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和幼儿互动案例之我见

2018-10-16薛静雅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幼儿环境

薛静雅

【摘要】幼儿与环境是双向互动的,教师要利用良好的环境创设与有效运用,使环境成为幼儿教育的资源地、学习探究的发声地、艺术的展示地,让幼儿与环境互动、对话,促进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环境 幼儿 互动案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7A-0159-02

马克思说:“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环境对幼儿的发展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幼儿是独立、发展着的个体,他们是活动的主人,也是幼儿园环境的主人,是他们赋予了环境以生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在幼儿园,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良好的环境创设与有效运用,能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幼儿和环境是双向互动的,幼儿是环境的参与者、创造者,环境是幼儿无声的引领者、倾诉者。环境是幼儿自我展现的舞台,也是信息与经验交流的窗口,更是幼儿尽情想象和创造的天地,创造富有教育性的环境,积极引导幼儿和环境互动,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是教师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幼儿园中,环境和幼儿互动的实际案例,体现为无声的环境中蕴含着有声的教育。

一、环境是幼儿教育的资源地

幼儿教育的资源丰富多样、源源不断,其中幼儿园环境就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地,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等有助于引发幼儿进行游戏和各种探究活动,帮助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当然,这些环境资源的被发现、被识别、被选择、被加工、被转化、被利用需要教师对教育资源有较好的敏锐性,并有能力将环境资源通过教育引导体现出它们的知识价值、道德价值、劳动价值和审美价值等。

案例一:当柿子树结满果实时……

秋天,竹园幼儿园的柿子大丰收,中一班王老师带领孩子们去摘柿子、写生。

柿子宝宝们挂得高高的,怎么把它们摘下来呢?孩子们展开了讨论:“用竹竿敲下来!”“用雨伞的手把勾下来!”“请会爬树的小朋友爬上去摘!”“要想办法拿几把梯子……”“我看见吊机可以把砖头送上高楼,要是有个大吊机就好了!”……

老师和孩子最终决定借助梯子摘柿子,他们一起在幼儿园搬来了两把梯子,老师们负责采摘,一部分孩子负责传递、放置,还有一部分小朋友现场写生,把摘柿子的场景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满满两大箩柿子,真是大丰收哇,但刚摘下的柿子硬硬的,怎样让它们变软变熟呢?王老师接着带领孩子开展了柿子实验的旅程。孩子们又展开了讨论:“需要泥土”“需要一个窝”“需要热一点”“需要细心耐心”“需要爱心”……接下来,老师和孩子齐动手,共同收集材料,进行各种布局。实验开始了,他们有的把柿子和苹果放一起;有的把柿子放到阳台有阳光的地方;有的给柿子盖上小棉被;有的把柿子放在黑暗的地方……中一班小朋友还开展了柿子大派送活动,送给其他的班级每班6个柿子,邀请小朋友一起参与实验。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积极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及时记录,让孩子们在实验中获得许多发现,如用盐点化捂熟的柿子最多最均匀;放在大米里的柿子变化最小,还是硬硬的;室外的柿子挂在树枝上的,也有熟了软了,不过熟得不均匀……当柿子捂熟后,孩子们走到园长室、保健室、食堂及其他班级,请大家品尝,一起分享丰收的甜蜜。秋天,教师及时抓住“幼儿园的柿子树结满果实了”这一环境资源,有效地加以利用展开教育活动。幼儿围绕柿子进行观察讨论、实地写生、实验比较、分享甜蜜等趣味学习实践活动,一次一次尝试、一点一点探究,或成功,或失败,或困惑,或感悟,或失望,或欣喜,幼儿带着一份执着坚持,满足了自主探究的欲望,获得了满满的体验、感悟和成长。

二、环境是幼儿学习探究的发声地

幼儿园的环境是丰富的,也是随着主题教育不断发展变化的,在环境和幼儿之间,教师起着桥梁的作用,不仅要让环境说话,也要引导幼儿观察、探究,与环境互动对话。幼儿是在自身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相互作用过程中发展的,幼儿的学习方式以感性经验为主,幼儿的生长发展基于环境和生活,在环境和生活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获得多方面的经验,从而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案例二:山药藤,爬满墙

