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教育戏剧的可行性与操作性探究

2018-10-16黄婷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操作性表演可行性

黄婷

【摘要】本文以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的教学为例,论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儿童教育戏剧的可行性和操作方法。

【关键词】儿童教育戏剧 表演 可行性 操作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7A-0067-02

儿童教育戏剧是指用语言、肢体、表情等表现形式,设计轻松、愉悦、有故事性情节的一种表演形式。儿童教育戏剧主要是通过开展游戏、动作演示、文本内容演绎、人物角色的扮演、故事续编等多样的戏剧活动,让小学课堂更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趣味性。当教师掌握了一定的儿童教育戏剧教学技巧后,可以在平时的课堂上有目的地训练儿童的模仿能力、注意力、空间智能以及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的这些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儿童教育戏剧作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手段之一,在让学生参与编、排、演、议等实践活动的同时,不仅可以锻炼学生整合学习资源、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

一、儿童教育戏剧融入语文课堂的可行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基于此,在小学课程中融入儿童教育戏剧非常有必要。

(一)戏剧的多样化元素适用于小学语文教学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入各种戏剧表演的元素,包括音乐、舞蹈、道具等,能让课堂更加生动。同时,这些元素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教学内容,丰富感知,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活动,实现感知觉的统一,使学生不再拘泥于简单的读和背,在开发想象力的同时,又充分增强语文学习兴趣。

(二)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诉求

运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教育戏剧,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戏剧知识和表演技能,而是注重通过戏剧方式培养学生的内在文化修养和社会道德素质,重视的是学生在沟通、表达、创造、团队意识等方面的素质养成和情感体悟。因此,儿童教育戏剧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最适当的方式之一,也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从这方面来说,戏剧与人文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把戏剧融入课堂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和人文教育的共同诉求。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运用儿童教育戏剧进行教学时,一方面要真正落实教学任务,完成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涵养,让每个学生实现自己应有的发展,而非纯粹为表演而表演,或是为了收到一种表面上的娱乐效果。这就好比我们学习音乐和美术,也并非为了要成为音乐家和画家,而是要培养一种审美的性灵,并将这种学习所得用于终身的学习中,成为我们终身皆可受用的一笔财富。

(三)有利于小学生多种能力的开发和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多样,倡导将戏剧技巧与活动运用于课堂之中,突破传统理论上简单枯燥的讲解,通过生动形象的角色扮演达到教育的目的,这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教学方式。

教师借助于经过精心编排的扮演、模仿、游戏等戏剧活动,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发展能力。一方面,学生通过观看表演或是参与演编,能激发学习动机、引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生能更好地从剧中故事和人物的角度来理解书中的内容,从而提升感悟、完善思维方式。同时,让学生参与编剧和表演,可激发其主动学习与问题探究的能力。在角色扮演与观摩过程中,学生会进行思考和判断,从而形成思考与判断的能力;在戏剧扮演过程中教育思想和主题的揭示,能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与认知能力;在戏剧的编排和扮演中,学生通过与老师同学互动,能培养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除此之外,在故事的扮演中,学生还能探索出许多人生的奥秘,寓学于乐。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儿童教育戏剧的操作方法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儿童教育戏剧,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为了能扮演好角色,学生会深入地去解读课文,从而使理解更加深刻,真正做到了自主参与学习。下面,笔者以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的教学为例,介绍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儿童教育戏剧的做法: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皇宫倾塌后,陶罐和铁罐都被埋在了土里。多年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这篇课文的对话浅显易懂,但故事的主旨相对来说就有点难以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主题,笔者决定把儿童教育戏剧融入语文课堂。

(一)让学生充分了解课文

考虑到课文里出现了很多表示语气的词语,为了让学生理解语气词所表达的感情,笔者安排了一个课前小游戏,即让学生猜表情,演表情。笔者在大屏幕上出示了一组表情包,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关注。每每笔者随机指出一个表情,学生都能说出来,有的还与同桌一起模仿起来。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对人物的各种表情有一定的理解,从而为后面的读课文、理解课文、演课文做好铺垫。之后的环节是学习本课词语:懦弱、辩论、恼怒、争吵、傲慢、谦虚、轻蔑等。在学习这些词语时可让学生进行表演和语言训练,使得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程度更加深刻。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基于前面教学过程的设计,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基本上能够轻松达成,全班学生均能理解并正确读出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如:“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二)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丰富戏剧情节

课文所表达的内容虽然是完整的,但是如果想把它转变为可以表演的戏剧,需要学生在充分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创作戏剧台词,进一步丰富戏剧内容和情节。在课中,笔者设置了一个让学生发挥想象、编写剧本的环节,对课文中厨房里各种餐具的对话进行补白,并将提前准備好的头饰道具发给学生,让学生饰演他们所设计的角色。课堂上一直洋溢着学生的欢声笑语,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获得体验。

综上所述,戏剧的多样化元素适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诉求,有利于小学生多种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可见,儿童教育戏剧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注:本文系2015年崇左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儿童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课堂应用的研究”(课题编号:2015X-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操作性表演可行性
基于新课改的数学素养性作业设计探析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论社会保障绩效治理的操作性路径
杜威“反省思维”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操作性另解
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意义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
HDL-C,LDL-C,CK-MB和RBP使用朗道质控品作为室内质控品的可行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