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国际旅游岛和谐旅游主客互动研究

2018-10-16宁如刘亢刘睿哲

祖国 2018年16期
关键词:海南

宁如 刘亢 刘睿哲

摘要:本文在充分归纳总结国内外研究学者对客体主体交互行为研究的成果基础上,提出了旅游者与东道主之间的交互行为一般模式,并进一步分析了现阶段海南旅游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然后就实现海南国际旅游岛和谐旅游主客体高效和谐互动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以期对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海南 国际旅游岛 和谐旅游 主客互动

海南省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也是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建省办立经济特区20多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自身起步较晚,基础较差,目前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然处于较低状态。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结构调整,科学发展任务十分艰巨。为了加速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海南地区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旅游胜地,是海南省加快现代服务业,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大举措,对进一步调整地区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长期旅游发展过程中,旅游者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客主交互行为已经成为整个旅游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如果不能妥善解决旅游游客和当地居民之间的主客矛盾,最终会影响到主客体之间的良好交互氛围,严重的会影响到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周期。因此,本次研究基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和谐旅游游客与当地居民之间的互动开展探索,现将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一、概念解析

(一)国际旅游岛

国际旅游岛是指在特定的岛屿区域内,产业内容限定在旅游产业领域范围中,对外实行以免签证零关税为主要特征的投资贸易自由化政策。海南省提出构建国际旅游岛的行为,是为了促使本地区旅游行业与国际全面接轨,将海南省建设成世界一流的热带岛屿休闲度假胜地的目的。

(二)和谐旅游

旅游行为是人们到非居住地区的一种体验行为,目的是从感官和心理方面获得享受。和谐旅游强调处理游客和当地居民之间的关系,实现游客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和谐相处。和谐旅游发展至今,已经逐渐变成以和谐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旅游發展模式,他倡导在旅游过程中约束自己旅游行为,构建完善的旅游观念和消费意识,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和竞争环境,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进一步促进地区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将和谐旅游定义为构成旅游活动和旅游行为之间的各个要素,达到一种和谐利用、相互协调的发展状态。和谐旅游发展模式,是未来旅游产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和谐旅游客主交互

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主客体交互行为,主要是指到旅游地的旅游者与当地居民、从业者,在旅游地面对面接触时,所引起的现象和行为关系的总和,包括了两者之间的交互意愿、冲突、示意等行为。在实际的和谐旅游开展过程中,发生在主体和客体场景中的角色,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一个是游客,一个是旅游从业者,另一个是当地居民。三者之间发生交互行为通常比较复杂。因此为了方便研究,确保本次研究更具针对性,本次论述主要涉及到旅游者和东道主(包括专业从事旅游活动的职业人和普通居民)之间的交互行为开展论述研究,游客之间的交互行为不作为本次研究内容。

二、海南国际旅游岛和谐旅游主客互动基本模式

在进行游客与当地从业者和居民交互行为模式研究过程中,由于整个行为模式过程比较复杂,很难用某一种观点能够全面的论述其中的模式,因此本次研究主要从类型学角度,应用了多种分析方法,从主体和客体双方角度出发,对本次研究的主体和客体交互模式开展了论述:

(一)主体与客体交互的属性模式

通过广泛的问卷调查,将旅游地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交往行为总结成六种属性模式,比较全面的分析了整个交互过程的类型、性质以及交互双方的感知行为。这类研究文献比较全面,系统的就主客体之间的交互属性行为进行了全面总结,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二)主体与客体跨文化交互模式

文化间的差异性主要是指参与文化活动的客体自身文化与当地文化的差异程度,客体与主体之间的差异程度越大,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也就随之增加。根据客体与主体之间文化的相似程度、文化差异程度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当主体和客体在不同的文化差异中开展交互行为时,这种行为就被称为跨文化交互行为。按照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文化差异性程度,本次研究总结出了主体客体跨文化交互的一般模式,详细情况如表2所示。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该种模式之下,并不能判断出客体和主体交互是呈现正向性还是负面性。主要是通过文化差异角度,分析了主体和客体在交互过程中的大部分情况。要想进一步分析,不同文化差异背景下,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交互行为是正向还是负面性,需要依靠主体和客体双方的积极态度和不断的磨合。

(三)主客体交互态度模式

在和谐旅游背景下,主客体交互态度模式研究主要选择使用Doexy愤怒指数理论,从主体和客体双方愉悦、冷淡、愤怒、反抗四个方面开展论述。结合该理论,主客体之间的交互正向效应和负效应,会随着地区和谐旅游的不同发展阶段而呈现不同的正反面效果。一般情况下,随着地区旅游产业进一步向前发展,主客体之间交互效应逐渐由正向效应向着负向效应递进,并且是单向不可逆转的。详细情况如表3所示。

