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效能干预对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治疗效果及癌痛程度的影响

2018-10-19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472000李艳楠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11期
关键词:癌痛放化疗效能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472000)李艳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8月~2017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3~78岁,平均年龄(52.17±3.25)岁。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2~77岁,平均年龄(51.93±3.1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协助患者化疗、无菌操作、健康讲解等。观察组在其基础上施以自我效能干预,具体操作内容如下:①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因、治疗方法、化疗目的及副作用、成功案例等;②叮嘱患者食用易消化、低盐、低磷、高蛋白、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忌烟忌酒;③鼓励患者进行适当运动,如太极拳、散步等;④定期为患者做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多与外界交流,必要时帮助患者宣泄不良情绪;⑤根据患者身体状况,为其制定目标性任务,如下象棋、听音乐、练书法、爬楼梯等,并由护理人员及其家属根据患者完成情况填写任务单;⑥出院后叮嘱患者定期复查,并开放咨询热线。

1.3 评价指标 ①疗效标准[1]:若可测量目标病灶完全消失时间>4周,则为完全缓解;若基线病灶的最大直径总和缩减≥30%,则为部分缓解;若基线病灶最大直径总和缩减<30%,则为疾病稳定;若基线病灶最大直径总和未缩减或增加约20%,并出现新的可测量目标病灶,则为疾病进展。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疾病稳定率。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疼痛分级标准[2]对两组癌痛程度评估,共5级,0级为无疼痛感;Ⅰ级即轻度疼痛,无需服用止痛药物;Ⅱ级即中度疼痛,需服用止痛药;Ⅲ级即重度疼痛,必须服用止痛药物才得以缓解;Ⅳ级即严重疼痛,为持续性剧痛,伴有血压、脉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2.2 癌痛程度 观察组0级4例,Ⅰ级7例,Ⅱ级8例,Ⅲ级6例,Ⅳ级5例;对照组0级2例,Ⅰ级4例,Ⅱ级6例,Ⅲ级5例,Ⅳ级13例,观察组癌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附表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3 讨论

化疗为治疗恶性肿瘤的常见方式,但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易使患者产生恶心、呕吐、脱发等不良反应,对其病情控制及治疗效果极为不利。本研究结果显示,较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癌痛程度明显较低,说明自我效能干预,可有效控制患者体内的目标病灶,减轻疼痛程度。相关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身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念与信心,是对特定能力的一种判断。在化疗期间,患者通过自我效能干预的影响,可做出一系列利于疾病控制与治疗的行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进而提高护理满意情况。其中,健康宣讲可以使患者及其家属对其自身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明确的认知,建立战胜恶性肿瘤的必胜信念,同时对各阶段治疗方案做好心理预期;饮食及运动护理,利于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精神状态及生活能力,帮助患者增强抵抗力,避免患者因胃肠道刺激而受到伤害,保证患者以最好的身体状况及生理状态应对化疗后产生的不良反应,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心理护理干预利于患者宣泄因病痛造成的不良情绪,通过与外界的交流,吸收正面思想,进而提高治疗积极性;制定并完成目标任务,可转移患者对病痛的注意力;出院后的自我效能指导,可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监测,以便做出及时的指导与护理。

综上所述,在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行自我效能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减轻癌痛程度,对延缓患者疾病进展具有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癌痛放化疗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不同的护理合作模式在癌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肠内营养支持在放化疗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等等再看”能否成为主流?
癌痛药物管理政策亟待优化
健康教育路径对癌痛患者药源性便秘的作用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高危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