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教育的初步实践

2018-10-16李梦鹤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民族文化山歌小学语文

李梦鹤

【摘要】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教育,本文分析民族文化的内涵,以及对于小学语文教师素养提高的重要性,进而提出实践方法:以山歌为载体,渗透民族文化;组织民俗活动,抒发民族情感;结合民俗活动,进行感悟写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 民族文化 山歌 民俗活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7A-0123-02

民族文化是某一民族在长期共同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创造出来的能够体现本民族特点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总和,对现代人具有一定的道德教育意义。民族文化涉及的领域多样,包含哲学、历史、民俗等。有很多经典的传统文学,也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当中,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从小学便开始接触传统文化,习得良好的道德品行。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注重民族文化传承,并将其有效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一、民族文化的内涵分析

中华民族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文化积淀。有许多珍贵的文化资料,记录着各个时期社会的时代背景、人文历史,其中不乏包括有很多能够律人、束己的经典文化。到了现代,人们将一些比较经典的传统文化作为修身养性的标榜。同时,民族文化不仅内涵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包括文学作品、国画、戏剧、军事等方面,还有节令、习俗等一些风俗性的活动[1]。此外,朝代的兴衰、历史的演变过程也会衍生出诸多的文化内涵,经历了时间的沉淀与考量,最终形成富有价值的传统文化。

二、民族文化对于小学语文教师素养提高的重要性

在小学教育工作中,语文教师所担任的教学职能相较于其他学科意义更为重大。因为语文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一些基础性的语文知识,如一些简单的生字、词、义,更要向学生传递如何以端正的生活态度、处世态度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小学生能够养成什么样的品格、德行,在很大程度上与语文教师的言传身教密切相关。因此,语文教师所要具备的修养,不仅仅包含文学、历史、心理领域,更要求其对民族文化加以了解,如此才能够更好地向学生开展道德教育。比如,田东县民族文化形式十分多样,戏曲形式也具有多样性,有壮剧、师公戏、“唐皇”(壮族先民创作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等,山歌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嘹歌、侬歌、瑶族山歌等,作为当地的一名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自身的教学修养,必须对传统文化加以了解,并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效融合,仔細钻研其中所蕴藏的民族文化,从而为学生提供合适的道德教育。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教育的初步实践

(一)以山歌为载体,渗透民族文化

众所周知,田东县被人们称之为“民间文艺之乡[2]。”因此,教师应当将当地的文艺气息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从小正视自己家乡的文艺风采。在平时教学中,笔者常将当地民间戏曲带入课堂,比如,利用课堂最后几分钟,向学生展示壮剧、粤剧、“堂皇”等,以便学生能够了解这些民族文化。同时,在语文教学中,笔者时常将当地山歌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对家乡文化有一个清楚的认知。众所周知,田东县当地山歌不仅形式多样(包括嘹歌、排歌、侬歌等),而且在表现方式上也十分独特(如山歌歌词中就包含了很多比喻、夸张等一系列修辞手法)。因此,就写作手法展开教学时,笔者通常以山歌为例,鼓励学生自主鉴赏山歌歌词,并探究歌词中所包含的表现手法。同时,山歌所传达的感情是浓浓的民族之情,笔者以山歌为例开展语文教学,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组织民俗活动,抒发民族情感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知道语文教学不能仅局限在授课上,而是要积极组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文学内涵。例如,在端午节来临之际,笔者组织学生就端午节这一传统民族节日的由来进行资料搜集与整理。通过收集和整理资料,大部分学生都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认识到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组织的民族节日。之后,笔者利用学校资源,邀请学生家长进入校园,与学生一起观看划龙舟比赛和武术比赛。随后,笔者让家长带着学生包粽子,由学生负责准备粽叶,家长指导孩子包粽子的具体步骤,让孩子参与到包粽子活动当中。当学生品尝到自己包的粽子时,他们表示十分开心,也愿意更深入地去了解端午节的内涵。此外,教师还可以积极组织民族文化主题班会,鼓励学生自主搜集有关民族文化的内容,讲一些当地民族英雄的故事。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入掌握民族文化,还能够有效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丰富的民俗活动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热情,最重要的是,通过有趣味的实践活动,学生增加了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了解,进而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

(三)结合民俗活动,进行感悟写作

我国民族文化内涵丰富,历史悠久。教师除了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民族实践活动,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就活动参与体验进行感悟创作。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对传统民族文化加深认识,还能够有效训练写作能力。如“九月九登高祭祖”是比较具有民族韵味的民俗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登高祭祖活动完成之后书写活动感悟,让学生记录登高祭祖的过程,以及当时的心情体验,能够通过祭祖活动懂得感恩、懂得珍惜,从而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孝敬长辈。通过参与此次民俗活动,学生对《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能够加深认识[3]。

综上所述,弘扬传统、传承经典是每个国民都需要重视的责任和义务,尤其是小学阶段担负着思想启蒙教育的重要使命,因此,语文教师应在语文课堂上积极渗透民族文化教育,让小学生在实现智力开发、思维开发的同时,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叶敏.浅论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 J ].语文建设,2015(35)

[2]梁春莲.小学语文教学中民俗文化教育的方法探究[ J ].教育教学论坛,2015(3)

[3]姜琪,王学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J ].教育教学论坛,2014(12)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山歌小学语文
山歌还要妹起头
山歌
苗山歌
苗山歌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