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抽水试验方法和成井工艺类型对热储层水文地质参数的影响

2018-10-18周群道康凤新刘志涛杨建华

山东国土资源 2018年10期
关键词:成井配线开采量

周群道,康凤新,刘志涛,杨建华

(1.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山东 德州 250372;2.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山东 济南 250013;3.山东省地质勘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 250100)

1 研究背景

热储层水文地质参数对地热资源量计算、地热井合理井距确定、地热尾水回灌条件研究等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目前地热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参数多由稳定流抽水试验求得,稳定流抽水试验采用的裘布依理论模型,J.Kozeny在砂槽中进行井流模拟试验时发现,只有当水位降低非常小时,井中水位才与井壁水位基本一致。当井中水位降低较大时,井中水位明显地低于井壁水位,这种现象称为水跃。

地热井抽水试验初期,井筒水位受水温影响明显,此现象称为井筒效应。受条件所限,稳定流抽水试验,多以抽水主孔(单孔抽水)资料求参,主孔从井筒顶部采水,水跃现象和井筒效应对水文地质参数造成了较大影响。非稳定流抽水试验采用泰斯理论模型,多以观测孔资料求参,观测孔从井筒底部降水,能有效消除水跃现象和井筒效应,水文地质参数相对准确。不同成井工艺类型对水文地质参数的影响明显,同等开采量下,大口径填砾井的降深远小于裸眼井。

以往关于单个试验方法[1-3]或某种成井工艺[4]求取水文地质参数的研究较多,综合对比分析多种求参方法和成井工艺类型的研究较少。该文以山东省平原县回灌试验为例,利用多种试验方法、求参方法和不同的成井工艺,讨论对水文地质参数的影响,对地热资源的勘查、评价以及回灌优化提供参考。

2 研究区域概况

平原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德州市中部,在大地构造上属于华北板块(Ⅰ)、华北坳陷区(Ⅱ)济阳坳陷(Ⅲ)惠民潜断陷(Ⅳ)、临邑潜凹陷(Ⅴ)(图1)。区内分布较厚的沉积地层,热储为岩性孔隙型砂岩,为半成岩状态,呈层状展布。基底埋藏较深,其经济型热储为新近纪馆陶组热储,馆陶组热储广泛分布于研究区内,为河流相沉积,厚度200~600m,与下伏东营组呈不整合接触。下部岩性为灰白色、灰色厚层状砾岩、含砾砂岩、砂砾岩、细砂岩夹灰绿色粉砂岩、棕红色泥岩及砂质泥岩,底部普遍发育含石英、燧石的砂砾岩。上部岩性为灰白色、浅灰色细、中砂岩及棕红色、灰绿色泥岩与细砂岩互层夹粉砂岩。岩性为一套灰白色砾状砂岩、细砾岩、灰绿色细砂岩和棕红色泥岩。钻遇地层0~266.00m为第四纪平原组,266.00~958.20m为新近纪明化镇组,958.20~1393.30m为新近纪馆陶组,1393.30~1610.38m为古近纪东营组,未揭穿(图2)。

1—试验地点;2—二级单元界线;3—三级单元界线;4—四级单元界线;5—五级单元界线;6—断层及推测断层;7—不整合界线;8—单元代号;9—凹陷区;10—隆起区图1 研究区构造简图

1—细砂岩;2—弱透水层;3—中砂岩;4—砂砾岩;5—底砾岩;6—凝灰岩;7—砂砾岩;8—泥质砂岩图2 研究区地质剖面示意图

3 试验井基本情况

3.1 试验井位置

试验地点为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两眼地热井的直线距离为231.7m,两眼井的取水层位为新近纪馆陶组。

3.2 成井工艺

回灌井采用大口径填砾的成井工艺,开采井为裸眼绕丝成井工艺(图3)。大口径填砾工艺井开孔孔径为φ445mm,滤水管径为φ178mm,填砾厚度133.5mm,填砾粒径2~4mm[5-9];裸眼绕丝工艺井开孔孔径φ241.3mm,滤水管径为φ139mm,未填砾[10-11]。

a—大口径填砾工艺;b—裸眼绕丝工艺图3 成井工艺类型

3.3 取水工艺

两眼井滤水段的绕丝间距为0.75mm,大口径填砾井滤水管长度为135.53m,裸眼绕丝井滤水管长度为115.32m(表1、表2)。

4 抽水试验

4.1 稳定流抽水试验

完井后对回灌井、开采井分别做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共2组,每组分3个降深完成。每个降深单独计时进行,各降深之间没有水位恢复,连续进行。为便于比较分析和成图,将后面降深的持续时间与前降深的持续时间相加,形成总的历时曲线(图4)。

