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架管风琴之间的对话

2018-10-18王欣怡

音乐爱好者 2018年10期
关键词:管风琴畲族奏鸣曲

王欣怡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常采用“对话”的形式,使用语言交流,伴随着逻辑和理性思维的碰撞,产生奇妙的火花。而作为传承人类思想文化的载体,音乐之间的“对话”也是如此精妙。

在《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中,作者将管风琴与时钟并称为工业革命前两大最复杂的机械设备。管风琴历史悠久、受众广泛,其他乐器远不能及。管风琴的即兴演奏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从十六世纪起,威尼斯、米兰、博洛尼亚、罗马和那不勒斯等城市的教堂纷纷建造了管风琴,同时,富有音乐天赋和想象力的作曲家创作了一批优秀的作品。在创作与演奏的过程中,管风琴逐渐建立起作曲体系,推动音乐体裁多元化的发展。

本期唱片收录的作品均为两架管风琴或键盘乐所作或改编,由两架管风琴演释,呈现了在歌剧的影响下器乐作品创作风格的演变进程。两架管风琴在交替演奏时从繁复的复调织体中汲取灵感,通过格里高利圣咏的调式变化、音乐发展的暗示铺垫等细节,形成了两架管风琴之间的“对话”。

意大利作曲家路易吉·凯鲁比尼(Luigi Cherubini)自六岁开始跟随父亲、被誉为“羽管键琴大师”的巴托洛梅奥·凯鲁比尼学习音乐,并学习对位法和戏剧风格,十三岁便创作了数首宗教作品,被誉为“音乐神童”。1780年,他获得了托斯卡尼大公的资助,前往博洛尼亚和米兰进修,其间在米兰完成了《为两架管风琴而作的奏鸣曲》。两架管风琴在分别演奏了轻松明快的开场主题之后,开始了精准对位的赋格,声部线条在严谨的对位中逐渐发展壮大,进入一个小高潮。随后进入下一个欢快的段落,两架管风琴使用了不同的音色来呈现,前者音色类似双簧管,后者使用类似长笛的音色应答,随后又不断进行变换。两者之间音色、织体、节奏的动态对峙竞争逐渐激烈,直到最后主题再现,两者又恢复了统一,协力并进,乐曲在一段华彩后庄严神圣地结束。

意大利“喜歌剧之父”巴达萨里·加卢皮(Baldassare Galuppi)创作了大量歌剧,在宗教作品方面也颇有建树。他的《为两架管风琴而作的奏鸣曲》中展现了轻盈优雅的华丽风格。乐曲呈示部始于欢快的舞曲风格,主调C大调与属调G大调奠定了明亮活泼的基调,时而婉转悠扬,时而活泼俏皮。展开部分仅以寥寥几句阴柔的过渡句带过,随即进入再现部,回到主调省略主部再现,结束于优雅、明快的主调。

十九世纪一位佚名的意大利作曲家为双管风琴所作的奏鸣曲,与作曲家克莱门蒂和博纳齐的作品一同被保存在了米兰大教堂的档案馆里。在这位匿名作曲家的作品中,呈示部与再现部紧密相连,多采用主调织体来写作,形态各异的主题旋律在两架管风琴之间来回流转,婉转流畅,和声丰富,情绪饱满,具有较强的交响性构思。

作曲家、钢琴家穆齐奥·克莱门蒂(Muzio Clementi)早年曾在罗马师从教堂乐师学习管风琴与和声,幼年即因演奏管风琴而被誉为神童,九岁时已成为管风琴演奏家。他的《为两架管风琴而作的奏鸣曲》主部为很快的小快板,中部为三拍舞曲的小快板,再现部又回到很快的小快板。作品将他高超的钢琴语汇写作技巧展现得淋漓尽致,活泼灵动的主题穿梭于两架管风琴之间,加之两架管风琴丰富多变的音色变化,相较于钢琴的演释,冲突碰撞更为激烈,音乐形象更为立体、活灵活现。

费迪南多·伯纳兹(Ferdinando Bonazzi)是米兰大教堂的第一位管风琴家,他为两架管风琴而作的奏鸣曲和牧歌都来源于大教堂的档案馆。第一首《为两架管风琴而作的奏鸣曲》属于华丽风格,优雅大方,情绪高昂饱满。第二首《为两架管风琴而作的牧歌》包含行板、小步舞曲、快板三个部分,管风琴模仿悠扬的风笛声,营造出恬静安逸的氛围,优雅的牧歌风格与前者形成鲜明对比。

