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生习作难点探析及解决对策

2018-10-16韦世勤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生活化

韦世勤

【摘要】针对农村小学生的习作难点,本文论述解决对策,包括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情感、给予习作指导,从而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 习作难点 生活化 习作素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7A-0118-02

笔者一直在农村小学执教,感觉学生在其他课堂中还比较活跃,可是一到习作课,课堂气氛就如同一潭死水。为此,笔者对中高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关于习作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90%的学生表示写作时没有内容可写;88%的学生表示不会确立中心思想;83%的学生表示不知道如何围绕中心组织材料;76%的学生表示语言表达存在困难;75%的学生表示不知如何修改自己的习作。本文中笔者针对排前三位的难点进行探析,研究对策。

一、农村小学生习作难点探析

(一)没有内容可写

很多小学生面对习作时,常会表现出厌倦的情绪,究其原因,在于学生缺乏丰富的习作素材,没有内容可写,无从下手。生活是习作的源泉,习作内容很多是来源于生活。但是,在实际的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活动往往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没有着重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生活、如何在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

(二)不会确立中心思想

很多小学生在习作中不会表达思想、情感,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小学生生活面窄、单调,而且平时没有认真思考日常所见所闻,没有用心体会所经历的事,导致缺乏丰富的生活体验。另一方面,教师没能有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习作灵感,也没有培养学生习作情感的意识。此外,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往往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所选的话题远离学生的生活,无法使学生产生思想共鸣,因此学生在习作中自然无情感可表达。

(三)不会围绕中心组织材料

在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中,部分教师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仅仅根据课本单元习作训练设计习作教学内容,而且方法简单、粗糙,没有向学生传授必要的习作方法,也没有在习作评改后就存在的共性问题给予适当指正,从而影响学生对习作方法的掌握;部分教师要求学生熟读,甚至背诵习作例文,企图获得某种话题习作的稳固的表达模式。这些机械、单调的教学方法,不仅令学生感觉习作枯燥无味,还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表达,不利于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

二、解决农村小学生习作难点的对策

(一)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

学生在习作中没有内容可写,主要原因是没有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更多的習作素材。语文与生活紧密相连,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让学生能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花花草草,感悟人生的酸甜苦辣,感受自然的美妙和变迁。对此,笔者建议学生准备一个记录本,将自己一天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全都记录下来。当然,不能让学生走马观花式地记录,而应该引导学生详细、准确地描述事物的特征特点或具体变化过程,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在以后的习作中更生动地描述事物。

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观察生活的能力非常重要,它有助于学生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使自己的思维时常保持活跃状态,进而提升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近距离地观察自然,认识社会,以积累丰富多彩的习作素材;也可以让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话题,通过看报纸、上网等活动,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还可以激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究等,丰富自己的习作素材。习作素材积累多了,在习作时,学生便可以通过语言加工和情感抒发,完成习作任务。

(二)在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情感

清朝作家姚鼐说:“诗文美者,命意必善。”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基础所在。如果文章缺乏真情实感,那么这篇文章就会空洞。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当树立“大习作”的观念,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丰富的课外教学活动中产生习作灵感。比如,可以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使学生通过近距离观察蚂蚁,发现蚂蚁是如何爬行、如何进行交流的;可以让学生观察大热天里狗频繁伸舌喘气的现象,并思考为什么;可以让学生抚摸小狗小猫,感受它们的可爱,或者逗逗鸡、鸭、鹅,体验它们的有趣;也可以组织小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拔河、游戏、参观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团结协作、刺激有趣、敬仰英雄等体验;还可以要求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让他们感受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学生有了这些丰富的体验,在习作中就会言而有物、言而有意了。

习作的实质就是学生的自我表达与相互交流,是自我情感的真实流露。如果习作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偏离了学生的心灵,为习作而习作,结果就会影响学生的文风,也会扭曲学生的人格发展。因此,教师要倡导学生“自主表达”,让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让学生在习作中自然流露真情,意味着教师不需要给学生太多技术性的指导,只需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站在学生的角度,多创造适合学生心灵对话的语境,引导学生写自己的故事,讲内心深处的声音。这样的引导,才会让学生感觉到习作是内心展示的需要,是件快乐的事,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三)给予习作指导,提升习作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应该是学生的“自主表达”,教师要减少对学生的束缚。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习作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恰好相反,为了使学生很好地完成一篇习作,教师的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要指导学生准确审题。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把准题眼,准确理解题目,弄清习作的中心是习作成功的前提。比如,教学习作《让我感动的一件事》时,可以让学生揣摩标题,明确习作的题眼是“感动”,所选择的材料必须能体现“感动”。培养审题能力,捷径就是让学生多练习,如让学生找出《难忘的假期生活》《未来的学校》《老师笑了》的题眼,使他们明确分别是“难忘”“未来”“笑”,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拟一些习作题目来找题眼。这样多次练习,学生就能迅速而准确地找出题眼,确定习作的中心了。

其次,要指导学生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个别学生由于选材不准确,常会出现习作平淡无奇,甚至文不对题的情况。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紧紧围绕中心精准选择材料。以“感动”为话题的习作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想到的事情列举出来。如有的学生写出了三件事情:其一是体育活动后,自己口渴难耐,同桌毫不犹豫地递来他仅有的小半瓶水;其二是在自己生病时,好朋友来家中探望;其三是“小气”的爷爷把毕生微薄的积蓄捐给地震灾区重建学校。这些事都让人感动,然而,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既能够体现习作中心,又具有新意的角度考虑,明确应该选择第三个事例展开习作。

再次,要指导学生学会谋篇布局。材料选好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构思。对小学生的习作指导,最忌空洞的说教,因为空洞的说教不但枯燥乏味,而且艰涩难懂。在习作起步教学阶段,读写结合的习作教学方法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每学完一篇经典的写人写事写景的课文后,都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人、事、景,使学生能很自然地把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例如,课文《理想的风筝》的作者触景生情,运用倒叙的方法描述了身残志坚、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关爱学生的刘老师。其实,在学生的身边也不乏类似这样的优秀老师,让学生动手写一写,将是很容易的事。教学《桂林山水》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它写熟悉的景物,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布局,运用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形象、具体地描写景物的特点。引导学生在构思时,要先确定习作的顺序,如时间先后顺序、事物发展的顺序、参观地点变化的顺序等,或者是顺叙、倒叙、插叙,或者是“总―分―总”等,将习作结构、每个部分的大意、过渡段(句)简明罗列出来。由此,确保了习作的整体结构清晰和有序。

最后,要指导学生把习作写生动具体。习作要想突出重点,学生必须学会利用较多的笔墨描述充分体现习作中心的内容。比如,对于一件事物的外形、特点,人物的神态、心理、动作、语言等方面,要运用学过的描写方法、修辞手法详细描写,同时,要注意运用平时积累到的好词佳句。对于非重点内容,在确保内容完整的前提下廖廖数笔即可。

总而言之,要想让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接“地气”,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丰富他们的生活和体验,使他们有物可言、有情可抒、有“法”可依。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农村小学生生活化
初中写作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生活化练笔为小学生写作插上翅膀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提高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对策
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挖掘语文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