自建房型社区加大这方面的建设,包括提高社区医院医疗配套设施和医护人员专业素质等;棋类、舞蹈、武术等不同类型的俱乐部以及图书馆阅览室等,重视社区居民的娱乐需求。

(三)改善社区周边生态环境,提高社区居民满意度

从实证结果来看,垃圾处理满意度和污水排水满意度对社区满意度具有显著性影响且呈正相关。社区垃圾主要是生活垃圾,还有少部分建设工地的固体垃圾,这些垃圾不及时处理会对居民的健康造成危害,也会降低社区的整体形象。在离市中心较远的廉租公租房型社区,垃圾处理没有固定的时间地点。对这些社区要安排固定的垃圾存放点,采用科学技术及时有效地处理垃圾堆弃。利用生物技术等科技将可降解垃圾转化为肥料使用,利用堆肥技术将生活垃圾转化为资源,有的垃圾也可以通过废弃物回收进行循环再利用。几乎每个类型社区存在绿化质量问题,社区的绿化与居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社区辖区的小区、街巷、广场等地方种植易活的绿色植物,扩大绿地面积;对其幼苗保护,并进行修剪,提高社区人均绿地面积和绿化水平,重视绿地养护,改善社区周边生态环境,加强自然环境的综合整治,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居民生活环境满意度。

(四)加强社区人文环境建设,增强居民社区归属感

本文实证研究发现,社区归属感对社区满意度影响程度最大,居民社区归属感越强,社区满意度也相应越高,居民交往与关心程度也是社区居民满意度影响因素之一。所以加强社区人文环境建设,增强居民社区归属感是非常必要的。社区经常性地组织各种文体娱乐活动,提供居民相互交流平台,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加强居民间的“亲情化”。同时也提供给社区与居民经常交流、相互熟识的机会,满足居民对社区舒适感和成就感的需求。从社区和居民双重角度来提高社区人文环境满意度,增强居民社区识别感和归属感。

(五)提高社区与物业的共同服务管理,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在问卷调查中发现,物业公司与居民之间的关系较为疏离、维修服务效率也较低,这主要是由于居民与物业公司之间的信任程度不高。还有一些老旧小区无物业管理,这就需要社区投入更多,但这并不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所以提高社区物业服务水平,需要社区和物业公司进行沟通协商建立系统化和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实现“一条龙”服务,并监督物业公司共同管理与服务。同时也要建立居民与物业公司之间的沟通平台,保证居民与物业公司享有平等的发言权,使得双方能够在互信互惠的基础上开展良好的合作,多与住户沟通交流,及时反馈处理意见,为居民提供优质的物业服务。

本文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五个主城区调查问卷基础上,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社区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再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主要得到以下3点结论:

1. 乌鲁木齐市社区满意度不是很高,有一半以上居民表示对社区是满意的。

2. 从影响因素来看,社区类型、年龄、月收入、居住时间等11个自变量均对社区满意度存在显著性影响,其中社区归属感对社区满意度影响程度最大,不管从心理需求和物质需求来说,该结论与其他相关结论相对应,即社区居民对社区产生依恋之情,社区的满意度越高。从民族角度分析,民族因素对社区满意度不存在显著性影响,说明乌鲁木齐市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城市,与内地城市相比,各民族居民对社区满意度差异不明显,有利于乌鲁木齐市各民族平等、团结、和谐发展。

3. 总的来看,本文在借鉴了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实社区满意度指标体系,初步构建计量模型,对乌鲁木齐市社区满意度进行了分析研究,也提出了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建议。但是,没有对整个乌市社区满意度进行分析,对社区满意度影响因素会产生偏差,因此在今后研究中有待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1] 赵东霞, 卢小君. 城市社区居民满意度评价研究——以高档商品房社区和旧居住社区为例[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2, 33(2): 93-98.

[2] 雷军, 王建锋, 段祖亮. 基于城市地理学视角的社区居民满意度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 干旱区地理, 2014, 37(1): 153-162.

[3] 冀保程. 社区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研究——以大连为例[D].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 2008.

[4] 赵东霞. 城市社区居民满意度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 2010.

[5] 陈耀辉, 陈万琳. 江苏省城镇居民生活满意度评价分析[J].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13, 32(5): 777-795.

