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儿童绘画学习的“渐进”方式

2018-10-16王威清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模仿改造创作

王威清

【摘要】学习绘画是一个科学、合理的“渐进”过程。本文对儿童美术兴趣培养和教学方法进行初步的分析,认为模仿绘画是儿童学习绘画的最初阶段和最有效途径,并提出在模仿绘画基础上的创作方法。

【关键词】儿童绘画 模仿 改造 创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7A-0145-02

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有些技法的学习除了需要通过不断的训练,形成肌肉记忆、大脑记忆,还需要有“悟性”,技法的学习训练只是基础的掌握,孩子在初学绘画的过程中既要训练基本技能,也要放开胆子去摸索、探究,直到最后可以驾轻就熟地形成具有个人鲜明风格的作品。

一、模仿是初始学习最有效的途径

模仿在绘画教学中是很重要的,毕竟把看到的实物通过线条或者其他方式表现在纸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临摹可以让孩子在短时间内了解对象的造型特征、规律。需要注意的是,临摹必须要有侧重点,方向性,儿童临摹的侧重点最好是“看到”和“感知”,绝没有到感悟的地步。只是看到了一些画,感受到了其特点,有了初步的印象而已。教师不必也不用向孩子解释太多的作品信息,让他们用自己稚嫩的思想,直接感受绘画作品的情感。

教师不必纠正孩子对绘画的情绪——孩子对绘画喜欢就是喜欢,讨厌就是讨厌。教师只要引导儿童找到他们自己喜欢或者觉得有能力完成的画去临摹即可。孩子最初大多会找看上去最简单的画去临,不要认为这是偷懒而加以阻止,有些孩子确实是想偷懒,而有些是觉得自己实力不够……这些都没关系,教师需要做的只是引导和激励孩子动手画画,只要孩子做到了,完成的效果又不错,自然就会有成就感。以后熟练后再逐渐地挑选有难度的作品。有些孩子实在是很难坚持把一幅画临完,那么可以从局部开始,甚至只画一个对象。比如你可以只画作品中的一朵花,一次、两次,直到满意。但前提是你要喜欢这朵花,教师不能帮你选画什么。等你把花画好了,自然就会有加上叶子的欲望。在这点上教师切不可操之过急,一周完成一幅画有时候效果强过完成十幅。

二、修改是创作摸索中必不可少的过程

当儿童在临摹作品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接下来的训练就是修改。

第一阶段是改不足,将自己作品中还不如意的地方加以完善,让作品更具美感。这既是一个领悟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增强审美水平的过程,儿童在训练中渐渐学会判断、欣赏,审美眼光也越来越高。这个阶段是很重要的,孩子只有在改的过程中才能更深刻意识到怎样画才对,表面上是提高绘画水平,实际更深层的意义是提高审美水平,改自己的画比欣赏别人的作品更能明白哪里不对。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即使孩子以后放弃了绘画,艺术欣赏水平却能潜移默化地保留着。为什么有些成年人虽然不会画画但审美水平高,而有些则不会穿衣配色、不会家居装饰布置,不懂欣赏艺术作品?就是因为从小没有这方面的训练和熏陶,看的少、接触的少。

第二阶段是创造性地改,对名画作品进行再创作。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儿童先临摹名画的局部,然后再让儿童自己创作一部分,最后构成一幅完整作品。这也可以理解为是半临摹半创作的绘画,这过程是进行创作的前奏训练。儿童在创作时要怎么改?该保留哪些?该添加什么?这些问题可以由儿童自己去思考,这是提升儿童对画作的理解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悟性的过程,有利于儿童对作品的参悟。儿童作品与大师作品有些相同,又有些不同,哪些相同、哪些不同取决于儿童个人对作品的理解。兒童会把精华的部分保留,不喜欢的地方改掉,换成自己擅长或喜欢的东西,甚至加入个人的思想从而改变了原作的初衷,这就是有创作意图的临摹。

比如梵高的《向日葵》,儿童可以只保留原画作的构图和布局,然后把整幅画的色调改了,或者把向日葵改成玫瑰、月季等,如此一来,另一幅作品就诞生了。齐白石的作品充满童趣,凡是日常生活中随手看见的东西都能在他的画作中找到,这些不起眼的东西在齐白石手中仿佛有了灵性,变得生动可爱、活灵活现,惹人喜爱,儿童非常喜欢白石老人的画。儿童在临摹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儿童加入他们自己觉得有趣的元素。例如,将蚯蚓改成妈妈带着孩子、蝗虫在啃玉米等。虽然只是修改了一些小细节,但画作的意境却改变了。通过这个“再创作”的过程,儿童既达到了临摹的目的,又充分发挥了个人的创作力与想象力,儿童在练习中充满绘画的乐趣,对绘画课不再感到无聊与枯燥。

三、创作是技法训练和思想感悟的结晶

儿童经过了临摹、半临摹半创作的训练后,教师可以尝试让儿童进行独立创作。然而创作并不是凭空想象信手拈来这么容易的,尤其是儿童,没有足够的学科素养的积累,就不会有相当的发挥。教师若随便给个题目让儿童去创作,可能会导致儿童难以创作出丰富多彩的绘画作品。所以在刚开始练习创作的时候,教师应该先准备一些东西,请儿童先观察,用自己的理解去剖析、组合、升华。教师可以先从一个故事开始导入,比如出示动物、湖泊、直升机、普洱茶等一些看似毫不相干的图片,让儿童将这些因素串成一个故事,组成一个画面……这种练习越多,儿童的思路就会越宽,最后达到看到什么马上就能编出有趣故事的水平。再往后,教师就不需要再展示具体的素材,而是给一首诗、一段散文,儿童描绘出意境。再往后,提供一些人物或形容词,引导儿童的创作往思想情感上走。这时候,儿童的作品就已经带有一定深度的思考性了。

绘画本身是一个创作的过程,内容方式是多样的。孩子在学习绘画中获得的不仅仅是体验和技术的提高,更宝贵的是赏析水平和思想意识得到了提高和开拓。教师们应积极挖掘儿童的潜能,有效地利用儿童个人特点,在学习过程中提高整体的综合能力。但最重要的前提必须是孩子在过程中体会到乐,有了乐才会积极地动手去画,画了才会去思考,思考中才会有体会。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乐、动、会的过程。

(责编 周伟琳)

猜你喜欢

模仿改造创作
《一墙之隔》创作谈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初探
智残儿童构音困难教学中的感悟
项目式模仿教学法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300MW机组顶轴油系统改造
论电梯单开门改双开门的改造方式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