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院校教务分级管理职权定位的意义

2018-10-16袁雪

学周刊 2018年29期
关键词:分级管理教务高职院校

袁雪

摘 要:高职院校教务分级管理是高校管理模式的必然格局,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就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依照院校核心管理层的规划,由教务管理部门具体负责院校的整体教务管理运行秩序、教学服务和教学质量评估,属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教学管理工作的中枢,对高职院校的稳定发展起到核心作用。因此需强调教务分级管理中教务处与系部教务两级间的关系与配合、职权与职责,并明确定位。教务分级管理中两级职权部门应做到分级不分家,各履其职,各行其责。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务;分级管理;职权定位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9-0183-04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9.115

近些年在综合性高职院校迅速发展的时期,许多新的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升格为高职院校。在转型期间,高职院校的组织机构更为健全、严谨和科学,其中一部分管理模式转变为多层次、多级别的平行交叉的分级管理,将管理职权进行分解。从一把折扇的结构上来形容院校这些管理部门,可以清楚看到彼此间的关系和功能。折扇一侧大骨是教务处(一级职权部门),一侧大骨是科研处,统筹规划全院教务与科研的总体定位和标准,指导发展;折扇的小骨芯是系部(二级职权部门),折扇小骨芯梢是教研室,具体执行实施,完成任务,推动发展;扇面一面是教师,一面是学生,具体落实,产生成绩;折扇沿边是实习点,验证成果品质。

在组织机构建设磨合期间,高职院校的管理机制出现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权限冲突,导致运行不畅、效率低下的管理弊端。下面笔者就院校教务处与系部教务管理之间的分级管理职权职责定位不明确、未理顺的状态,将个人的一些观点分别从教务分级管理的概况、分析和职权关系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务分级管理概况

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教务管理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复杂系统,涉及教学、科研、学工等诸多部门,教务管理作为高职院校核心部门,目前呈现教务处与多系部叠层管理体制,此变化可视为教务管理分级。二者之间的管理理念、管理策略、工作运行流程、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协调与配合直接影响院校教学的质量、水平和教学秩序的稳定,属于院校建设中的重点之一。综合高职院校管理改革中存在的教务管理职责、权限的模糊状态,明确教务分级管理间的关系和权利,是顺利开展教务处和系部教务工作的关键。

(一)教务分级管理的关系

高职院校在院校教务处内设教务管理工作权限,由院校直接管理,为一级教务职权部门,管理性质类似集权制;同时院校系部内也设有教务管理工作权限,在教务处的总体规划下,根据专业类别进行学科的分配,做出进一步的完善和强化,使其教务管理工作更系统性、专业性,为二级教务职权部门,管理性质类似分权制。教务两级管理部门,如同合作关系,又像螺母与螺栓的关系,将彼此有机结合成一组能动关系。结合职权中集权与分权管理的优势,相互弥补两权间的不足,在不同的权限里共同创建和谐教务工作。

(二)教务分级管理的模式

教务分级管理,两级管理部门均有管理权,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

教务处的教务管理主要职权应对系部教务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发挥监督和协调作用,提供咨询服务和信息反馈平台,把工作重点转为督查、协调、服务,思考教学未来发展策略,统一政策标准、集中规划资源、收集信息、建立监督评估体系,思考未来发展方向和创新人才培养等工作上,对系部教务工作有建议权、咨询权、服务权、决策权,其角色应是:指导者、服务者、沟通和协调者、监督者、思考者。

系部教务管理主要职权落实具体工作到教学一线的管理当中,除了上传下达的任务外,应根据教务处制定的相关制度、标准等决策进行二次深化执行决定,部署各教研室落实开展具体工作,并在执行中发现、处理、解决问题,对具体教学工作有决定权、指挥权、命令权,其角色应是:执行者、推动者、修订者。

二、教务分级管理的分析

在开展教务分级管理过程中,应根据教务职权的性质,定位教务分级管理的职责范围,明确教务处和系部教务职权之间的关系,求同存异配合管理。

(一)定位教务分级管理的职责方向

教务管理方式不是罪与罚,而是疏与导,以此为基本原则。参照上诉教务分级管理的模式来定位教务分级管理的职责方向。教务分级管理共同职责是教学活动的整体责任,是一组知识、技能,行为与态度的组合,是由提升教学意识、改变教学观念,制定管理细则、规范考核制度、完善运行流程,实施培训、考核与巡查,建立师生教学活动中品管体系等多项职能组成,通过帮助提升整体的工作成效,推动教学成果的影响力与竞争力。教务处教务职责来自于宏观决策,在职权范围内明确学科专业发展目标与方向、制订计划与标准,审核结果,做好咨询服务,重点思考院校教学发展方向和创新人才培养,对系部教务管理部门履行相应职权;而系部教务职责则侧重于教学过程,在教务运行中深入教学主体,对教学管理细节履行职权,查漏补缺、收集记录教学信息,反馈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提供用于拟定、修改决策方案所需的真实、可参考的依据。

