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教改背景下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8-10-16张桂华

祖国 2018年16期
关键词:合理应用多样性多媒体技术

张桂华

摘要:随着我国在基础教育不断投入,教学理念不断更新,结合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正深入课堂,其声、光、电结合的特殊功能在优化语言学习环境的同时,改变了传统课堂容量,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教师授课的重要教学手段。同时,也要科学规划多媒体的应用,量体裁衣、量身定做,选择优质素材,以教学目标为多媒体手段选择依据,以学生综合发展为选择目的,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制作行之有效的课件。本文旨在讨论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合理应用,以期在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同时,提升整体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關键词:多媒体技术 多样性 合理应用

一、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在小学阶段,语文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组织能力,还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但语文课程内容琐碎、形式枯燥,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语文还存在认知不足,对“烟波浩淼”的语言“海洋”心存畏惧,语文学习成为一种负担。多媒体教学就是改变以往传统课堂“满堂灌”、“平铺直叙”的形式,将教学主体让位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程的爱好与热情,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随着新教改的深化推进,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以其“得天独厚”的信息交流、资源整合优势,形式多样的展示手法、教学技巧,拓展了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开阔了学生视野,同时有效促进教师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事半功倍地完成。

二、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语言学习是一项重复联系、反复记忆的工程,持续时间长、注重平时积累。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倾向于多重感官刺激,语文课程学习往往不能时刻保持兴趣。多媒体技术就是把空洞、苍白的语言描述,转化为动态画面,结合教学目标,引入情景,引发学生与作者的感情共鸣,教师教得有声有色,学生学的有滋有味。如《詹天佑》这篇课文出现六年级下册,学生对詹天佑了解不多,对京张铁路历史背景理解不够深刻,学生会感到乏味、不愿意学,这就造成语文教学的被动。借助多媒体教学,通过展示京张铁路修建历史照片、观看《詹天佑》电影、相关纪录片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京张铁路修建时克服的种种困难,仿佛置身于那个忧国忧民的时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此时再结合课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像这种采用结合影音、幻灯、图片等多媒体教学方法,形象、直观的情景化展示课文原先呆板、枯燥的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绘声绘色地给予学生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加深课文的理解,进而加深所学知识的记忆。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文章是作者的情感表达,是作者通过文字揭示生活的原理与真谛,蕴含着审美与哲学,受制于小学阶段学生的人生阅历,学生对一些文字缺乏想象,体会不到其中的美感。比如《观潮》这篇文采斐然的课文时,大部分学生没有实地领略过钱塘江大潮,难以体会其波澜壮阔,特别是对描写的大潮丰富变化,学生难以展开联想。多媒体技术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供了条件,课堂上截取潮前、潮临、潮去三个阶段的实拍视频,配以不同的音乐背景及课文旁白,展现钱塘江大潮波涛如怒、汹涌澎湃的壮美,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进而领略了祖国大好山河的温柔美和雄壮美,得到了美得享受。结束视频后,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学生脑海中已有联想画面,情随境生,事半功倍地学习。

(三)丰富课堂教学容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小学语文课文的设置分类复杂、综合性强,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增加课堂信息量。研究显示,同时运用身体上的多种感觉器官,可以充分刺激大脑灰质记忆区,达到最佳的学习效率。传统语文教学中,信息传递全凭教师的“三寸不烂之舌”、黑板板书,这两种方式缺乏动态视觉效果,信息含量少,往往老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浑浑噩噩,也没有形成预期的教学效果。应用多媒体技术就是大量增加学生听和看的机会,视觉、听觉系统协调运用,同时接受教学信息,信息量是原来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精心制作课件,扩展课程相关内容,使学生置身于影像、音频、文字环绕之中,加快课程内容展示速率,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教学中,不仅可以利用这一信息优势对教学内容作一些补充,例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以及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众多相关资料。如:在讲到《会说话的灯》时,教师可以展示飞机灯光、航标灯光等设定规则,及演化历史,从而扩大了学生知识面。教学《太阳》这一课时,教师也可以介绍一些关于太阳黑子、恒星、太阳系、地球公转等天文知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科学,进一步引导学生追求科学,崇尚真理的信念。

(四)突破教学难点、重点

古诗词、成语因其文体简短精悍、内容复杂丰富,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古诗词、成语出现在小学生识字阶段,此时学生识字量有限,文学知识储备薄弱,很多简单的五言绝句与成语对他们来说都称得上佶屈聱牙、晦涩难懂。比如成语“邯郸学步”,这个成语历史背景较深,包含的信息量较大,单靠老师讲述,学生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如果将这个成语用动画展现出来,配上生动的解释旁白,学生看了十分有趣,教师此时可以推荐学生课外阅读《东周列国志》,这样学生既牢牢记住了这一成语又得到一本好书。小学语文旨在培养学生读写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现实情况是,学生的写作往往不知从哪里写起,或者不知写些什么,平时侃侃而谈的学生,提起笔来却无话可说,这些现象普遍存在。比如在作文教学课堂上,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描写美丽家乡的文章,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家乡的图片和视频,然后让学生讨论可以入手的几个方面,最后运用课件:金色的麦田、热闹的庙会、美味的街头小吃、秀美的古运河,学生的思绪纷纷打开,选择自己认为家乡最美丽的地方作为切入点,这篇文章必定十分成功。

三、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

(一)正确摆正多媒体教学的位置

“多媒体”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而不是语文课堂教学主体,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更不能用多媒体课件取代教師的创造性工作,教师在课堂的主导地位丝毫不能动摇,小学语文课程安排具备很强的“人文关怀”,文学作品的精妙是冰冷的机器无法完成的。有的教师严重依赖多媒体课件,一堂课下来,学生只见老师摆弄鼠标、键盘,“只见机器难见人,只见画面不见文”,不动一根粉笔,不动一次口舌,教师成了放映员,学生全程盯着屏幕,这是一种繁琐的单调,是教学的后退。

(二)合理把握使用多媒体的时机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要以“运用不在多,而在于精”为方针,以“选择恰当的时机与切入点”为目标,以“关键之处”为契机,其合理把握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新课导入时,多媒体教学恰能以鲜艳的画面,直观的感受,使教学情景生动、具体,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学习《长城》、《颐和园》等课的时候,考虑到部分学生缺乏此类旅游经历,可先选取一些典型的精美图片,让学生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突破教学难点、重点时,教师想要把抽象的文字概念和容易混淆的问题讲清楚,光凭“能说会道”,片面的板书,十分困难,多媒体教学就可以整合学生听觉、视觉效果,促进思维发散与联想,促进学生对难点、重点的理解,如学习《爬山虎的脚》这一课时,在初步理解课文之后,通过动画慢动作演示爬山虎爬墙的过程,让学生“眼见为实”,达到突破重点的效果。

四、总结

综上所述,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与小学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以其独特优势改变小学语文课程枯燥无味、繁琐抽象的状况,它让学生时刻保持积极上进的学习状态,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将使语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新教改背景下另一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1]孙红卫.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术研究,2013,(01).

[2]于雷.新课标下如何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J].教育现代化,2017,(04).

[3]冯翠琼.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现状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

(作者单位:山东省高唐县杨屯镇张大屯小学)

猜你喜欢

合理应用多样性多媒体技术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分析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海洋微生物次生代谢的生物合成机制
舞蹈表演的表现形式多样性研究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