[6] 夏永久, 朱喜钢. 城市被动式动迁居民社区满意度评价研究——以南京为例[J]. 地理科学, 2013, 33(8): 918-925.

[7] 吴莹, 陈俊华. 保障性住房的住户满意度和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香港公屋的调查[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3(4): 109-117.

[8] 党云晓, 余建辉, 张文忠, 等. 北京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多层级定序因变量模型分析[J]. 地理科学, 2016, 36(6): 829-836.

[9] 杜宏武. 影响小区居住环境质量居民满意度因素:以珠江三角洲地区若干小区为例[J]. 城市规划汇刊, 2002, (5): 48-54.

[10] 张昇.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社区满意度研究[D]. 天津: 天津师范大学, 2009.

[11] 虞晓芬, 吴集. 居民住房消费满意度评价体系设计与实证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3(l): 34-36.

[12] 张纯, 柴彦威. 北京城市老年人社区满意度研究——基于模糊评价法的分析[J]. 人文地理, 2013(4): 47-52.

[13] 陈轶,蒋伶,王梓晨.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保障性住房居民满意度研究——以南京雨市花台区为例[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4, 16(4): 380-384.

[14] 张娟, 尹卫红. 宜居北京自然环境满意度评价[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2, 33(3): 73-79.

[15] 李莹. 离退休人员社区生活满意度调查分析[J]. 社会工作, 2012(6): 77-79.

[16] 段雪辉. 大型居住社区居民社区满意度研究[J]. 城市观察, 2016(1): 85-95.

[17] 李雪铭, 冀保程, 杨俊, 等. 社区人居环境满意度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 城市问题, 2008(1): 58-63.

[18] 丛艳国, 夏斌, 魏立华. 广州社区人居环境满意度人群及空间差异特征[J]. 人文地理, 2013(4): 53-57.

[19] 袁浩, 万腾. 社区环境满意度测度[J]. 城市问题, 2015(4): 58-63.

[20] 耿金花, 高齐圣, 任敬喜, 等. 基于Logistic回归的社区满意度模型[J]. 控制与决策, 2007, 22(11): 1305-1308.

[21] 冯健, 林文盛. 苏州老城区衰退邻里居住满意度及影响因素[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2): 159-170.

[22] 何深静, 齐晓玲. 广州市三类社区居住满意度与迁居意愿研究[J]. 地理科学, 2014, 34(11): 1327-1336.

Evaluation of Satisfaction Degree in Borderland Cities: Based o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600 Residents in Urumqi

WANG Fanga, DONG Yea, b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a. College of Geography Science and Tourism, b. Center of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Urban Developement Study, Urumqi, Xinjiang 830054, China)

The community is the cell of the city, and the residents are the most basic and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mmunity. The community satisfaction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indicators to measure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Based on the field survey of community satisfaction of 600 residents in Urumqi, this paper studies that 24 factors influencing community satisfaction, such as community type, sex, age, education, occupation, monthly income, living time and peripheral noise satisfaction and sewage drainage satisfaction, that are made by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11 factors which are having significant effects on community satisfaction. They are community type, age, education, monthly income, resident time, afforestation quality satisfaction, residents’ interaction and concern, sense of community belonging and so on, in which the sense of community belonging has the greatest impact on community satisfaction.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put forward such a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and needs of residents, and improving the community satisfaction of different groups of residents;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crease investment in community service facilities to meet the needs of residents’ activitie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rovimg community residents’ satisfaction; it is to strengthen community humanities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and to enhance residents’ sense of community belonging; to improve community and property common service management, It is to improve community service level, and to promote the healthy, orderly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Urumqi.

community satisfaction; borderland city; influential factors;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2018-05-2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7D01A61)

王芳(1992-),女,甘肃庆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城镇化研究;

董晔(1974-),女,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和城镇化研究

K 901.2

A

10.3969/j. issn. 2096-059X.2018.04.006

2096-059X(2018)04–0030–08

(责任编校:彭 萍)

猜你喜欢

乌鲁木齐市显著性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乌鲁木齐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近5年乌鲁木齐市PM2.5变化分析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乌鲁木齐市土地征收与融资问题探讨
乌鲁木齐市将建立报废汽车管理长效机制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