(二)分析教务分级管理的配合

根据上述教务分级管理中教务处与系部教务管理职责权限的不同,明确了两者间的职责范围,二者的关系犹如交响乐团中的指挥(教务处教务管理)与各个乐器组(系部教务管理),彼此配合完成完美乐章。教务分级的完美配合,首先,院校教务处教务管理应具备对教务新动态全面洞察的能力;其次,强调系部教务管理的执行能力和執行效果。若教务处教务管理没有能力可以承担或者承载不了规定的职责,也就发挥不了职权作用,可能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或者是远离教学的本质(育人为本),迷失发展的根本(学生品质),偏离了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严重一点说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若教务处教务管理并不知道该承担哪些职责,仅仅只是发挥组织、服务作用,弱化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职能,以至关键职权的缺失、无威信,谈分级管理配合就是不可控的关系。比如无统一执行标准,在组织教师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生教学秩序的混乱、单项教学工作重复开展、教学任务朝令夕改等,这些管理漏洞无形增加教师工作量,导致教师工作激情懈怠、教学质量下降。故两级部门的配合必须找准各自的职责,确认彼此间的关系,发挥各自职权效能。

三、教务分级管理职权关系

综合教务分级管理的概况和分析,高职院校教务分级管理的职权关系应共同立足于集合部门力量、激发教学主体创新能力、高质高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建立大于个人活动能力的教育团队,确保完成专业培养目标而履行的各种职权。教务管理是院校的主体工作,是维持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办好高职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当前教务分级管理问题,要求管理者解放思想、有效实施,提高教务管理工作水平,明确教务分级职权关系。高职院校一级教务管理部门(教务处教务)职权如折扇大骨(集权制)、二级教务管理部门(系部教务)职权如折扇小骨(分权制),明确两级管理职权,完善整个教学过程及评估体系。

(一)教务管理职权职责范围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部门是教学主要职权部门,有其职、赋其权、履其责,教务分级管理结合集权和分权制管理的优势,弥补两权间的不足,充分展示职权效应。

1.共同职权职责

教务工作是面向高职院校主体人群发展的管理,教务两级职权应本着合作原则,在分管教学副院长的指导下,充分整合资源,遵循客观教学管理规律,系统组织教学人员参与教学活动,以达到资源高效化、过程协调化、质量最优化。利用分级职权范围,履职履责,协同开展院校的教务管理运行工作。首先,严格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政策、法规;其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策略、实训基地建设、技能鉴定、考务工作、学籍管理、师资规划和培养、教学运行评估、教学质量监控、教改项目等。利用分级职权定位,配合完善教学机制、系统科学地提高管理效能、保证教学工作良性运转,切实落实工作规范化,与时俱进跟上行业的发展。教务两级职责不论是从教务管理工作的周期性还是教学基本信息的采集上,均应强化政策,执行、沟通,及时、准确、有效地开展和落实,做到有去有回,应科学、规范、严谨,有目的、有计划、有创新,强调可研性。

2.两级职权职责

教务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管理活动,它直接覆盖整个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强调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切实可行的务实精神,可运用质量管理评价体系,使其整个教学过程在各阶段均有可监督、可评估的依据,做到有痕迹、结果可倒查等。故院校中教务管理的分级管理必须有效分工,配合落实,及时反馈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修订。在教务全过程中,根据教务两级权责的性质,各自行使权利,履行职责。

一级教务管理部门(教务处教务),职权性质属集权制,在教务管理过程中发挥其建议权、咨询权、服务权、决策权等职权。具体负责起草、提出、拟定各项管理事宜的原则性总体指导方向和标准(如文件、意见、要求、规定、制度等),完善审批流程(初审、终审),监督和检查各教学阶段成果及教学结果的评估,编排课表,组织安排会议(如:教务工作例会、教务协调会议、教学信息反馈会等),评估审核工作,服务整个教学环节工作所需,汇总上报意见、需求等。

二级教务管理部门(系部教务),职权性质属分权制,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发挥决定权、指挥权、命令权等职权。具体负责教学管理过程,根据教务处制定、要求的工作内容,针对系部专业特色,科学、有效、及时地开展工作,制定適合本系部专业的实施计划、方案,落实具体工作,完成教学任务。如执行安排、组织落实、及时记录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监控本系部教学过程,制订和汇总修改意见,做好统计和上报工作;另外系部与系部间也可根据教务处监督机制进行合理、公平、公正、公开的系部互查管理体系,提高教学质量,良性提升系部间的教务管理工作品质效应,查漏补缺,有效、科学地全面达成系部教务管理体系的平衡共建发展。

