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院校行政管理执行力提升策略探究

2018-10-16严莉红

祖国 2018年16期
关键词:行政管理中职院校执行力

摘要:执行能力是反映一个学校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的重要标志,提高中层干部管理能力是提升学校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本文针对当前我国中职院校的行政管理执行力缺失的原因及危害进行了分析,针对性的提出了中职院校行政管理执行力提升的策略,为我国当前中职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的稳定高效运转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中职院校 行政管理 执行力

加强执行力建设是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党和国家的高等教育方针政策能否有效落实,也是高校能否形成良性内部关系、推进学校改革发展事业的核心因素。《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其中《行动计划》着重强调强化制度标准落实,加强行政管理执行力提升。加强对管理制度、标准的宣传和学习,明确落实管理制度、标准的奖惩机制,强化管理制度、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落实到位。这里强调的是“落实”,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落实、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就毫无意义,就是管理的最大弊端。

一、行政管理执行力内涵及意义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环境下,执行力主要指代企业上级领导基于战略规划,带领下属员工达成既定目标的能力。执行力在中职院校的行政管理中直接反映出中职院校行政管理的水平,例如各项工作传达以及执行落实效率等,为此中职院校行政管理执行力具有两个层面的内涵:宏观层面来说中职院校行政管理决策层基于教育方针,对于高校未来发展规划进行预测、规划并实施的能力;微观层面来说是基层的行政管理人员落实各项学校发展规划部署的能力,即日常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能力水平等。

当前我国中职院校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在受到社会各界逐渐认可的同时,工作节奏的加快,无形中导致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压力,也影响到中职院校自身核心竞争优势的维系。提升行政管理执行力有助于中职院校的教育发展规划的完成,有助于提升中职院校日常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当前中职院校行政管理执行力不足的原因及危害

(一)中职院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缺失的原因

执行力不强被视为是中职院校管理中的通病,具体表现在在执行决策的过程中降低标准,逐渐偏离决策目标;在执行过程中拖延了事,有些工作甚至不了了之;执行力度不足,导致工作虎头蛇尾,达不到预期效果等。当前我国中职院校的行政管理依旧带有全能属性,即中职院校所有的行政管理事物需要各级不同的管理部门按部就班执行,相对来说审批流程繁琐,为此直接导致行政管理工作效率低。在这样的环境下,规章制度的落实执行缺乏严肃性,即工作开展责权属性模糊,例如关键核心工作无人领头,公共事务工作无人愿意俯身执行。法不责众以及权责不分的错误观念直接导致中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执行力缺失。

学科建设偏向经济属性,尤其是当前部分中职院校投资方带有明显的商业属性,由此直接导致中职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无法实现高校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层以及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岗位服务意识受到消极影响,各项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效率难以提升。

(二)中职院校行政管理执行力不足的危害

行政管理权责不分,最为直接的消极后果便是行政管理工作秩序混乱。权责不分也会直接导致行政管理工作出现问题后无法进行有效的补救,直接影响到高校各项管理事务的正常开展。

行政管理人员责任感缺失、监管不足等将形成恶性循环,直接影响到中职院校的教学环境,显然当前中职院校的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其次中职院校行政管理事务需要不同部门之间的高效协作,尤其是存在职能交叉的部门之间,如果高校行政管理监管部门无法进行有效的协商以及政策见监管力度不足等,将直接降低中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执行力。

三、中职院校行政管理执行力提升的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权责机制以及问责制度

权责不清是导致中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为此本文认为需要完善构建行政管理工作的权责机制以及工作低效事故问责制度。首先来说,传统管理模式下领导层管理的全能属性是导致行政管理工作低效的重要原因,为此本文认为需要适度推行权利下方以及分权机制,施行扁平化的管理组织架构,不同职能部门清晰化,有利于加强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对接,规避孤岛效应。但是分权机制并不代表各行其是,对于处理重大事务的情况下需要采取民主集中制,例如采取圆桌会议的模式进行处理中职院校的教育发展规划等,在征求有代表性的群体意见的基础上,要坚持实行民主集中制,对意见和建议进行整合、统筹、协调,使制度或政策目标明确、内容具体,使政策方案具有更好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减少讨价还价所造成的决策成本,保证制度或政策能够得到准确有效的执行。

另外问责机制亟需构建,针对上文中所提及当前中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责任感缺失、积极性低等问题,采取问责机制,例如采取定期进行行政管理工作绩效考核,对于工作满意度低以及服务积极性差等管理人员采取处罚措施,尤其是对于出现行政管理工作进度阻碍的主要责任人等。每学年末,根据年初目标责任分解,由学校目标管理职能部门负责组织目标完成情况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同时按照学校工作目标考核的有关办法,对各部门,各岗位,甚至包括校级层面的分管领导的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统一的考核奖惩。问责机制将有效提高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升行政管理工作的执行力以及效率。

(二)加强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以及重要性认识

当前互联网时代,信息化建设是行政管理建设的必然途径,尤其是当前中职院校生源以及办学规模不断扩张的大环境下,实现对于各项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办公是关键,例如教学办公平台的应用、无纸化办公模式等。例如高校年度对于学院教师的绩效考核中需要用到满意度评价数据,在高校OA办公平台中进行打分,数据直接反馈到教学管理平台的数据库,经过云计算数据直接表征出任课教师的基本情况等,显著提高了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

另外加强对于行政管理工作执行力重要性的认识,有助于加强中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以及规范化,有助于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

(三)强化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升,加强内部监督与反馈

中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流程繁琐且任务繁重,基层管理人员积极性低、责任感不足等问题,直接反映出基层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亟需提升。为此需要定期加强对于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另外加强行政管理工作的执行力,需要加强内部管理监督以及反馈,行政管理工作执行力提升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于基层管理人员的激励,同时需要构建内部监督制约制度,营造良好的内部文化环境的基础上建立反馈机制,对于内部行政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并不断反馈,例如引入行政管理工作PDCA机制。持续改进的过程包括及时准确的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对问题和不足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科学的分析;对存在问题和不足特别是其产生的原因实施纠正或纠正措施,以确保其不再发生;对纠正措施的实施进行跟踪,验证其有效性,形成管理闭环。为确保改进过程的有效性,中职院校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学校教育教学各过程的有效性;对变化的适应性,如法律法规变化、用人单位需求变化、提升管理效能要求的变化等;潜在的薄弱环节,如缺少能力;使用更好方法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刘立霞,陈洪芳.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8): 48-50.

[2]孫家伟.试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的行政执行力建设[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04):120-122.

(作者简介:严莉红,助教,本科学历,作者单位:重庆电信职业学院;研究方向: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行政管理中职院校执行力
做到三个“必须坚持” 提高地方人大执行力
中职院校Flash动画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执行力是『干』出来的
合理赞扬提高执行力