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难忘当年“群众街”

2018-10-18张衍荣

侨园 2018年8期
关键词:自由市场马列主义老太太

文 张衍荣

今年适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不禁想起当年那趟“冒险”之旅。

那是1982年夏季,我和同事出差去羊城。生平头一次到广州,一切都分外新奇:湿热的海腥味空气,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气根如髯的古榕树,“奇装异服”的红男绿女,不知所云的广东话……珠江之畔,南国都市的别样风情和氛围,以及浓郁的商业气息,完全不同于循规蹈矩、四平八稳的中原腹地。我目不暇接、惊奇不已,仿佛一夜之间跑到了异国他邦,那尘封记忆深处的记忆,即使到了今天还令我嗟叹不已。

最值得一记的当属逛“群众街”了。

本来,按照日程和“政治纪律”,我们是没这个机会的。当时,我们公务包括饮食起居,全在广东省体工队所在的二沙头。那是珠江上的一座沙洲岛,棕榈夹道,修竹掩映,风景格外秀丽。岛上建有庄园别墅,我们就下榻在别墅的一号楼里。据介绍,毛、刘、朱、周等中央领导,以及越南主席胡志明都曾在一号楼里住过。

说实话,一个禁锢已久的人,偶然到了繁华之所、宽松之地,又住在一个温柔之乡,谁愿意转身就走!

不巧的是,人不留客天留客,我们一到广州,一连多日大雨滂沱,电闪雷鸣,铁路受阻,机场关闭,想走也走不成了。

没有料到,我们滞留在那个花柳繁华之地,一呆整整半个月!我们的领导,一个被大家戏称为“马列主义老太太”的女人,天天操着半生的广东普通话急得跳脚:“这怎么办呀?”

怎么办?该取的经取了,该开的会开了,该写的材料写了,我大着胆子向建议:给我们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机会吧,说白了,就是旅游一下,把广州城里的一些“革命胜地”都逛逛。有了革命的名义,她欣然同意了。但是,黄花冈、沙面、中山纪念堂,甚至包括五羊公园、广州动物园都走遍了,还能去什么地方呢? 我想了想,便硬着头皮试探地提出,能不能去逛逛“群众街”?

别看这问题有点可笑,可在当时却是犯忌的。

出发前,“马列主义老太太”给我们开过会,定有若干“政治纪律”: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不该传的不传,不该看的不看,不该听的不听,不该去的不去等等。在她老人家当时的观念中,“群众街”明显属于我们“不该去的”地方。

所谓“群众街”,今天的年轻人也许不知道。其实,它是广州人的智慧结晶。当年,各地普遍存在的群众自发的自由市场,在全国大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时候遭到取缔,即使到了80年代,这种群众有需求的市场形式,依然处于地下状态。可精明的广州人为了规避忌讳,给它取了一个很幽默的名称,叫作“群众街”。当时在全国各大城市里,也只有广州才有“群众街”,这条街上廉价的舶来品,如化纤衣料、尼龙服装、电子手表、计算器、打火机、克罗米小洋伞、人造革背包等都是抢手货,各地客商争相贩购,因而广州“群众街”名噪一时。

“什么‘群众街’?明明就是自由市场!做生意的广州人也学会了玩文字把戏!”“马列主义老太太”曾在不同场合,不止一次表达过这种愤慨。同事们都知道,在她看来所谓“自由市场”就是倒买倒卖的地方,就是惟利是图、资本主义泛滥的地方,就是我们精神上的红灯区,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岂可以朝那里跑?

我担心“马列主义老太太”会生气,甚至会动怒,话一出口便有些后悔,马上又改口:我们去那里只是想看看能不能买点便宜货?

可是,我们没想到,她老人家破例表示同意。我至今无法揣度那一刻她是个什么心理?

她声音低低地说,既然大家都想去,我就带你们去一次。不过,有些事你们一定要注意。一要保管好钱包,那个地方扒手很多,手段很狡猾。二是用眼睛看,别说话别吭声,广州人很欺生。三是看好要买的东西先告诉我,你们自己不要先开价,讨价还价的事由我来。四是不买的东西,千万不要打听价钱,不然,他一听外地口音就会缠住你。五是莫沾火星别惹事,万一有事了也不要怕,我在广州有亲戚。

说老实话,那一刻我对“马列主义老太太”产生了从未有过的好感。她的思想虽然有点偏激,但从她的“注意事项”里,你不难感受到她对自己要求很严,对下属充满善意,遇事肩膀还很硬。就这样,我们终于去成了“群众街”。

我依稀记得那是一条地处偏僻、浸淫岁月烟火、留有历史痕迹的沧桑老街,两边是古色古香的壁板商铺,中间是光溜平滑的石板路,整条街上人山人海,商贾如云,各种舶来的廉价商品更是琳琅满目、堆积如山。目之所及,到处都是大包小包,拥挤不堪的小贩。他们汗流浃背、兴奋无比,有的驮着鼓鼓囊囊的蛇皮袋子,有的扛着塞满货物的大旅行包,有的挑着临时用床单做成的大包袱,还有的使用简易手推车拉着整箱整箱的抢手货……花格子衬衫喇叭裤,土布坎肩大裤衩,海魂体恤军便服,回回小帽筒裙装……男男女女,形形色色,从衣着打扮上看,这支大军显然来自全国各地,有的还来自边疆的少数民族。如此规模宏大的“自由市场”,开在光天化日之下,与内地那种偷偷摸摸的“自由市场”不可同日而语。

作为观光客,我的视觉神经受到强烈冲击,耳畔仿佛响起海啸般的轰鸣声,觉得有一股势不可当的开放大潮迎面扑来,挟带起强劲东风,一阵阵从心头掠过。望着人头攒动,争先恐后的客商,我不由惊叹,如此一条遍地黄金的“群众街”,只要一脚踏进来,踩的都是钱啊!

“马列主义老太太”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她操着叽里哇拉的广东话,一会儿充当大家的购物代理人,与老板讨价还价;一会儿又成为我们大家伙的翻译,把广东人说的话翻译给我们听。我不知道,她那一刻有没有担心我们会不会在“群众街”里中了“资本主义”思想的毒?

我是这趟公差的“钱粮官”,现金和票据都在我手里,因此我丝毫不敢马虎,注意力始终放在我的包包上,根本不敢东张西望。结果如何可想而知,什么都看到了,什么都没看清,什么具体印象都没留下,什么便宜货也没有买,相当于白去了一趟。

但是,这趟政治风险并没有白冒。弥漫在这条街上的气息,就像一股万物复苏的春风,拂过人们心头,让人感受到,“群众街”实际上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扇窗,一个桥头堡,到这里,就可以率先看到中国改革开放的风向标,真是万金不换啊!

猜你喜欢

自由市场马列主义老太太
羊吃菜
1.无人让座
经济法与行政法关系论述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正义”理念
奥地利的社会住房发展研究
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结合的初始文本:《社会主义讨论集》
哪剪的
搭讪
马列主义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探讨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