(二)教务分级管理职权权限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培养合格优质的高职院校生,是院校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在院校的各项工作中占有中心地位,科学有效的教务管理体系是维持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对于目前由中专校提升到高职院校的教务分级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影响着教务管理的发展和提高。具体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教务分级管理间的配合不协调。(2)教务分级管理间的职责分工不明确。(3)教务分级管理中的评价体系无明确统一的标准。(4)教务分级管理后负责人职权划分不清。(5)教务管理分级、分家,对此点,笔者个人见解是系统的管理应由一位分管院领导督导某项管理,而不建议多名高层管理者分别参与各部门中内涵一致的管理督导工作。因为系统的管理强调思想的统一,若以各自为政、同时开展的格局,管理中便形成只平行无交叉的状态,容易在管理运行过程中出现因管理观念的不同、关注点的不同而产生分歧,导致要求不一致,结果无统一评估标准。

针对教务分级管理职责权限的范围,其解决对策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个角度展开:

①单从教务管理工作流程上看,彼此间关系:两级间有一定的程序化要求,以便于管理流程的规范。

②单从部门管理权限的地位上看,彼此间关系:教务处与系部间属同级关系,两级间虽职权不同,但强调两级间的职权地位共存共荣。

两种形态体现出教务分级管理职权的关系,对此进行区别同等对待,平衡协调,明确教务分级管理并无职权冲突。正确理解工作流程仅是确保工作的秩序化的一种有序的工作流程顺序;而管理权限,仅为明确分级管理的具体职权范围。只有明确教务分级中的职权定位,才能发现教务分级管理的意义所在,使得两级管理协调、统一,提高教务水平的标准化、高效性。

1.教务处教务管理(此后简称“一级部门”)发挥指导者能力,制定刚性制度,系部教务管理(此后简称“二级部门”)展开传播者效能,柔性落实。

一级部门制定针对教师、学生共同遵守的管理制度、办事规程和行动准则,应从传统的职权一把抓的管理模式转向对系部教务管理的指导监督,应尊重系部教务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力量与智慧,做好其决策参谋、发挥指导者的作用,在教学计划及大纲制定、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安排、考试安排、成绩及学分管理、教学档案管理等方面履行监督职责。二级部门根据各自专业特点进行二次分解,细化到教师与学生群体中执行、落实、实施、收获成果。

2.一级部门牢固树立服务者意识,二级部门深入基层收集信息

一级部门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如果不转变管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仍高高在上或随意分解工作、闲散管理,就会失去二级部门的信任。二级部门应深入细化服务工作,及时了解教学中的问题,做好记录,反馈真实、有效的信息,做到服务无空话的务实管理。

3.一级部门做好沟通协调的桥梁,二级部门良性竞争、和谐发展

一级部门作为教务工作的指导者,应根据院校的总体资源和总体教学所需,以大局为重,充分整合院校资源,平衡教学安排,协调二级部门进行合理的调配。二级部门应细致掌握管理范围内各个资源的特点,结合教学主体的各种优势,平衡发展,获得真实、有价值的成果,做出更为人性化、科学性、系统性的建议。

4.一级部门执行监督权,二级部门做好过程的管理

一级部门制定标准考评体系,在教务管理过程中设置分阶段考核制度,有效地将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串联起来,承上启下、环环相扣,使其监督体系有可评估性、可倒查的实际价值(如对二级部门工作各阶段情况进行监督,切实审核该部门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同时要建立管理者的履职履责追究制度,对教学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甚至损失的、管理过程中徇私舞弊的、以权谋私的管理者,提出要求从严处理。二级部门应根据总体决策,针对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教务管理细则,收集教学过程中可评估性的相关资料,并对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的主客体(教师、学生)进行及时纠正和处理。

5.一级部门系统思考教育管理理论与创新,二级部门具体负责稳定教学运行,发现全过程中的存在问题

一级部门从过去烦琐的日常事务性管理转变角色,將部门具体工作合理地交付到二级部门,将此重心投入到教育管理理论和创新学术研究中,拓宽视野,思考未来教学发展方向,系统思考和整理以往的实践教训;同时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院校教育规划、专业建设等方向的决策。二级部门专心于教学过程的日常管理各项活动中,为院校教务改革提供最直观、最可信的信息。

6.一级部门建立教务工作例会制度,二级部门组织开展日清工作法

一级部门本着服务、协调、监督、革新的宗旨,定期组织教务工作例会,了解教学发展动态,综合参考。二级部门应注重具体教务管理中的控制和清理,全方位地落实深入到每人、每天、每件事的过程记录中,确保及时而准确。

最后,引用《三国志·吴志》中的一句话,“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学会合作、善于合作,在合作中合理规划、相互配合,集思广益,唯才是用,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借此定位高职院校教务分级管理的关系和职权分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平.高职院校教务处在二级教学管理体制中定位的思考[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2] 邢长燕.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4(33).

[3] 张芸,张积林.高校系级教学管理工作经济模式的职能定位[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2).

[4] 曲涛.浅析新时期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J].消费导刊,2008(22).

猜你喜欢

分级管理教务高职院校
教务排课对高等院校教学运行的作用分析
浅析高校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物联网视角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与培养
以培养方案为核心的教务管理系统开发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