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价值

2018-10-16聂超凡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微课价值

聂超凡

【摘要】微课能够多角度辅助教学。教师可从通过微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防止出现意外;还可以通过微视频展示在课堂上不便开展的实验,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

【关键词】初中物理 微课 价值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7A-0141-02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只依靠讲台、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课程发展的需要。实践表明,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微课能够多角度有效辅助教学,进而促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进一步优化。

一、微视频导入,帮助学生理解

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物理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微视频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物理概念教学的导入,有助于突破物理概念教学的难点,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

例如,在《电生磁》一课教学中,著名的奥斯特实验充分说明了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在课堂教学导入环节中,“气功表演”实验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该实验借助纸箱进行实验——教师将电磁铁和电源隐藏于纸箱内,在纸箱上方放置小磁针,电路中的电键放置于地面上,教师“发功”时用脚合上电键,小磁针在“气功”的作用下发生偏转。具体的导入流程为:“课前复习→物理教师进行“气功”表演→学生“气功”表演失败→物理教师再次进行“气功”表演→引入新知识”。若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气功表演”,操作过程中可能由于人为紧张等因素,使得实验效果不理想;由于小磁针比较小,大多学生不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教师可将实地表演录制成视频进行导入:教师在课前进行多次“气功表演”并录制,选取最佳的一次演示展示给学生观看;学生还可以多次观看,反复剖析,进而领悟其中的道理,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二、展现物理概念形成过程,促进学生认知

人们对知识的掌握通常经历“感性→知性→理性”的过程,感性认知的程度直接影响着理性认知的高度。在学习初中物理概念的过程中,学生的感性认知程度至关重要,增强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感性认知,有助于提升物理概念教学的效率。课堂上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和学生演示实验固然是一种增强感性认知的途径,但是有些物理实验并不适合进行现场实施,在此情况下,教师借助微课展示物理概念的建立与形成过程,有助于让学生从感官上体验物理概念的形成,拓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认识。

例如,在学习《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相关概念知识时,教师将“滑轮”与学生已学的“杠杆”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和想象能力,他们在较短时间内难以理解“定滑轮等同于等臂杠杆、动滑轮等同于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若教师借助微课,采用多媒体手段呈现“直线等臂杠杆→梭形等臂杠杆→椭圆形等臂杠杆→圆形等臂杠杆”的动态变化过程,在动画演变过程中分析“支点”“动力臂”“阻力臂”等物理概念,学生从动画演变中明白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实质,获得充分的感性认知,促进学生透彻理解滑轮的相关概念,体现微课的价值与魅力。

再以教学《磁感线》相关知识为例。磁感线是物理学家法拉第提出,用来形象描述磁场的理想化的模型,这种“人为假想”的有方向的曲线,初中生理解起来很困难,更谈不上运用磁感线相关知识解释物理现象与规律;若将“磁感线”抽象概念的形成过程设计成动画微课形式,运用动态画面展现“立体的、无数条不相交的方向曲线、疏密程度反映磁场强弱”等特征,在动畫展示中配以文字和声音解释,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抽象的“磁感线”概念。

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的不断发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以多媒体技术为背景的微课教学方式已经被一线教师广泛应用。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微课教学方式的实效性不仅体现在物理概念教学上,在物理规律教学、习题教学、实验教学等方面都有着突出的优势,作为教学一线的初中物理教师,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应该充分运用微课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不断促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

【参考文献】

[1]陈伟.巧用“微课”提升初中物理教学[ J ].理科考试研究,2016(7)

[2]史汉军.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微课的应用设计[ J ].物理教学探讨,2017(11)

[3]吴教兴.探究如何利用微课提高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效果[ 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2)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微课价值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