(四)主体和客体交互行为模式

通过进一步总结他人的研究成果,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交互行为模式划分为:具有强烈的招客意识、主体和客体之间能够进行简单的交流、主体要求课题到家中做客、吃饭、留宿、客体回到自己居住地后,能够长时间和主体保持联络。详细情况如图1所示。

通过图1表格我们可以看到,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交互行为,呈现递进式关系。主体和客体交互的最高层次是保持朋友关系。但主体和客体在开展交互行为过程中,并不是一直呈现递进式发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长期联系。但我们也应该清楚看到,主体和客体在开展交互行为过程中,并不是一直呈现递进式发展,这其中一旦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受到影响,使得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交互行为发生中断。其中最差的主体客体交互行为是双方一接触,会因为某一方的冷漠、敌视、冲突而发生中断,从而向着负面效应转变。

三、海南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海南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1.区位优势丰富

海南省是来往两洲和两洋的必经之地,也是通往两亚的十字路口,是重要的航海及海洋贸易节点,因而具有重要的商业贸易意义。近年来,博鳌论坛选择在海南为永久地址,进一步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和谐发展。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海内外游客休闲观光的同时,还进一步带动了本地区商贸的发展,进一步拓展了游客结构,为构建海南国际旅游岛家族和谐旅游发展提供了巨大发展前景。同时,海南地区交通方便,辐射半径大。仅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可通航国内城市98个,能够直达绝大多数的城市和地区。从该地区航空发展规模来看,由于飞行时间短,增加了中部地区、南部地区游客选择海南为旅游目的地的可能性。

2.气候宜人,自然条件丰富

海南省处于热带地区,属于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适宜,温暖潮湿,降雨充沛,自然条件优异,空气质量优良。良好的气候环境是吸引了大批游客和养老为目的的游客。此外,海南省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热带海岛特色资源,是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该地区有着完整多样的热带雨林,众多的国家地质公园。具有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优势和丰富的旅游产品。

3.政策和产业更加开放

海南省作为一带一路的起始点,国家高度重视海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着力打造中国旅游特区。在一带一路带动下,加速促进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省将引领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引导地区其他产业协同发展,共同实现国际旅游岛建设目标。从地区层面来看,海南省作为经济特区,各种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规模,发展模式进一步放宽,有利于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进入新世纪以来,海南省先后在免税、免签等方面逐步放宽,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到海南旅游。

(二)海南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经济特区优势有待进一步提升

尽管海南地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丰富、區位优势明显,国家政策和产业更加开放,但现阶段,海南省旅游产业发展还面临比较大的挑战。自1988年海南成立海南经济特区以来,海南省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但作为经济特区,在全国发展一盘棋上处于何种位置,赋予怎样的功能和作用,至今并没有进行明确。由于海南省自身经济社会建设缺少主攻目标和相应措施,导致现阶段海南省经济发展面底气不足,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经济特区优势。

2.产业结构不合理

现阶段,海南省各个产业发展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以技术、知识、信息、高素质人才为驱动力,现代旅游休闲产业为龙头,健康、医疗、教育培训、会展服务为支撑,以现代物流体系、文化创意、IT产业、服务外包为新增长点的现代服务产业发展新格局还没有形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对自然资源依赖性较大。各个产业在发展进程中,主要是对自然资源的初级加工和初级获取,产业发展较为滞后。由于过分依赖第一第、二产业,再加上创新能力不足,使得服务业对海南省的经济带动作用能力不足。由于地区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第一、第二产业产业化程度低,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带动作用不明显,使得本地区的竞争优势不足。在大力发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模式下,现代服务产业能力不足,成为制约该地区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3.旅游产业发展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海南省,旅游产业是地区的支柱性产业,是服务产业中发展较快的一个产业类型。但在长时间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完善、不科学、不规范的现象逐渐暴露出来。部分旅行社旅游业务操作不规范,存在欺瞒游客,宰游客现象。一些导游、相关服务人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差,在旅游市场,普遍存在恶性竞争现象。很多接待人员不能够严格按照旅游流程随意更改旅游项目、旅游地点、降低服务质量,严重损害了游客的利益,从而引起主客体纠纷,对海南旅游形象产生极大影响。

四、实现海南国际旅游岛和谐旅游主客体高效和谐互动的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旅游体验质量

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和互动主要是通过具体的旅游环节所获得,旅游体验质量直接影响到游客对城市和城市主体的印象。因此,地方应该重视提高旅游体验质量,借助海南省优质的旅游资源,强化旅游项目开发,利用丰富的旅游项目,增加游客的体验。同时还要重视整合各项基础设施资源,为游客营造一个更加宽松开放的旅游环境,采取一切措施,切实维护游客合法权益,强化人文关怀。

