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采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8-10-19河南省泌阳县中医院463700王增宇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11期
关键词:根钉腰段椎弓

河南省泌阳县中医院(463700)王增宇

胸腰段脊柱骨折可导致脊柱损伤,这就增加了临床的治疗难度[1]。本文选取于我院进行治疗的3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作为该次研究主体,现报道如下。

1 研究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资料 将2015年9月11日~2016年9月15日于我院进行治疗的3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1∶17,年龄18~68岁。在手术之前进行CT、MRI检查,患者确诊为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确诊后进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

1.2 治疗方法 ①手术方法。在手术之前需要进行脊柱固定,并进行激素治疗、神经营养治疗等,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展开密切的监测。手术时患者行全麻,取俯卧位,腹部需悬空,C型臂之下病椎体表定位。将伤椎作为中心,进行常规后正中入路进行切开,完全暴露受损椎体、相邻上下椎棘突、椎板以及小关节。透视伤椎定位,在伤椎、上下邻椎体的顶点作为进钉点,进钉的防线和矢状面夹角呈0°以及横切面夹角呈5°~15°,之后依次将椎体两侧开口,开路进针。之后T10~L3会增大,进行骨道的探查,将克氏针置入其中,之后再次经过透视进行定位良好,根据位置、上下椎体间角度将适合的椎弓根钉置入,进行椎管减压,并进行硬脊膜、神经根的探查,将前方骨块复位,接触脊髓压迫。应用双侧纵向连接棒将复位撑开,重建脊柱排列并恢复其高度,检查硬脊膜受压情况,之后植骨。②术后处理。术后进行切口的冲洗,并逐层关闭。创口内需将1根负压引流管放置,进行常规的48小时负压引流,应用抗生素、脱水剂、营养神经类药物进行治疗。在术后四天需要加强床上翻身、双下肢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手术后12天需要拆线,术后3~4周进行胸腰段支架并逐步展开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后一年状况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研究 整理好相关实验数据后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通过率(n,%)表示,计量资料通过(±s)表示,两组数据对比后,若P<0.05则可证实统计学意义成立;若P≥0.05,则可证实研究获得的数据不具有可比性与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分别为(153.75±21.03)ml、(150.37±52.85)min、(13.74±4.26)min。患者术后未出现脊髓损伤或神经功能损伤恶化,患者内固定稳定,没有出现脱落。其中4例患者在术后出现遗留性腰背疼痛,术后需要进行长期的药物治疗。与术前相比较,患者术后一年的AMS评分、椎体压缩比、椎管狭窄率以及CObbs角明显优于术前,术前、术后的数据对比,组间存有显著差异(P<0.05)。详见附表。

附表 术前和术后一年治疗效果比较分析

3 讨论

由于腰椎段脊柱骨折脱位会损伤脊柱的稳定性,传统手术无法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能够重建并且恢复患者脊柱稳定,该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可减轻患者的治疗痛苦,保障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2]。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分别为(153.75±21.03)ml、(150.37±52.85)min、(13.74±4.26)min。与术前相比,术后一年的AMS评分、椎体压缩比、椎管狭窄率以及CObbs角明显优于术前,术前和术后的数据对比,组间存有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应用在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治疗之中,安全且可靠,可促进患者恢复,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根钉腰段椎弓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后路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效果观察
探讨经皮微创与开放式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脊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椎体骨折置钉准确度分析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分析
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疗效对比探析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及短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