博洛尼亚作曲家朱塞佩·布希(Giuseppe Busi)的《四首为两架管风琴而作奏鸣曲》体现了当时意大利受歌剧影响的器乐创作风格,布希的风格受风琴作曲家弗朗西斯科的影响较深。这四首奏鸣曲用了四种不同的节拍与速度:第一首奏鸣曲是适度的快板,第二首奏鸣曲是柔板,第三首奏鸣曲是快板,第四首奏鳴曲是广板。前三首奏鸣曲采用传统的节奏与和声来写作,管风琴模仿各类乐器音色变化时的织体变化亦是其亮点。而第四首奏鸣曲的主题进展非常柔和,两者的对话整体呈线性,空灵而透明,间或插入密集的和声以表现紧张的情绪,引人侧耳却不突兀。

在过去,许多作曲家都曾将交响曲、咏叹调等音乐改为双管风琴版本进行演奏。弗朗西斯科·坎内蒂(Francesco Canneti)对威尔第歌剧《阿依达》中的选段《凯旋进行曲》进行了改编,极富浪漫主义歌剧的气息。与原曲相比更为戏剧化,性格对比也更强烈。双管风琴版本气势宏伟的进行曲在唱片的最后带来胜利辉煌的结束,也将本张唱片带入情绪高涨的尾声。

随着时代的推进,在歌剧的影响下,器乐作品创作风格逐渐多元化,管风琴的演释早已不再限于宗教音乐。两架管风琴以其无与伦比的宽广音域与音响效果驾驭了从文艺复兴时期到近代各种体裁的音乐,两者之间的“对话”娓娓道来,亘古恒今,是世上不可多得的听觉盛宴。

上海市民文化节“国乐雅韵”第三十九期“景宁如画——畲族民歌专场演出”成功举行

畲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民族特点鲜明,山歌、舞蹈、婚嫁、祭祀等风情习俗古朴深奥,富有情趣,乡俚民俗纯朴热情。特别是畲族民歌在畲族人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闻,均以畲语歌唱的形式表达,每逢佳节喜庆之日便歌声飞扬,即使在山间田野劳动、探亲访友迎宾之时,也常以歌对话。畲族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等,其中无伴奏的山歌是畲族人最喜爱的一种民歌方式。“双音”是畲族人擅长的二声部重唱的唱法,又称“双条落”。2006年,“畲族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8年8月31日晚,由凌云街道办事处主办,徐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上海梅陇文化馆、凌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承办,上海音乐出版社、浙江音乐学院图书馆、景宁浙江畲族歌舞团、吴涤(巴特)民族音乐工作室协办的上海市民文化节“国乐雅韵”第三十九期“景宁如画——畲族民歌专场演出”在上海梅陇文化馆举办。活动邀请了畲族民歌手、“畲族民歌”丽水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蓝景芬,“畲族三月三”浙江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蓝仙兰,“畲族彩带”浙江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蓝延兰,浙江畲族歌舞团,浙江音乐学院声歌系“畲凤”女声合唱团进行演出。演出包含了原生态传统祭祀歌舞表演、畲族新创歌曲《山哈人家》、畲族新创舞蹈《鼓棒舞》、畲族原生态山歌、编织彩带表演等。

另外,现场还举行了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杜亚雄编著的《中国民歌钢琴教程》一书的新书首发式。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中国世界音乐学会副会长、新书编著者杜亚雄教授,上海音乐出版社社长、总编辑费维耀,凌云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袁圣华,徐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主任金志红,上海音乐出版社市场部副主任李娟出席。

上海音乐出版社历年来致力于传承和推广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出版了《中国民歌与风土》《中国传统乐理教程》等一系列精品力作;徐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长期承担着本市乃至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研究和保护工作,定期举行各类丰富多彩的传统音乐讲座和音乐会等系列活动。基于双方共同弘扬和传播中国传统优秀音乐文化的初心与责任,在新书发布会上,上海音乐出版社向徐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赠予了“中国传统音乐出版物宣传基地”的铜牌。

首发式后,杜亚雄老师对演出进行了现场讲解,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整场演出的直播回放。

跨文化对话DG一百二十周年庆典音乐会将在紫禁城太庙举行

环球音乐集团旗下德意志留声机(DG)成立一百二十周年庆典活动将于2018年10月10日在紫禁城太庙音乐会起航。DG艺术家余隆将成为首个在这里指挥的中国人,与上海交响乐团演出奥尔夫的《布兰诗歌》。这次音乐会距离上次在太庙举行古典音乐会已经二十年之久,当时祖宾·梅塔在这里指挥了歌剧《图兰朵》。

