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研究

2018-10-16陈曦

祖国 2018年16期
关键词:运用原则情境创设有效途径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情境创设教学已经成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模式,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情境创设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情景创设教学模式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本文基于这一背景,首先阐述情境创设,然后分析情境创设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有效情境创设的原则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了情景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的主要策略以及创设情景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情境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 运用原则 存在问题 有效途径

一、阐述情境创设

创设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设定的具有学习背景、经向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它能使学生产生一定情感反应,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而且它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就职心理,从而积极参与到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的过程。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是课堂生活化的重要方式。

二、应用情景创设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情境创设在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一)情景形式化

情境创设是新课改的重要举措,因此许多教师都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应用情景创设教学模式,他们认为只要有情境的创设就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以至于教师将创设情境作为一种形式,一种先进的理念,反而忽视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这种教学方式会阻碍数学教学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情景教学方式,完成数学教学目标。

(二)缺乏趣味性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在感兴趣的时候正是大脑思维最活跃的时候,在这种时候学生接受信息的能力是最强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情境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一些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以至于情景创设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过多的使用多媒体手段

创设情境如果一味的使用多媒体不仅难以达到教学目标,而且会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实际上情境的创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仅仅局限于多媒体,一个故事、一个小游戏甚至是一句话都可以是一种情景而且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创设情景。

三、有效情境创设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首先科学性原则是使情境创设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科学性原则主要包括一下几个内容,第一创设情景应该符合数学课程标准和大纲的要求。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数学教学应该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教学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创设有趣的情景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应该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重要的作用,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问题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在创设情景的过程中应该保证情景内容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课本内容相适应,以大纲为本是目前教学工作的核心,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将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不能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随心所欲、标新立异,这样不仅不能达到数学教学目标,而且会严重阻碍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第三,情景创设应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他们的知识体系还不够完善而且对外界充满好奇心,因此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有充分的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水平。因此情境创设必须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这是保证情景创设科学性的根本。

(二)实效性原则

创设情景的实效性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首先应该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出发点改变教学方式,将数学教学当作一个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其次,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和交流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的魅力,喜欢上数学。此外,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在教学中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要缩短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多和学生沟通和交流,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

(三)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创设情景时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最大程度的开发学生的智力、发掘学生的潜能,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有限,教师在提创设情境时应该避免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内容,以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帮助学生构建科学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教师在创设情景时应该注意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培养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四、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主要途径

(一)巧用情景、趣味导入

课程导入环节是数学教学的关键,教师如果能在课堂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到特设的情境中通过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此教师可以利用悬念式情境吸引学生,比如在学习“百分数的应用”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现在我有1000元,明天将钱存入银行三年,三年后我能从银行取出多少钱?将教学内容生活化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的运用评价式情景,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比如在学习“多边形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多边形看作学校的校园,引导学生为校园绿化面积进行计算,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抵触心理。

(二)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教学是当前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当前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教师在情境创设时应该增强情景的趣味性。比如在学习“乘法分配律”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a(b+c)=ab+ac,学生们可能不理解,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进行提示,比如a代表我,b代表爸爸,c代表妈妈,所以请同学们来解释一下这个表达式的意思,通过将乘法分配律表达成“我爱爸爸和妈妈,我爱爸爸和我爱妈妈”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小实验将学生们带入到课堂中,比如在学习“圆锥的体积”时,教师可以用等底等高的圆锥杯往圆柱杯中三次倒水,然后请同学们量一下圆柱与圆锥的高度,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数学知识。

(三)创设情境、引导合作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比如在学习“条形统计图”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进行预习,然后根据预习小组合作统计本班学生的生日月份、出生年份等,让学生在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理念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

五、创设情境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应该从教材入手、将指导与实际教学相结合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教材入手,将教学理论与实际内容相结合,增强情境创设的合理化,从而发挥情景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

(二)教师的语言应该具有艺术感染力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学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堂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教学目标的制定者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引導作用,语言是学生和教师沟通的主要工具,因此教师首先要在语言上下功夫,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在表达时能够准确的抓住学生的关注点,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从而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

(三)情境创设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为了增强数学教学的整体性和完整性,教师应该注重情景设置的科学化和合理化,单一的情景设置难以体现教学的完整性,而且会导致学生会认为情境创设只是形式主义,这对教学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教师在情境创设时应该抓住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强烈学习和认识的热情,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快的融入到情景当中,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六、结语

综上所述,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同时情境创设还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利用情感体验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情境创设模式可以有效避免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对提高学习效果有重要意义。作为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和完善情境创设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情境创设在教学中的价值,从根本上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赞平.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开展分析[J].亚太教育,2016,(04):38-38.

[2]石广杰.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设计的原则[J].吉林教育:综合,2016,(09):81.

[3]陈达.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策略的探讨[J].中华少年,2017,(04).

(作者简介:陈曦,本科,吉林省大安市慧阳第一小学校,一级教师,小学数学。)

猜你喜欢

运用原则情境创设有效途径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特殊教育课堂中参与式教学的有效运用研究
刍议电子白板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