表1 裸眼绕丝井取水工艺 单位:m

表2 大口径填砾井取水工艺 单位:m

a—回灌井;b—开采井图4 稳定流抽水试验历时曲线

回灌井稳定流抽水试验进行了3个降深的试验,分别为S1=5.55m,S2=10.80m,S3=13.65m,对应的单位涌水量分别为Q1=72m3/h,Q2=94m3/h,Q3=102m3/h。开采井稳定流抽水试验进行了3个降深的试验,分别为S1=7.60m,S2=18.60m,S3=29.92m,对应的单位涌水量分别为Q1=28.5m3/h。Q2=61.00m3/h,Q3=90.00m3/h。

4.2 非稳定流抽水试验

稳定流抽水试验结束后,水文恢复至初始状态,进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两组。第一组非稳定流抽水试验以回灌井为抽水主孔、开采井为观测孔,1130.7~1393.3m,岩性为馆陶组砂岩、砂砾岩热储层,含水层厚度为135.53m,抽水井井径为177.8mm,稳定流量为84.25m3/h,抽水历时8850min。抽水井的静水位为30.69m,观测井的静水位为31.81m。抽水井的降深范围为4.27~7.74m,降深稳定在7.47m左右。观测井的降深范围为0.005~1.01m,降深稳定在1.01m(图5)。

a—回灌井为主孔抽水;b—开采井为主孔抽水图5 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历时曲线

第二组非稳定流抽水试验以开采井为抽水主孔、回灌井为观测孔试验开采层段为1127~1460m,岩性为馆陶组砂岩、砂砾岩热储层,含水层厚度为115.32m,抽水井井径为139.7mm,开采量为72.8m3/h抽水历时1710min。抽水井的静水位为31.81m,观测井的静水位为30.69m。抽水井的降深范围为0.49~15.37m,降深稳定在15.37m左右。观测井的降深范围为0.005~0.98m,降深稳定在0.98m(图5)。

5 水文地质参数

5.1 稳定流抽水试验参数

稳定流抽水试验采用公式法和配线法对水文地质参数进行了计算(表3、表4)。

表3 回灌井稳定流抽水试验公式法结果

(1)公式法:采用公式计算水文地质参数[12-17]:

(1)

(2)

式中:r为滤水管的半径(m),r开采井=0.06985m,r回灌井=0.0889m。

表4 开采井稳定流抽水试验公式法结果

(2)配线法:利用AquiferTest软件,对稳定流抽水试验的各个降深逐个求参(图6~图11)[18-20]。所求得的渗透系数分别为K1,K2和K3。

通过配线法求取导水系数T1=8.93×102m2/d,渗透系数K1=6.0013m/d。

通过配线法求取导水系数T2=8.48×102m2/d,渗透系数K2=5.56989m/d。

通过配线法求取导水系数T3=7.95×102m2/d,渗透系数K3=5.3427m/d。

通过配线法求取导水系数T1=1.98×102m2/d,渗透系数K1=1.435m/d。

通过配线法求取导水系数T2=1.48×102m2/d,渗透系数K2=1.072m/d。

通过配线法求取导水系数T3=1.18×102m2/d,渗透系数K2=1.377m/d。

图6 回灌井涌水量72m3/h Papadopulos-Cooper配线求参

图7 回灌井涌水量94m3/h Papadopulos-Cooper配线求参

图8 回灌井涌水量102m3/h Papadopulos-Cooper配线求参

图10 开采井涌水量61m3/h Papadopulos-Cooper配线求参

图11 开采井涌水量90m3/h Papadopulos-Cooper配线求参

5.2 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参数

利用AquiferTest软件,泰斯配线法计算水文地质参数,由于抽水主孔存在井筒效应,利用观测孔监测资料求取试验参数(图12、图13)。

得出其导水系数(T回灌井)为9.72×102m2/d,渗透系数(K回灌井)为6.53m/d,弹性释水系数(μ回灌井)为3.19×10-4。

得出其导水系数(T开采井)为6.94×102m2/d,渗透系数(K开采井)为5.02m/d,弹性释水系数(μ开采井)为3.18×10-4。

图12 开采井为观测井泰斯配线法求参

图13 回灌井为观测井泰斯配线法求参

6 参数对比

6.1 稳定流公式法与非稳定流求参比较

将开采井稳定流抽水试验中S2与S32个降深所得参数进行算术平均,即(K2+K3)/2,可视为75.5m3/h开采量下的渗透系数,与非稳定流72.8m3/h开采量下的参数进行比较(表5)。