2018年6月,音乐总监余隆携手上海交响乐团签约DG,使上海交响乐团成为了首个由DG全球发行唱片的中国交响乐团。日前,余隆正执棒上海交响乐团在上交音乐厅开始了首张DG专辑的录制。首张专辑凸顯了跨文化的中西音乐对话,其中既有俄罗斯经典之作拉赫玛尼诺夫的《交响舞曲》,也有第二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的指定中国作品——陈其钢的《悲喜同源》,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的古典音乐魅力。同张专辑中,还将收录克莱斯勒的《中国花鼓》及陈其钢的《五行》等作品。

DG总裁特劳特曼(Clemens Trautmann)博士相信DG一百二十周年活动和相关录音拥有为不同文化搭桥的力量,这将凸显古典音乐的全球触角和持久发展。“自从1890年代开始,DG就通过高品质的音乐和演出启发世人,总是对新市场和新技术保持敏感。余隆先生和上海交响乐团和我们同样希望为古典音乐带来新听众,不分年龄与文化背景。”

东方艺术中心新装重启,2018/19演出季“遇见未来”

为了带给观众更好的观演体验,2018年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经历了两个阶段、为期三个多月的开业十三年来的首次大修,三个演出厅的三千三百零六个座椅、三千平米地板悉数换新,音响系统和控制系统也全部更换升级。根据声学测试,音乐厅声场分布不均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此外,东艺还对歌剧厅舞台两侧的主扩与环绕音响进行了优化,让剧场的声音效果彻底改观。重新“绽放”的“蝴蝶兰”,不论声光环境还是精彩纷呈的演出剧目都十分值得观众期待。

2018年9月11日下午,东艺举行了开幕季启动典礼,宣布修整后的东艺重新与广大市民见面。为纪念首次大修,东艺将大修中拆下的厅内座位指示灯变废为宝,将其设计成一件意涵丰富的艺术品,以兼具创意与环保的方式在新演出季中重新和观众Say“Hi”,意在“回首过去不忘初心,面向未来继续前进”。在美好的祝福下,东艺总经理雷雯女士与由政府、艺术家、观众、媒体、赞助商组成的“五位一体”的嘉宾团体共同为装置揭幕,启动东艺新演出季。值得一提的是,携手揭下的幕布也是大修中从东艺歌剧厅拆下的舞台幕布,寓意揭开新的未来。

从2018年9月13日起,东艺正式迎来2018/19演出季,以一百一十八台一百五十八场精彩演出“遇见未来”。五大板块——“大片时代”“乐坛翘楚”“致敬经典”“舞光十色”“跨界潮流”将融合交响乐、舞蹈、戏剧、戏曲、话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为观众带来多方位艺术体验。此外,东艺更加着力于公益,在十年历史的会员活动日基础上又增加了“围炉乐话”系列讲座,从古典音乐、跨界流行、一带一路的不同角度,把艺术普及深入方方面面。

登顶荣耀殿堂——第二届Shigeru Kawai国际钢琴比赛圆满落幕

弹指起落间,流转着一个家族近百年的荣耀;光影交错中,对制琴真髓的追求永恒璀璨。以匠之精神打造国际赛事,用纯美音乐致敬爱乐之心,这就是Shigeru Kawai国际钢琴比赛。

2018年8月11日,第二届Shigeru Kawai国际钢琴比赛总决赛在东京文化会馆圆满结束。在集结了十七个国家的二百三十九名钢琴才俊的激烈比拼后,来自白俄罗斯的选手Andrei Shychko和Nail Mavliudov,以及日本选手Ayumu Ibaraki分别获得大赛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三名。中国选手要佳林获得第四名,同时以半决赛中出色的曲目构成荣获由株式会社全音乐谱出版社设立的全音奖,一展中国选手的骄人风采。

为确保赛事的权威性、公正性和专业性,Shigeru Kawai国际钢琴比赛邀请了众多国际钢琴权威坐镇,为参赛选手提供专业的指导意见。“打造世界第一的钢琴品牌”是Kawai代代传承的伟大初心,发掘培育优秀钢琴人才一直是Kawai践行的伟大责任。

Shigeru Kawai国际钢琴比赛的比赛用琴被多个国际钢琴赛事指定使用,受到世界一流钢琴家好评。比赛中,承载着接力Kawai制琴荣誉之使命的Shigeru Kawai用卓越的品质回应了钢琴家们对音乐的热爱。

猜你喜欢

管风琴畲族奏鸣曲
电子管风琴曲《赛马》的演奏实践研究
手机上的奏鸣曲
和声在电子管风琴即兴演奏中的应用研究
唱支山歌给党听——记畲族三月三节
管风琴与电子管风琴演奏技巧的对比性研究与思考
春天的奏鸣曲
畲族三月三
畲族民歌
畲族民间艺术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