大一班教室朝南的墙边,有一丛像瀑布一样的山药藤,它们从一个长方形的花盆往上生长,爬满了一面墙壁,在冬日阳光的照耀下,山药藤显得十分优雅美丽。

在山药藤的旁边,满是孩子们的记录,他们用一幅幅绘画作品记录了山藥的生长速度:“山药爬呀爬,已经爬到树枝上了,她在上面绕了一个圈……”“山药要开花了吗?那是它爬藤的小脚吗?”……在孩子的绘画作品旁边,也有很多问题记录,关于山药,孩子们饶有兴趣地进行各种提问:“我发现山药长出了一个个的小豆子,这是什么呢?”“山药为什么有许多小胡须呢?”“山药长呀长,会长成一棵大树吗?”“山药切开来是什么颜色呢?”“山药叶子和土豆叶子有点儿一样,他们是好朋友吗?”“为什么山药上有许多小黑点?”“山药会开花吗?它的叶子是这样的吗?”……

从大一班“自然角”这一环境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大一班的幼儿和山药藤经常互动、对话,每一个幼儿都有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欲望,每一个幼儿都是善于提问的高手,幼儿和山药一起成长着!从这几株山药的成长,也可以看到陪伴着孩童的老师,她能充分利用资源,启动教学机智,把观察山药的成长变成一个课程,让幼儿观察、记录、设疑、讨论、思辨、探索……而围在山药藤边叽叽喳喳的孩子们、在一旁含笑倾听的老师,这不就是幼儿园最美丽、最生态的课堂吗?

三、环境是幼儿艺术的展示地

幼儿园的环境资源为幼儿提供了艺术创作的空间和灵感,我们往往能够感受到,幼儿自身充盈的灵性使得他们在艺术创作中也表现出多样的、特别的美。环境有了让幼儿进行艺术表达的资源和机会,而幼儿的艺术作品又给幼儿园环境注入新的内容,带来新的变化,幼儿作品是班级环境创设的资源库,而班级的墙面、园所的空间都可以成为幼儿最自然、最真实、最美妙的展示台。

案例三:秋天多美丽

走进大二班,就像走进了孩子眼中的秋天。孩子们在秋季捡拾各种各样的树叶,他们和树叶进行了充分的互动。在认识落叶、观察落叶的基础上,孩子们进行了形式多样的艺术创作。例如,把捡来的树叶贴到墙面,展现大树叶落飘零的景象;画各种颜色和形状的树叶,充分展示秋天树叶的多姿多彩;把梧桐叶、银杏叶等树叶进行拓印,感受这种美术手段和作品效果的不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进一步感受了秋叶的美丽,教师们也惊叹:孩子们呈现出的这些作品之精彩,并不亚于艺术家。

孩子们还用橘子皮和乒乓球制作了“心情脸谱”,螃蟹壳也变成一只只小螃蟹爬到稻穗上,美术作业有水粉画、树叶画,也有各种手工作品……孩子们的各种艺术作品被展示在班级的墙面、走廊,或者在空间悬挂,班级环境丰富多彩、生动有趣,而且呈现出了浓郁的秋季氛围。

班级犹如一张立体的画纸,教师引导孩子一起在画纸上描绘自己眼里的秋天,大二班的环境也如一首散文诗,因为孩子的作品流淌出浓浓的童之浪漫、秋之诗意。

大二班的班级环境完全体现了幼儿是环境的参与者和创造者,他们是环境真正的主人。在这里,每个幼儿的学习认知、个性、喜好、喜怒哀乐,都可以通过涂鸦、绘画等艺术手段来表现。班级环境给幼儿提供了分享和展示的平台,当自己的作品被呈现展示的时候,幼儿内心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成就感,感受到自己被鼓励和关注。当有人进班参观的时候,许多幼儿都会主动上前介绍,并且特别骄傲地指出自己的作品在哪里,这也体现出通过环境展示幼儿的作品,能满足他们内心需要的价值感和归属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儿童是在适宜的环境中,以主动、积极、内涵丰富的活动为基础,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新《纲要》把环境放在一个较为重要的地位,是因为环境中有幼儿园教育的“隐性课程”,环境可以成为孩子的第二种语言。环境资源的利用可反映出一个教师的教育智慧,环境的呈现可以感受到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环境的细节亦可看到一个教师对教育的态度。教师充分利用环境的教育环境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让环境和幼儿互动、对话,不仅能弥补集体活动中的不足,也能促进儿童在认知、情感、社会性、语言、审美等方面有最佳的发展。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幼儿环境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境
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