表5 开采井稳定流公式法与非稳定流求参比较

在同等开采量下,稳定流所得参数为非稳定流的14%。

将稳定流抽水试验中S1与S22个降深所得参数进行算术平均,即(K1+K2)/2,可视为84.3m3/h开采量下的渗透系数,与非稳定流84.25m3/h开采量下的参数进行比较(表6)。

在同等开采量下,稳定流所得参数为非稳定流的31%。

表6 回灌井稳定流公式法与非稳定流求参比较

6.2 稳定流公式法与配线法求参比较

将开采井、回灌井稳定流抽水试验的3个落程,分别采用公式法和配线法进行求参比较(表7、表8)。

表7 开采井稳定流公式法与配线法结果比较

表8 回灌井稳定流公式法与配线法结果比较

6.3 稳定流配线法与非稳定流求参比较

将开采井稳定流抽水试验中S2与S32个降深所得参数进行算术平均,即(K2+K3)/2,可视为75.5m3/h开采量下的渗透系数,与非稳定流72.8m3/h开采量下的参数进行比较(表9)。

表9 开采井稳定流配线法与非稳定流求参比较

在同等开采量下,稳定流配线法所得参数为非稳定流的25%。

将稳定流抽水试验中S1与S22个降深所得参数进行算术平均,即(K1+K2)/2,可视为84.3m3/h开采量下的渗透系数,与非稳定流84.25m3/h开采量下的参数进行比较(表10)。

表10 回灌井稳定流配线法与非稳定流求参比较

在同等开采量下,稳定流所得参数为非稳定流的89%。

7 结论

裸眼绕丝成井工艺同等开采量条件下,稳定流抽水试验公式法所得渗透系数为0.68905m/d,非稳定流泰斯配线法所得渗透系数为5.02m/d,稳定流公式法所得渗透系数仅为泰斯配线法所得渗透系数的14%;采用大口径填砾成井工艺同等开采量条件下,稳定流抽水试验公式法所得渗透系数为1.9855m/d,非稳定流泰斯配线法所得渗透系数为6.39m/d,稳定流公式法所得渗透系数仅为泰斯配线法所得渗透系数的31%。

裸眼绕丝成井工艺同等开采量条件下,稳定流抽水试验配线法所得渗透系数为1.2535m/d,为非稳定流泰斯配线法所得渗透系数的25%,采用大口径填砾成井工艺同等开采量条件下,稳定流抽水试验配线法所得渗透系数为5.7035m/d,非稳定流泰斯配线法所得渗透系数的89%。

从稳定流的3个降深所得参数来分析,无论由什么方法、无论什么成井工艺,地热井渗透系数随着开采量的增加而减小。

随着成井工艺的优化,稳定流抽水试验所得渗透系数,朝着变大的方向接近非稳定流所得参数,随着成井工艺及质量的变差,稳定流抽水试验所得渗透系数,朝着变小的方向远离非稳定流所得参数。随着成井工艺的优化,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所得渗透系数变大,同样稳定流抽水试验所得渗透系数也变大,说明井水的流动性增强。

稳定流抽水试验中,配线法所得参数,基本上为公式法所得参数的2倍。配线法所得参数更接近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所求的参数。

猜你喜欢

成井配线开采量
高深度大断面中深孔一次成井技术探索与应用
再谈河北省滦平县马营子乡高锶天然矿泉水特征与开采量估算
关于无配线车站码序设计方案优化研究
煤层气水平井储层保护成井技术
烟苗移栽井窖制作机关键部件改进及试验
ZD6型道岔转辙机配线技术的改进与应用
50Hz轨道电路配线测试工装技术探讨
利用统计分析法预测地热水可开采量应注意的问题
中国新疆石油开采量总额增长
潜孔钻机在矿山施工钻孔成井技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