(二)重视宣传管理

海南国际旅游岛和谐旅游项目发展过程中,当地政府部门和旅游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对游者的宣传教育,让游客对本地区旅游项目,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和个性化有充分了解,进一步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逐渐消除由于游客承载量过大而造成的体验不足,为游客创造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氛围。另一方面,还应该加强对主体的管理,重点要做好旅游从业者管理,促使其更加规范,科学的开展旅游经营,减少投诉事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和坑害消费者事件发生率。进一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同时,要进一步提高主体的文化素养、沟通交流能力,增强城市主体和客体的交互积极性。当地旅游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广泛的职业培训、技能培训、旅游常识服务技能培训,有效提高整个从业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勇于正视旅游主客冲突

旅游主客冲突的根源说明一个本质问题:如若对主客冲突听之任之,则和谐的主客关系更加山高路远,如果勇敢正视,积极建设,则主客和谐交往只会越走越近,实现从主客两分到主客对话,达到主客相融与主客双赢的飞跃,最终形成和谐的海南旅游环境。勇敢正视真实并深入思考,正视旅游主客交往的各种冲突问题,并不意味着要追求一项绝对的真理,而是在理清主客冲突根源的基础上,从思想上深刻地专注于主客交往本身的冲突调试和交往失谐的解决途径,而对于主客双方而言,正视冲突的客观存在也是主客和谐交往的起点,一旦客主双方透过冲突现象认识到冲突的本质,就会唤起他们对主客交往的再认识,发挥对冲突理解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运用正确的心态调适冲突,向和谐主客交往迈进。

(四)主客对话是冲突调试的转折

主客和谐交往是一种制衡的交往过程,制衡包含自我调适并相互制约的含义,要达到主客交往的制衡状态,必经之路是将东道主与游客的两分状态发展为东道主与游客的对话状态(也隐含着不同利益的东道主之间的对话)。这里所指的对话并非日常简单对话,而是指主客交往的两体四方(两体是东道主和游客主体,四方是指政府、当地居民、社区管理者、游客)拥有平等的话语权。首先,东道主之间的对话,是指政府部门、旅游开发经营者与企业管理者应该与当地居民之间应该平等沟通,平等地对话,要求管理经营方从旅游发展的大局出发,为本地居民谋福利,本地居民方则通过社区反馈居民的心声,方便政府与企业采纳居民意见;其次,东道主与游客之间的对话,是指东道主与游客在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多一些沟通和理解,将互相尊重、平等对话、平静沟通作为交往的起点,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方能化干戈为玉帛,化解冲突矛盾。主客对话的目的是为了让客主双方充分地表达自己,由此达成的共识,也就不会存在任何强制性,交往双方也就会心甘情愿地去兑现双方的承诺,实现主客和谐交往的终极目标。

五、结语

总之,在城市治理之中,希望旅游决策者将更多注意力放在主客关系的调控上,积极地正面主体与课题之间差异性较大的感受和诉求。如果任由主客关系持久对立,任由这种日益凸显的主客矛盾激化,将会产生更多的隐患和不安全因素。从而海南旅游形象将受到影响,本土居民和游客的幸福感将大打折扣,海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

参考文献:

[1]罗晋京,原晓燕,邬佳蕊.海南国际旅游岛“自由行”立法初探[J].商场现代化, 2013,(14).

[2]邓云秀,孙丽娜.以立法引领和推动海南旅游业改革发展[J].海南人大,2014,(10).

[3]钱新梅,劉云亮.国际旅游岛下免税购物的法律探讨[J].行政与法,2011,(02).

[4]伍奕.构建国际旅游岛灵活就业机制的法律思考[J].行政与法,2012,(02).

[5]褚晓路.海南国际旅游岛法规架构初探——兼议以国际旅游岛立法为契机提高立法质量[J].海南人大,2010,(07).

[6]李永利,李超.日趋完备的海南国际旅游岛立法[J].海南人大,2014,(12).

[7]周杨雪,伍奕.海南国际旅游岛休闲养老产业的法律思考[J].行政与法,2011,(02).

[8]张红锋.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法律意识与法律价值[J].新东方,2015,(02).

[9]黄顺祥.我省开展国际旅游岛法治环境建设建言献策活动[J].海南人大,2010,(11).

[10]毕志强.为国际旅游岛立法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在“地方立法与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J].海南人大,2010,(12).

[11]马雁军.历史赋予海南的“纳海情怀”——浅谈海南文化的根、魂、脉[J].今日海南.2014,(01).

[12]种海峰,戚晓吉.从民生幸福的视角看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

[13]张扬.高端旅游发展研究——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为例[J].特区经济,2011,(10).

[14]王明初.“梦幻之岛”:创建海南国际旅游岛“第一名片”[J].今日海南,2009,(06).

([1]基金项目: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资助项目(项目编号:Hnky2017-86);[2]基金项目: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2015年规划课题(编号:HNSK〔QN〕15-28);作者单位: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海南
海南沉香冠天下
A new snake species of the genus Gonyosoma Wagler,1828 (Serpentes:Colubridae) from Hainan Island,China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海南赞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海南停留
点赞海南“马上就办”精神
海南红豆育苗栽培技术
严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